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赋能下初中化学提质增效的教学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马志强

福建省厦门市第三中学 福建 厦门 361006

摘要

在新质生产力蒸蒸日上的大环境下,初中化学也要正确利用新质生产力的强大赋能作用。在科技创新中,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在新课改下,要以提质增效为首要内容。然而,目前的化学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仍需要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下落实多元教学,为学生构建起高质量课堂,并实现提质增效,方才能践行新课标理念,为新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培养所需的人才。为此,本文初步解读了新质生产力,并针对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下提出了相应的提质增效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初中化学;提质增效

正文


传统化学教学旧模式下,初中教师普遍直接灌输给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多强调应试教育,造成化学课程枯燥又无趣很难调动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新课改下,涌现出众多新教育理念,提供给课堂教学很多新的思路。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下,教师要始终秉持人本主义理念从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出发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凸显化学本质魅力,培养学生整体核心素养,从多视角出发,为新质生产力的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1]

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一般而言,新质生产力是指基于创新思想观念,全面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社会生产力发展渠道,兼具高效能、高科技、高质量特点,是一种现代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视角上看“新”“质”为首旨在创新高质量,意欲引领新技术的发展为了产生新质生产力,就要综合高科技和优秀劳动人民金融、信息,衍生出新的产业、技术、产品业态。新质生产力体现出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跃升,特别是在科技创新、高效发展、高效能数字时代高质量等。人工智能升级版等同于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和初中化学学科之间也联系紧密,在新质生产力中,以绿色低碳为基石,而化学学科则十分注重绿色低碳。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要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下实现提质增效目标,才能助力国家践行绿色发展规划[2]

二、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当前,在化学教学一些初中教师还是没能真正理解新课改还是习惯于传统落后的教学手段,造成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甚微,难以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等。主要原因就是一些教师没能及时创新转变教学观念,无法摆脱应试化教育的桎梏多实施经验化教学,旨在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一味灌输给他们更多的知识等[3]。在应试教育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制约下,造成课堂教学很难得到创新,一度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最后也就很难提高课程质量。即便一些教师愿意引进教育理念,也在改变教法,但却深受“拿来主义”的影响一味照搬流行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理想的课程没能顾及到新理念、新模式和课程内容的兼容性,甚至本末倒置。再加上,很多教师重理论轻实践不注意化学课程本质意义有违背化学的实验性特征、绿色发展理念造成学生无法学习、内化知识,很难改善学习效果,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

三、新质生产力赋能下初中化学提质增效的教学策略

1.确立教学目标,指引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需要先确立好教学目标。新课标下,教师要深刻理解核心素养涵提出合理的教学目标。此,在课堂上,教师就要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下,结合核心素养要求,深挖课程潜在价值作用,并准确地体现出来,以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让其在后续可以更快适应社会发展所需[4]

如,在学习《分子和原子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微观世界,培养他们的化学观念,训练他们的抽象思维。为此,教师就要设置好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分子、原子等物质的构成元素,让其了解分子性质,学会甄别分子原子;会结合分子、原子观点初步解释生活实验中的有关现象,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强化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其学会综合观察、实验、识图和其他方法,提炼信息,会用类比、想象、归纳等整合加工信息,会观察实验的现象,并解决问题,会设计实验成功验证物质具备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让其感受探究的快乐,知晓物质是可分的。结合以上多维课程目标,教师就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效果,为教学的有序展开铺垫好同时,还要围绕课程的核心“微观粒子构成物质”借助多媒体设置课堂新场景,这个场景产生的能量效应,使学生共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或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进而达到提质增效的效果。

2.围绕学习主题,创新课程内容

课堂教学中,还要围绕学习主题,创新课程内容。新课标下,十分重视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师要深度解读课本信息真正了解其中的大概念知识再确立学习主题,并规划、整合课程内容,融合素质教育理念,为实现提质增效铺垫好[5]

如,在学习《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中,教师就可整合课本内容,尽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他们对化学这门课程知识内容的好奇心,结合“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主题,基于春节晚会上刘谦魔术载体,在3100毫升烧杯中依次放入12mL数量的CaCl2HCl、酚酞溶液,再倒入体积为5060mL饱和碳酸钠溶液,来展开小魔术活动:“无色液体分别变牛奶、变饮料、变葡萄酒”。然后,再完成展示活动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知道其中的化学原理吗?很可能现在暂时还是没法解释,但相信学习酸碱盐知识后,就可很酷的自主做实验、并分析结果。紧接着,再邀请一位学生和教师重新做一次实验,并及时鼓励学生,结合观察和学生现场做实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向学生一展化学的魅力之处,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好基础。其间,教师围绕教学主题,充分整合教学内容为学生精心创设活动情境,培养他们学习意识还联系场景魔术中有趣的现象拓宽他们的视野。在课堂,教师新课标要求,提出意义深远的主题,并学生认知特征、发展水平出发,设置课程内容设计学习主题场景,解决盐与盐、盐与酸、某些盐与酸碱指示剂(说明盐溶液不一定都显中性的)反应的核心问题,学生在相近结构系统间的互动、理解,通过预设的场景形成共鸣,实现场景到场能的转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驱力,进而达到了提质增效的目的

