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护航共促成长——幼儿家园共育的实践与思考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陈容真

江苏省扬中市第一幼儿园 212200

摘要

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家园共育,家长和教师是促进幼儿茁壮成长的关键性角色。本文从分析当前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的现状入手,寻找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高度融合的新教育形式,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搭建线上交流平台,旨在提高家园共育的教育效果,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提供专业指导,家长及时反馈幼儿情况,开发幼儿潜能,保障每个孩子在良好的家园氛围中成长。


关键词

家园共育;学前教育;家庭教育

正文


引言家园共育理念是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指导方针,幼儿园的教育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教师需要管理班级内所有孩子,家长与老师进行沟通时要进行换位思考,肯定教师的工作能力努力做一位通情达理的家长。实现家园有机融合,共同努力促进幼儿教育的和谐发展,帮助家长认识到家庭也是重要的育儿场所,关心爱护幼儿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一、当前幼儿家园共育的现状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深化,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逐渐占据领导地位,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有效沟通,保障幼儿园教学的儿童主体地位,但目前家园共育的融合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家长主观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幼儿园的责任,不应该把教师的教学任务转移到家庭中,父母的刻板印象造成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沟通障碍,同样教师认为家长不积极配合是不关注幼儿健康成长的表现。归根结底是沟通信息不畅引起的误会,因此幼儿园要定期组织家长会,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家长朋友应及时关注孩子的园内表现和教师的课堂评语,与教师保持紧密的联系。其次,家长内心抵触幼儿的家庭教育举措可能是对自身能力的质疑,觉得没有教师专业的教学能力,担心面对幼儿成长问题弄巧成拙,为此幼儿园要针对家长的顾虑提出可行性举措,例如,定期邀请家长朋友进入幼儿园课堂进行旁听,感受幼儿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教师对家庭教育提出指导意见,对家长的做法客观指正,促进家园共育的融合实践,在互相配合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增强家长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保障幼儿健康发展[1]

最后,从幼儿家园共育的长期发展来看,幼小衔接是当前家园合作的重点关注问题,多数幼儿教育的知识技能无法满足升入小学的基本素质要求,造成幼儿对学习的畏惧和抵触心理。家长朋友对幼儿园工作的一味支持,不强调创新教育以适应未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的能力拓展,进入小学后能否快速适应上课节奏需要家长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对园长规划和教师教学安排发表个人见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不断讨论交流过程中,探索适合幼儿教育模式的最优解。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天使,家长和幼儿园要共同担负起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和监督者,发掘幼儿的无限潜能,尊重幼儿的想法,保障家园共育更高层次融合,推动学前教育的向好发展。教师和家长联系的过程中,不应仅仅局限于当前现存的家长会、电话沟通和课堂评语家长回馈等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社交软件逐渐渗透到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幼儿园应致力于开发网络交流平台,即时通讯快速解决问题,切实提高家园共育的实践和探究。

二、基于家园共育理念下促进幼儿教育的具体

(一)搭建家园沟通桥梁

沟通是建立人与人之间互动关系的枢纽,信息时代的到来,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重要。目前家园沟通比较成熟的方式主要是:家长会、教师定期家访以及电话沟通等,首先,幼儿园组织家长会时,部分家长因为工作原因或其他个人原因不能参加,需要幼儿园拓展线上社交媒体,例如,建立家长微信群或者钉钉群,将会议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发布到群里,对重点群体标识星号[2]。对于家长和教师面对面沟通的尴尬和紧张能够有效缓解,家长在群里讨论的内容成员有目共睹,信息是公开透明的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效率。其次,家长可以针对幼儿的极特殊情况,主动添加家长微信告知详情,共同商讨对策,保障幼儿个人隐私的同时与家长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拉近了家园距离。多数家长在孩子刚进入幼儿园时比较担心孩子是否哭闹,饮食和清洁是否到位,教师可以抽空录制孩子休闲娱乐的玩耍视频,以及拍摄午休酣睡的图片,幼儿在园内的举动通过网络远距离传输到家长面前,对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安心,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放心。

最后,多数家长对于教育孩子是一头雾水的状态,第一次做父母育儿经验不足,在家庭教育中有许多知识盲点,幼儿园可以为教师提供电脑和相关教学设备,建立在线答疑平台,对家长提出的问题亲身示范,帮助家长学习育儿技能。在答疑平台中定期开展幼儿教育讲座,利用园长和教师丰富的工作经验指导家长完善家庭教育,将家园共育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定期向家长推荐优秀教育读本或幼儿教育专家,促进家长学习科学的育儿理论知识[3]

(二)举办特色亲子活动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中市场竞争压力与日俱增,身为年轻父母肩上的责任和生活压力更大。幼儿家庭教育的缺失多是父母忙于自身工作和学习,在不断提高生存能力的前提下想要给予孩子更好的发展环境,但幼儿的生长速度和认知能力天天变化、月月不同,家长需要平衡工作和育儿的天秤。首先,学前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需要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通过创设特色化亲子活动,例如,春季和秋季召开的“全家运动会”,组织爸爸妈妈和孩子的竞赛团体,举行家庭之间的拔河比赛以及三人四足游戏,在协同合作的努力下获得荣誉。亲子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在比赛的情境设定中激发孩子潜能,通过游戏的手脚并用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其次,幼儿心理活动是单纯可爱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家长积极参与亲子活动让孩子感觉自己被重视,是家庭的焦点,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父母和教师的双重鼓励下,刺激幼儿内在优势的显现,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最后,亲子活动的教育理念是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共同参与一项活动,转变幼儿教育过程中家长旁观者的角色,配合幼儿园教学实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例如,组织家庭春游活动,幼儿走进大自然感知美好,对事物的认知有初步概念,唤起儿童的好奇心从而鼓励孩子主动探索未知世界[4]

(三)鼓励家长参与教育

家园共育的实践与探究是建立在幼儿园和家长紧密联系的基础上,研发学前教育家园合作的创新形式,促进家庭教育和教师教学目标的同频共振。例如,考虑到幼儿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八月十五中秋节之际,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家长和孩子共同设计一款灯笼,开学时孩子带到班级里介绍,教师提问:“宝宝想做一个什么样的灯笼?哪部分是自己做?爸爸妈妈在哪个环节帮忙啦?”引导幼儿自主思考组织语言,流利表达思维逻辑。一方面,通过家长与幼儿合作完成作业,使幼儿内心获得小小的成就感,促进后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设计灯笼的过程培养思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做幼儿学习的榜样。例如,举办“趣味问答”环节,教师在班内对孩子和家长提问,主题可关于动物、植物或生活类,利用抢答机制回答正确的家庭可获得一枚小红花,引导幼儿感受知识的魅力,对知识的追求产生欲望。在生活中主动探究问题,使教学过程不只存在于课堂,而是融入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真正做到家园共育,覆盖幼儿身心发展的全过程。

结论:综上所述,当前家园共育存在诸多发展局限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沟通不畅等问题,需要利用现代网络化技术搭建沟通桥梁,及时交流高效解决问题。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开设的亲子活动,与幼儿共同成长进步,家长和教师是幼儿最亲密的朋友长辈,教师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注重家园共育的创新实践,推进学前教育改善教学效果,保证教学目标的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陈思佚. 温情陪伴,共同成长——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实践研究思考[C]//.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贵阳会场)论文集(二).[出版者不详],2020:217-220.

[2]郭娜.以家园共育促进新入园幼儿适应环境的思考与实践[J].新智慧,2020(10):108.

[3]张喆霞.关于家园共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智力,2020(06):177-178.

[4]郁红愉.家园合作共育的实践与思考[J].成才之路,2019(02):7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