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互联网技术,创设初中物理教学情景——浅谈“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物理情景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互联网技术;初中物理;情景教学
正文
前言:互联网作为当今教育领域最常见的教学辅助工具,可以为课堂提供真实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为教师提供多种教学模式。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情景教学时,要借助互联网技术,保证情境的直观性、真实性、准确性,让学生在感知情景的过程中体会物理内涵,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并逐渐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生活情景,加强学生对生活物理的感知。也要注重学生的实验体验,还原物理现象,体会物理原理和规律。除此之外,要注重社会元素的融入,创设开放的情景,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初中物理情景教学现状
初中物理课堂实现情景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场景,使物理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许多学生对于情景活动的热情十分高涨,也能通过活动直观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情景教学偏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他们提供真实的学习体验。实验作为物理课程的灵魂,将情景教学与实验课堂相融合,学生能够亲自参与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1]。此外,情景教学还鼓励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际生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尽管情景教学在如今的初中物理课堂上应用比较广泛,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有些教师实现情景教学过于形式化,为了创设情景而创设情景,没有真正考虑教学内容的实质,也没有结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发展需要,创设充满趣味性的情境。导致有些情景学生无法理解,也无法透过情景反思物理知识。这样的情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应有的效果,甚至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二、“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物理情景教学的原则
在“互联网+”背景下,情景教学逐渐成为当今初中物理课堂最受欢迎的教学模式。在具体实践中,要求教师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认知结构原则。物理认知结构是指其处在特定的环境中对物理学科知识领域内已有的观念内容及组织的认识[2]。所以在创设情境时,要确保情境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合理利用互联网,选择适当的资源,加强学生对物理定理、定律、概念、公式等内容的理解,迅速掌握物理知识本质。并不断改变他们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结构,完成物理知识的内化过程。
其次,科学性与探究性原则。选择情景内容要根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展开,保证情景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并具有一定的探究性。所创设的情景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的刺激,在情景中发现问题,领悟物理科学的思想观念。在具体情景中,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并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对物理知识进行自我意义构建。
再者,趣味性和适用性原则。对于初中生而言,情景的趣味性决定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决定了学习效果。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要关注时事动态,利用网络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资源,借助多媒体,将网络资源变成教学活动中能够引起学生关注的情景。以新奇的生活现象着手,创设生动、立体、动态的情景,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情景中,获取物理知识,感悟物理学的真谛。
三、“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物理情景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联系生活,感知物理现象
初中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要积极构建真实的生活情景,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直观生动的表现形式,使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学习,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增强对物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3]。
以“机械能”这节课为例,通过生活情景,学生能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动能与势能的种类,掌握能量转化的原理,强化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具体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生活情景的视频,引出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和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两种形式。接着,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深化机械能的概念,如行驶的汽车、自行车、跑步的人等。然后,借助智能物理学习软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自行车模型的组装和制作。学生要根据自己对于自行车的认知以及对机械能知识的了解,利用虚拟零件制作一个虚拟的自行车,并使其运动起来。当然,有的学生在拼装自行车时会缺少零件,导致自行车的运动状态不佳。学生要主动找出自己在活动时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自行车是生活中经常看见的交通工具,通过线上虚拟实验,能够让学生对自行车的运动状态和原理有深层次地理解与掌握。
图一(自行车基本结构)
(二)实验情景,体会物理规律
在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体系中,实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情景,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强化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提升观察与分析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4]。实验情景是指将物理概念转化为具体可观察的物理现象,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来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和探索性,教师要借助“互联网+”优化实验情景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对物理规律的体会,并使其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以“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这一实验为例,在实验时,学生要经历操作、观察、记录、分析数据等多项环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强化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可以利用物理实验软件进行虚拟实验,既能让学生直观看见物理现象,又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软件内包括电源、导线、小灯泡、电流表、开关等虚拟实验设备,学生要按照正确的步骤,连接串、并联电路,探究A、B、C处的电流是否相等(如图二、图三)。利用物理现象,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探究二者中电流存在的规律。完成实验后,学生要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观察、思考和发现,感知电流规律的应用和意义以及实际电流中可能存在的复杂情况。
图二(串联电路) 图三(并联电路)
(三)社会情景,解决物理问题
初中阶段的物理内容较为基础,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为了体现情景教学的重要性,要建立物理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对物理原理应用的直观理解,培养初中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实践中,要发挥“互联网+”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主动收集有关资料,丰富学习资源,拓宽物理视野。
以“能源:危机与希望”这节课为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问题日渐突出,能源危机成为全球性的挑战。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能源问题的严重性,可以围绕本节课的内容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能源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并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能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由教师完成前期准备,学生完成资料收集和实践调查。首先,为学生展示关于能源现状、能源危机、可再生能源方面的资料,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接着,学生自行组队,选择一种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学生要利用网络收集与能源有关的信息,保证资料的丰富性。小组成员可以走入当地的有关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和访谈,了解不同能源的开采、加工、运输、使用环节的现状和问题。还要对邻居进行采访调查,采访他们对能源的认知态度和看法,了解能源问题对当地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每组学生要将完成社会实践的过程以视频的方式体现,记录实地调查和访谈的过程与结果。还要将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展示PPT,并进行成果展示。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能源问题,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也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物理素养。
结论:综上所述,在如今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要注重情景教学,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在具体实践中,要建立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加强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感知。也要注重实践实验情景的构建,使学生能够直观体会物理规律。同时,要以社会情景为媒介,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宝江.网络环境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24):80-82.
[2]曾志城.“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的设计[J].家长,2023,(10):168-170.
[3]孙正清.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2,24(23)::203-205.
[4]曾勇.“互联网+”背景下有效构建初中物理智慧课堂微探[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协调推进 基础教育论文集.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株潭中学;,2022:3.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