3.结合问题引导,组织情境教学

通过问题情境,还可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要让课程与生活相融合来设问,并在问题导向下激起学生强烈学习欲望,让其自觉参与探究实验活动认真观察化学现象,深思考问题改善学习效果[6]课堂要始终贯彻问题,并掌控好课堂上的节奏和进程再适时提问,以吸引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来有序展开课堂教学,改善课堂效果。

如,在学习《溶解度中,教师就可融入茶卡盐湖之旅的场景并设问:食盐湖水为何可以共存?并在这一问题的导向下,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学会甄别常见食盐茶卡食盐,并内化、掌握新知。然后,教师还可进一步设问:溶解度到底是什么?以此引导学生找、控制、探索变量,归纳溶解度的基本概念,其进一步交流、讨论,掌握、内化知识。紧接着再依托问题启迪学生,引导他们整合数据信息,让其自主画出溶解度曲线,分析曲线的基本特点,对比分析温度不一样时的溶解度大小并深度思考问题:“哪一类曲线更易降温结晶?哪一类更易蒸发结晶?促使他们一猜茶卡盐湖不断析出食盐的真正缘由再让其从查阅资料中获取更准确的答案。如此这样,方才可以基于新质生产力,融合化学知识和生活实践从而赋予课堂活动更强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教师还可基于问题,促使学生体会化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的密切联系并让其自觉探索化学新知,从分析、解决问题中组织实验活动以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达到提质增效效果

4.组织项目教学,培养社会责任感

在化学课堂,初中教师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下,组织项目式教学,吸引学生加入实践探究活动来改善教学效果,发展新质生产力,解决技术问题,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如,在酸碱盐》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就可组织项目式活动:“制作食用皮蛋”,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探究并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教师引导学生查阅可食用皮蛋资料并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探究课上,让学生动手制作皮蛋,且做好记录。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并安排他们分工合作,记录好各时间节点鸭蛋的状态变化,再深度分析缘由展示课上,安排学生分享交流。其间,教师还要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引导学生总结、分析皮蛋制作中的化学反应实验思路。项目教学的导向下,教师还可其创造深度探究的机会,让其进一步探索实验过程中的环保、双碳、新能源等方面的知识,并激励学生参与解决问题,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5.借助信息化技术优势,创新教学模式

新课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还要借助于信息技术的优势创新教学模式吸引学生自觉探究,增强教学效果,体现出课堂教学的实践意义、创新价值,从而改善新质生产力赋能效果

如,在学习《复分解反应的应用——粗盐提纯》中,主要旨在让学生自主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全面理解粗盐提纯方面知识内容并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对此,教师就可引进微课,让学生复习一些粗盐中是如何除掉不必要杂质的。在希沃白板的辅助下,教师可以创新构建活动课堂,以吸引学生踊跃加入到游戏形式的对抗系列竞赛活动吸引他们主动整合离子共存知识。然后,教师再联系实,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项目式学习活动从中还要穿插一定的动画模拟,以结合可视化实验信息助力学生轻松理解知识。最后,拍照上传,基于白板批改等,一展学生的探究成果,相辅相成,改善课堂效果,助推课程改革目标得以贯彻落实,为提质增效构建条件。

6.基于教学过程,创新教学评价

新课标下,需要侧重于评价学生平日里的学习效果并体现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课堂是师生、生生互动的主场所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在课堂初中教师要中肯地评价学生实际的学习探究全程,以便在评价的导向下创新完善评价模式以便做到提质增效。同时评价中,教师科学设问,巧用一整套的问题串引导学生的回答,并及时做出评价,再基于反馈过来的信息,启迪学生进一步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综合能力

如,在水的净化有关教学中,教师就可基于问题串,诱导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深入理解知识:这杯泥水附近池塘里面出来的,同学们,人们可以饮用这杯泥水吗?原因是什么?然后,学生热烈地讨论并回答得出“不可以”,再提供理由。然后,教师再及时做出评价,肯定了班上学生联系经验给出的观点和踊跃加入课堂互动环节认真态度。紧接着,教师再继续追问:由于无法直接饮用,那么还要如何处理呢?于是,学生就结合课前预习知识,提出“净化”的方案,但却并不了解化学领域“净化”,以至于回答。对此,教师便及时引导学生纠错,并导出“水的净化”知识师生的问答导向下,学生在教师的点评引导下纷纷了解了“水的净化”有关知识内容对此,教师在构建课堂还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实验,进一步探索净化水的过程,如吸附、过滤沉淀、蒸馏然后,教师还要及时进行当堂检测,并评价学生所得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他们在课堂中的具体态度、表现及其习得知识技能的水平来充分完善整个课堂模式。在课堂,教师在引导学生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很好评价了他们并基于学生的情况,为全方位落实评价工作以及提质增效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质生产力赋能下,设法让初中化学教学提质增效至关重要。针对初中化学教学问题,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升级发展,体现出新动能新优势,落实新课改任务

 

参考文献

[1]韩文龙,董鑫玮,唐湘.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的辩证关系与实践路径[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24,26:1-10.

[2]李玲玲.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22(2).

[3]林亚兰.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策略[J].学苑教育,2022(33):7-8.

[4]汪琼."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初探[J].试题与研究,2023(20):7-9.

[5]杨建平.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J].新教育(海南),2022(5):2.

[6]陈磊."双减"政策下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2022(7):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