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助力策略学习-有效提升阅读质量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骆艳娟

贺州市钟山县钟山镇第九小学,广西贺州542616

摘要

小学语文作业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作业设计来助力学生的阅读策略学习,从而有效提升阅读质量。通过对小学语文作业现状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作业设计原则和方法,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通过精心设计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最终达到提升阅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阅读策略;阅读质量

正文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单元整组作业设计的研究”(2023C494)的阶段研究成果)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不仅是巩固课堂知识的手段,更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作业设计往往忽视了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作业设计来助力学生的阅读策略学习,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一、阅读策略与小学语文作业

(一)阅读策略的概念与重要性

阅读策略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采用的一系列有意识的思考和行为模式,旨在提高阅读理解的效率和质量。这些策略包括但不限于预测、提问、澄清、总结和评估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是提升其终身学习能力的关键。

对于小学生而言,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对其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良好的阅读策略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促进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外,阅读策略的运用还能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小学语文作业的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往往集中在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和重复上,而忽视了阅读策略的培养。这种现象导致了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更多地依赖于机械记忆,而非主动的思考和理解。因此,作业设计与阅读策略之间存在脱节,未能充分发挥作业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作业内容缺乏多样性和层次性,不能满足不同阅读水平学生的需求;作业形式过于单一,缺乏互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业评价机制过于注重结果,忽视了对学生阅读策略运用的过程性评价。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与目标

(一)作业设计的原则

作业设计应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为核心。通过引入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联的阅读材料,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动机。此外,设计具有挑战性且有趣的作业任务,能够进一步吸引学生投入到阅读活动中,从而培养其对阅读的持久兴趣。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质量的基石。作业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每日阅读习惯,如通过设定固定的阅读时间、鼓励学生记录阅读日志等方法。同时,作业应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以形成稳定的阅读习惯。

作业设计应致力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包括但不限于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对细节信息的提取、对作者意图的理解以及对文本结构的分析。通过设计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的作业,可以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升其综合阅读素养。

(二)作业设计的目标

作业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策略性学习能力,即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并运用合适的阅读策略来解决问题。这要求作业不仅要提供阅读材料,还要教授学生如何提问、预测、推断、总结和评估等策略,以促进其独立思考和深入理解。

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认知水平都有所不同,因此作业设计应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提供不同难度和类型的作业选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作业设计应着眼于学生的长期学习效果,而不仅仅是短期的知识掌握。这意味着作业应有助于学生形成持续的学习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持续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为此,作业设计应与课程目标和学生的长期发展目标相一致,确保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持久的学习收益。

三、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的创新与应用

(一)作业内容的创新设计

作业内容的创新设计应体现在多样化阅读材料的选择上。传统的作业内容往往局限于教科书,这种单一的阅读材料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因此,作业设计应超越教科书的局限,引入包括绘本、诗歌、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在内的多元文本。这种多样化的阅读材料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适应不同学生的阅读偏好,提高他们的阅读动机。例如,绘本以其生动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能够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诗歌以其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内涵,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新闻报道和科普文章则能够让学生了解社会热点和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

作业内容的创新设计还应体现在情境化作业任务的构建上。情境化作业任务的构建是将阅读材料与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相联系,增强作业的实践性和互动性。通过设计情境化的作业任务,可以促进学生将阅读内容与实际问题解决相结合,提升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设计以社区环境问题为主题的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后,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这种情境化的作业设计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作业形式的创新设计

互动式与合作式作业是作业形式创新的重要方向。通过设计需要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作业,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这种作业形式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探讨,从而提升阅读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技术的融入为作业形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利用信息技术,如在线阅读平台、互动软件等,可以设计多媒体作业,如数字化阅读、视频制作等。这种技术融入的作业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

(三)作业指导的策略性设计

分层指导与个性化反馈是作业指导策略性设计的重要内容。由于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策略运用能力存在差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指导。分层指导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阅读水平的评估,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和作业任务。同时,教师应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阅读策略运用中的优势和不足。通过个性化的反馈,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策略教学与自主学习是作业指导的核心内容。策略教学是指教师教授学生各种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澄清、总结等,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选择和运用这些策略。这些阅读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提高阅读效率。教师应通过示范、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各种阅读策略的具体运用方法。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自我监控的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的作业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单元整组作业设计案例分析

(一)单元整组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

单元教学是一种以特定主题为中心,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和活动,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单元教学通常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如自然、家庭、社会等,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升语文素养。

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它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教师提供更为全面的评价信息。

(二)案例研究

“自然探索”主题的单元整组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包括阅读、写作、讨论和实践活动在内的一系列作业任务。例如,学生首先阅读关于自然现象的科普文章,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一篇关于如何保护自然环境的倡议书。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记录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并撰写观察报告。

结论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应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策略运用能力和阅读质量为目标,通过创新的内容、形式和指导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永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3,(31):10-12.

[2]付玉.“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3,(24):60-63.

[3]吴诚峰.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单元作业设计研究——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J].教师,2023,(05):27-29.

[4]吴正耀,刘功名.小学语文阅读作业生活化设计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1,(05):121-1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