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题学习教学的困惑与对策——以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19.3选择方案”为例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邓肖梅

灵山县陆阳中学,广西钦州535416

摘要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数学课题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困惑,如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本文以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中的“19.3选择方案”为例,深入分析了数学课题学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教学实践的反思和理论分析,旨在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

数学课题学习;教学困惑;教学对策

正文


引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数学教学正逐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转变。课题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课题学习教学的效果,也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深入分析数学课题学习教学中的困惑,并探索有效的解决对策,对于推动数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课题学习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困惑与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数学知识的传授,而课题学习则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背后的原理和应用。这种转变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教学能力。例如,在“19.3选择方案”这一课题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然而,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和教师自身能力的不足,这一过程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传统的讲授法虽然能够系统地传授知识,但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思维。因此,教师需要探索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这些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课题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实践操作。例如,在“19.3选择方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概率论的应用。

(三)学生主体性的激发与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题学习中来。这不仅包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还包括设计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教师还应该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19.3选择方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模拟决策的场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权衡利弊,做出合理的选择。

二、教学困惑的成因分析

(一)教学资源的不足与利用

当前,许多学校在数学教学资源的配备上存在明显的不足,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和实验设备方面。这种不足限制了教师在课题学习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模拟实验等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学资源的利用也存在问题,一些教师未能有效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导致资源的浪费。例如,在“19.3选择方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概率统计软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概率的计算和应用,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软件资源或教师对软件的不熟悉,这一教学手段未能得到有效应用。

(二)教学评价体系的缺陷

当前的教学评价体系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评价体系导致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激发。评价体系的单一性也限制了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在“19.3选择方案”的教学中,如果评价体系能够更加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创新思维的展现,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目前许多教师面临着专业发展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教师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难以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也缺乏有效的交流和解决渠道。例如,在“19.3选择方案”的教学中,教师可能对概率论的某些概念理解不够深入,或者对如何将概率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缺乏经验,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专业培训和同行交流来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三、提升课题学习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提炼出核心概念和关键能力点,确保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19.3选择方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掌握概率论的应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探究式学习、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二)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投入更多资源,开发与数学课题学习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工具,如概率统计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教师也应积极探索和利用这些资源,将其融入到教学中,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效性。例如,通过概率统计软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概率计算演示,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三)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应从单一的知识掌握转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估,包括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评价方式也应多样化,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项目评价等,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在“19.3选择方案”的教学中,评价体系可以包括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问题解决的创新性以及对概率论应用的掌握程度。

(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如定期的培训、教学研讨会、学术交流等。教师个人也应积极寻求专业成长,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与教学研究、与同行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在“19.3选择方案”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专业成长将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的深度、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有效实施。

四、“19.3选择方案”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

“19.3选择方案”的教学案例中,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理解上网收费方式的选择问题,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决策分析。掌握函数的概念,并能够建立和解析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内容设计上,本案例围绕上网收费方式的选择问题展开,具体内容包括:上网收费方式A和B的介绍。收费金额的组成部分分析。超时费用与上网时间的关系探讨。函数关系式的建立与应用。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实施

本案例的教学过程如下:通过实际的上网收费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导学生分析两种收费方式的构成,并讨论超时费用与上网时间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建立上网时间与收费金额之间的函数关系式。通过具体的上网时间,让学生计算两种方案下的收费金额,并比较优劣。学生根据自己的上网习惯,选择最合适的上网收费方式。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选择和理由,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方法实施上,本案例采用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际应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入思考。

(三)教学效果与反思

本案例的教学效果评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对上网收费方式选择问题的理解程度。学生建立和解析函数关系式的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学生在实践应用中的表现和决策能力。反思环节中,教师需要基于教学效果的评估,对教学目标、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和优化。例如,如果发现学生在函数建模方面存在困难,教师可以在后续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例分析和练习,以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教师也需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指导是否有效,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结论

数学课题学习教学的困惑与对策研究,不仅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更需要教学实践的探索。未来的教学改革应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以及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丰富、高效和有深度的数学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教学策略探索[J].数学之友,2023,37(17):25-27.

[2]石春艳.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昌吉学院,2023.

[3]彭朵朵.联系生活实际彰显数学价值——课例《19.3课题学习方案选择》教学片段及反思[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洛阳市第二十六中学;,2023:6.

[4]顾彩霞.苏科版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材的使用与分析[D].苏州大学,2011.

[5]左会芳.中学数学课题学习的现状调查与案例教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