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分析

期刊: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DOI: PDF下载

宋文辉

河北铭嘉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063000

摘要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的出现,对结构带来了较大的危害,使得建筑结构整体的稳定和安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利于后期的建筑工程施工。本文介绍了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的危害及产生的原因,并提供了几点有效控制裂缝的措施,以此全面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使其符合建筑工程的建设需求。


关键词

建筑结构;结构设计;裂缝;控制措施

正文

1 前言

在建筑工程中,建筑结构设计属于关键工作,也是对整体建筑工程质量起到重要影响的环节,因此,建筑企业需要重视建筑结构设计。在实际的建筑结构设计中,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建筑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裂缝问题,造成建筑结构的不安全和不稳定,因此,则需要利用有效的控制措施,改善建筑结构裂缝的情况,以此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水平,确保建筑工程整体的安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2 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的危害及出现原因

2.1 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的危害

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建筑结构强度受到影响。建筑结构中出现裂缝必定会对其强度形成不同的影响,造成建筑结构质量安全以及承载力的降低。对于建筑结构中存在的裂缝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的处理,则会造成建筑结构发生比较严重的变形情况,对建筑的整体性形成了较大的影响,使得建筑的使用时间降低,并且还会比较容易发生安全风险,如:建筑坍塌等事故;

第二方面,建筑结构功能受到影响。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需要兼顾建筑结构的质量安全性和功能性,以此突出建筑结构的优势,使得建筑结构可以顺利实施。然而在建筑结构裂缝的影响下,则会造成建筑功能减退的情况,使得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降低,主要表现在:建筑物在投入应用后,受到结构裂缝的影响,发生渗水、腐蚀或者是地基不均匀下沉的情况,不能达到居住者的居住功能要求。

2.2 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出现的原因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出现裂缝的危害性很大,想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则需要对其出现的原因金属深入的掌握,并结合其影响的因素,实施对应的解决措施,使控制手段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其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温度因素干扰。建筑结构设计中一般应用的材料为混凝土而混凝土的主要成分为水泥,水泥铺设完成后在进行硬化中,就会出现比较多的热量,进而快速的增加了混凝土内部的温度,随着硬化的持续,其内部的混凝土水化热呈现出聚集的情况,想要热量全部发散则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过程中,混凝土的各个位置问题均不同,进而形成了压应力,如果压应力就会增加,高于混凝土本身可以承受力量后使其达到了变形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发生裂缝。

第二,外力因素。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结构受到了超过自身承重的情况下,就会在内部出现裂缝,如:在施工作业中操作不合理,形成了偏心力、轴心力等;在外部因素下,出现了地震或台风等自然力量。高于混凝土自身承载力的情况下,混凝土出现变形后发生裂缝问题。

第三,混凝土被碳化锈蚀。混凝土施工中会存在碳化的情况,如果碳化力度达到了建筑钢筋位置,则会在较大程度上减弱混凝土的碱性,降低钢筋的保护作用。碳化持续发展,则会增加其锈蚀的范围,在混凝土内部结构中形成比较大的拉力。在拉力高于混凝土内部承受力范围内,则混凝土会发生裂缝的情况,严重影响到整体的建筑物。

3 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有效措施

3.1 提高建筑结构的材料质量

建筑结构在设计迁安,有关人员需要全方位的分析建筑工程周边的地质情况以及建筑物的规模等,结合其分析的结果,设计和制定出高效的建筑结构方案,降低在后期施工中发现失误在进行设计的更改。提高各类建筑材料的质量,从材料自身上确保不会发生裂缝。建筑结构设计应用的建筑材料类型比较多,使用比较多的为:钢筋构件和混凝土材料。建筑企业则需要严格的按照标准和规定,对钢筋构件和混凝土材料进行采购和管理,以此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如:在水泥材料的质量控制上,则需要结合建筑工程需求选择优质的水泥类型,以此可以对其硬化过程中释放热量的速度进行控制,以此有效的降低因为受到温度增加印象造成的水泥内部巨大热量,目前市场上含有减慢热量形成速度的活性物质水泥为火山灰水泥,因此此类的水泥也被广泛的应用到各大建筑工程中。在进行水泥的使用上,则需要对其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其标准一般为:每升混凝土中添加进入的水泥量在100千克到140千克以内,不可以过少,水泥量过少则会达不到预期的硬化成效。在进行浇筑中,则需要对其混凝土浇筑的温度进行控制,通常控制在35摄氏度以内,选择在温度上升最慢的阶段进行浇筑作业,同时浇筑人员利用先进的方式和技术进行操作,合理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以此避免建筑结构发生裂缝。

3.2 加强对建筑结构的设计

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要求,合理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为了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以及建筑物的稳定性,则需要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力度,在必要的情况下,则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建筑结构,降低建筑结构设计的缺陷,突出建筑结构的优化。建筑设计人员则需要对建筑物各个位置的受力状况进行分析,利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实施建筑结构的设计作业,如: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合理应用BIM技术,通过建立模型的方式将及建筑结构清晰的展现出来,建筑结构的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建立的模型对其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对建筑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此增加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3 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力

建筑结构在外力过大的作业下就会发生裂缝的问题,因而这就需要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以此降低由于外力过大的情况下,出现裂缝,提高建筑结构的综合设计成效。在具体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国,则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建立符合标准的仿真模型。在仿真模型的帮助下进行建筑结构抗震的设计,以此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强度,达到控制建筑结构裂缝的出现,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水平。

3.4 合理设置建筑结构变形缝

建筑物如果发生建筑结构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则会造成建筑结构的裂缝,因而沉降问题的存在也会严重影响到建筑结构的裂缝,使建筑结构的安全和质量存在一定的风险。在此情况下,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需要重视对建筑结构变形合理设置变形缝,可以有效预防出现地基沉降的情况,使得结构裂缝可以得到控制。

3.5 加强使用先进的建筑结构技术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以合理的技术对裂缝的情况开展控制,因而需要提高建筑结构应用的技术。根据目前建筑结构设计技术的发展情况,引进先进的技术,并以实际的建筑工程进行技术创新,并且需要引进有关的人才,使其可以积极参与到建筑建造技术的团队中,以此更好的推进我国的建筑产业发展,提高建筑结构中裂缝的控制水平。

3.6 加强建筑结构施工监督

在建筑解雇施工中,需要选择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并且在上岗之前,需要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达标后可以进行作业。但是一般负责建筑结构施工都是专业性较低的施工人员,专业的工程师一般会在施工前进行指导,但是在实际作业中也会面临温度控制、混凝土建筑时间把控等问题,因而需要派专业的人员对其建筑结构的施工进行监督,如果发现存在偏差则需要及时进行修正和指导。

4 结束语

建筑结构设计裂缝对于整体建筑的影响较大,因而需要建筑企业加强对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视,并且对建筑结构裂缝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以此严格控制建筑结构设计中出现裂缝,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廖家梁.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J].居舍,2021(10):94-95+143.

[2]李强,韩娜娜.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0(01):83.

[3]崔玲.探究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8):7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