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减”政策下如何开展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摘要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正文
对于作业而言,其本质也是一种课程延续的措施,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有效措施。在“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实下,相关部门不仅要求教师减少作业数量,还要提升作业的质量,使其在具备趣味、能力培养的同时,实现创意、创新,拥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保证学生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作业练习,从而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1]。对此,为充分保证作业设计质量的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对作业设计的探究,深入学习多种先进理念,以此不断提升作业完成质量,为学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1.“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要点
1.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双减”、新课标等政策文件的落实,其本质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点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重要的主体地位,是知识的获取者,所以在针对作业展开设计时,教师需要为其提供表达、思考的机会,帮助学生培养创造力,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1.2落实因材施教
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时,因材施教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差异,在学习期间的兴趣点、学习速度等多方面也存在一定变化。所以,教师在针对作业进行设计时,应当严格按照学生实际状况,为其展开具有个性化的作业设计模式。在设计期间,要严格按照学生基本能力,为其安排对应的学习任务、目标等,让学生能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自主探索符合自身需求的学习模式,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主动投入对知识的深入学习。
1.3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对于作业设计而言,不仅能够检验学习情况,还能够起到延伸课堂学习的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教材内容大多与生活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而这也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将其与实践进行充分融入,促使学生主动运用理论知识,完成实践操作,以此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进行学习、实践,使其始终保持在学习状态。
2.“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2.1融合多学科思维
首先,教师要时刻注意与其他学科的交流,深入挖掘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潜在优势等,充分运用学科特点,融合教学内容,深入探索数学、音乐等不同学科的拓展渠道[2]。比如,按照教学内容,让学生完成手抄报制作,这不仅可以丰富课余时间,还能够实现对各学科的充分融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每科的学习进度、内容等,充分掌握学生逻辑思维的成长情况,明确设计要点,并为其制定相应的作文题目。在设计阅读作业时,教师也需要和其他教师展开交流。对此,在教学科普文章时,教师需要将其和科学课进行紧密衔接,在取得该科教师的教学建议后,通常会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着重要作用。比如,在“皂荚树”教学主题当中,需要学生进行观察,讲述关于皂荚树的相关故事,画出皂荚树的图画等多种知识学习活动。在该活动中,实现了对美术、语文等多个学科的充分融入,不仅能够简化学生学习难度,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为促进自身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2.2分层作业
在做好对整体教学进度的管控同时,教师还应当全面落实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在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时,若以学生集体为课堂主体,那么个性化指导工作就很难得到高效落实,无法充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在此情况下,分层作业设计就取得了广泛运用,此项教学措施的使用可以让学生按照自身对相关知识内容的了解程度,自主选取符合自身学习需要的语文作业。对于后进生而言,需要掌握基础知识,从简单知识着手,激发学习兴趣;而对于其他学习精力充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就可以为其提供可以开阔知识视野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语文知识[3]。现阶段,在实际应用分层作业设计时,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甲层,主要学习内容为基础性知识,如书法练习、拼音标注等;乙层,主要是巩固已掌握知识内容,如词句的灵活使用、难点的突破等;丙层,主要是对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以此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3结合生活情境
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能够将其与生活形成紧密地连接,落实生活化教学。对此,语文教师要能够充分运用作业设计活动,使得语文学习能够与生活形成更为紧密地连接。在古典文学当中,所表达、传递的情感通常是相通的,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此类文章进行学习时可能难以理解文章所提出的抽象情感,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应当对其展开深入分析,突破抽象理念的限制,不断强化对文章内容的讲解。对此,可以充分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完成对作品的阅读,使其能够在文章当中寻找到与日常生活存在紧密连接的部分,进而有效降低知识理解难度。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在教学生字时,教师就可以为其设计识字活动,使其从生活角度着手针对生活中的常见汉字展开记录、学习,以此实现汉字积累的过程。
2.4家校共育
在开展此项教学工作时,教师要能够协助学生家庭开展各项指导作业,从专业角度着手,促使家长形成正确、规范的家庭教育观念,以此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对此,教师要充分运用家访、网络设备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强化与家长的交流,以此有效提升家校联动的便捷性。在针对作业开展设计工作时,教师需要全面落实家校共育观念,促使家长主动参与学生作业练习阶段,使其能够充分掌握学生学习状况。比如,教师可以为其设计家长参与的作业内容,以此有效提升和学生的互动效果,不断强化家长和学生的交流,从而有效拉近亲子感情;并且还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正确、规范的交流模式,主动与家长展开深入交流,进而有效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促使语文知识学习回归于日常生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下,“双减”政策得到了全面推广,极大地缓解了教师、学生的压力,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此阶段,作业设计具有较高的重要性,尤其是小学语文学科,部分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很难第一时间掌握语文知识,还需要作业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提升。对此,在实际开展作业设计时,教师要能够深刻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按照学生实际需求,不断优化作业设计内容、目标,加强家校共育,为其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拉近亲子关系,有效提升作业完成质量。同时,教师还要做好对不同学科知识的深入分析,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将其与多学科进行充分融合,以此帮助学生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晁梦颖.“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研究——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7):118-120.
[2]陈丽芳.“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J].学园,2023,16(35):35-37.
[3]杨春仙.“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困境分析与思路转向[J].求知导刊,2023(31):71-73.DOI:10.14161/j.cnki.qzdk.2023.31.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