初探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阅读与心理健康教学的融合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吴芳芳

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第一小学 邮编:330400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小学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分析现行教育现状和需求,提出了三项策略,涵盖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方面面。这些策略旨在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阅读、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素养

正文


当今社会,教育的重心正逐渐从简单的知识传授转向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而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不仅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有着深远影响,还对其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情感管理和心理调适能力,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因此,如何将小学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这一背景下,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融合策略,对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构建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索小学阅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路径,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可行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情感教育与文学阅读融合

在小学阶段,通过文学阅读引导学生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和情感管理能力。情感教育与文学阅读的有机融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还能够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具体方法:

(一)情感识别与表达

情感识别是指学生能够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内容,并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感、情节发展等要素,引导学生逐步领会情感的表达方式。例如,在学习《小王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主人公的言行举止,感受到他内心的孤独和渴望,进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这种情感。

(二)情感共鸣与情感体验

情感共鸣是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或情节产生共鸣,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经历相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感分享和交流,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情感经历与文学作品中的情感相对比,从而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体验。比如,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同学分享在阅读《绿野仙踪》时对于主人公追求家的渴望的共鸣与感悟。

(三)情感调适与情感释放

情感调适是指学生能够通过文学阅读释放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压力,保持心理健康。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经历,学习情感调适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安娜·卡列尼娜》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主人公因为爱情而面临的痛苦和挣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积极的方式应对情感困扰,从而提升他们的情感调适能力。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将情感教育与文学阅读融合起来,促进学生情感智慧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跨学科整合与情景模拟阅读

跨学科整合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合,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在小学阅读教学中,通过跨学科整合,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具体方法:

(一)历史与文学结合

在历史课程中,学生学习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物、事件和背景。教师可以通过在语文课堂上选取与历史相关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例如,在学习《红楼梦》时,教师可以介绍清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和情节。

(二)科学与文学结合

科学知识在小学阶段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与科学相关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科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比如,在学习《小王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星球和宇宙的科学知识,与小说中的太空探险情节相结合,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地理与文学结合

地理知识也是小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与地理相关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拓展他们的地理视野和阅读广度。例如,在学习《西游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各地的地理特点和地理地标,与小说中的取景地相对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行动。

通过以上跨学科整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他们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

实践探究与阅读活动设计

实践探究是指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性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阅读教学中,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一)实地考察与文学作品结合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探究活动,将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与实际场景相结合,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例如,在学习《西游记》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西安大雁塔等历史景点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故事中的场景,增强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和体验。

(二)手工制作与文学创作结合

通过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与文学作品相关的手工作品,如角色面具、场景模型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情感投入和理解深度。比如,在学习《三毛流浪记》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草编手工艺品,模仿书中描述的三毛和他的小伙伴们在草原上的生活场景,加深学生对书中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三)戏剧表演与文学赏析结合

通过戏剧表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文学作品中的角色,重新演绎故事情节,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体验。例如,在学习《小红帽》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剧场表演,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小红帽、狼和奶奶等角色,通过表演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以上实践探究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参与,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体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力。

总结

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探索了小学阅读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策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核心素养。从情感教育与文学阅读的融合、跨学科整合与情景模拟阅读、以及实践探究与阅读活动设计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策略。这些策略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还能够促进他们的情感智慧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这些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助力其全面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荣霞. 核心素养标准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标准化教学策略探究[J]. 中国标准化,2023(2):191-193. DOI:10.3969/j.issn.1002-5944.2023.02.047.

[2] 刘官女. 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 科普童话,2023(42):69-71. DOI:10.3969/j.issn.1673-9442.2023.42.025.

[3] 管永财.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 教师博览,2024(9):38-4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