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品牌建设研究——以厦门工学院友敏书院第六党支部为例
摘要
关键词
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品牌建设、资源整合
正文
本文是福建省2021年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一般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AS21427,项目名称: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品牌建设研究
1 引言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人员需要全面学习的党建思想,并将其贯彻在高校的基层党建工作中,以此促进党建的革新与完善,使党建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和科学化。党支部品牌化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工作增强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高校高质量完成党建工作的有效策略之一。
在当前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主体,学生党支部的品牌建设不仅关乎党支部自身建设水平的提升,更对学校党建工作的整体推进具有重大意义。民办高校在党建方面随着国家对党建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现阶段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品牌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资源、师资、管理等多个方面,尤其是在资源上的限制,影响了党支部品牌建设的深度和广度。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前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品牌建设的现状,探索深化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品牌建设的路径。
2 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品牌建设现状
2.1 资源与经费的限制
近年来,民办高校在党支部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公办高校相比,仍存在显著差距。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资源、师资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尤其是在经费方面。民办高校的经费来源相对单一,更多时候需要自负盈亏,这导致在党支部品牌建设过程中,无论是硬件设施的投入还是软件资源的配置,都与公办高校存在明显差异。
公办高校通常能够依托政府拨款和专项资金,拥有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党建品牌建设项目,而民办高校则需要依赖学费和社会捐助,导致在资金投入上捉襟见肘。例如,公办高校可以通过政府支持获得充足的硬件设施和先进的设备,而民办高校则常常因为经费不足,难以提供同等水平的硬件支持。此外,由于经费有限,民办高校在党建活动中能够提供的物质支持和奖励也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硬件设施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党建活动的开展质量,而软件资源的缺乏,则使得党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单一,难以吸引学生党员的广泛参与。
2.2 学生党员思想观念的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这对党支部品牌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较为多元,这使得他们对党建活动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各不相同。部分民办高校在开展党建活动时,未能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或专业特点,导致活动形式和内容缺乏吸引力,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例如,有些党支部组织的传统学习和宣讲活动,未能紧跟时代步伐和学生兴趣,未能利用新媒体手段和创新的形式进行宣传,导致学生党员的参与度不高,活动效果不佳。同时,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学生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和多样,他们对党建活动的需求和期待也更加多元化。部分学生对传统的党建活动形式感到乏味,甚至认为这些活动与他们的学业和职业发展关系不大,因此参与度不高。党支部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和创新活动形式,难以吸引学生党员的广泛参与。此外,部分学生由于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较大,认为参与党建活动会占用他们的学习时间和精力,从而对党建活动的参与度不高。
2.3 党建品牌建设活动的成果转化问题
党建品牌建设活动的成果转化问题也亟待解决。许多党建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成果往往未能有效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获得感,使得学生对党建品牌活动的认同感和积极性受到影响。例如,某些党支部在组织活动时,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未能将活动中的经验和成果有效地推广和应用,使得活动的影响力局限于少数参与者,未能在更大范围内产生积极效应。
部分活动虽然形式新颖,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总结和反馈机制,未能及时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导致活动成果未能持续深化和推广。这使得学生在参与党建活动后,未能切实感受到党建品牌建设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影响了整体的品牌建设效果。例如,某些支部在活动结束后,未能对活动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宣传,使得活动的影响力仅限于参与者本身,未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此外,部分支部在活动设计时,未能充分考虑活动的后续跟进和成果转化,导致活动虽然形式新颖,但内容单一,缺乏深度和广度,难以产生长久的影响。
为解决这一问题,党支部需要在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评估活动效果,并将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教育资源,供更多学生学习和借鉴。例如,可以通过编写活动案例集、制作宣传片等方式,将活动的经验和成果进行广泛宣传和推广,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参与到党建品牌建设中来。此外,党支部还可以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对活动进行持续跟进和改进,确保活动成果能够得到有效转化和深化,从而提升党建品牌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3 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品牌建设的实践探索
3.1 搭载学校活动,拓展学生支部党建品牌的宽度
在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中,如何在有限的经费条件下实现党建品牌的有效拓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相较于公办院校,民办高校在党建活动经费的投入上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民办高校在党建品牌的建设上就无法取得显著成效。通过积极搭载学校举办的大型活动及学生社团活动,能够有效拓展学生支部党建品牌的宽度,实现党建工作的创新与突破。
友敏书院学生第六党支部在有限的经费支持下,成功打造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星火燎原”党建品牌。该品牌以服务乡村教育为核心,旨在通过走进乡村小学进行义教活动,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品牌的建设过程中,支部不仅注重活动的实效性,还积极寻求与学校大型活动及学生社团活动的结合点,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支部每年暑假都由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组成一个师生团队,共同策划和组织“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农村,开展乡村义教、陪留守儿童过暑假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领悟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
例如,支部通过参与学校的大型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活动,将党建品牌的理念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党建教育。同时,支部还利用学校的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如讲座、研讨会和培训班等,进一步拓展了党建品牌的宽度和影响力。此外,支部还通过与其他学生社团的合作,开展联合活动,如环保志愿服务、社区公益活动等,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党建品牌建设中来,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
通过搭载学校大型活动或学生社团活动,友敏书院学生第六党支部不仅有效利用了有限的资源,还丰富了党建品牌的内容和形式,深化了学生支部党建品牌的宽度与影响力。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还增强了学生对党建品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品牌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3.2 积极与学科竞赛相结合,提升学生支部党建品牌的深度
学科竞赛作为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在高校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将党建活动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科竞赛水平,还能增强他们对党建品牌的认同感。通过邀请优秀的学生党员或教师党员,为学生开展学科竞赛的专题讲座或提供针对性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竞赛规则、掌握竞赛技巧,同时深刻感受到党建品牌活动的温度和价值理念。
友善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提出了“党建+专业竞赛”的模式,旨在通过学科竞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深化党建品牌建设。支部每年均会派遣教师党员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从助农的角度引导学生关注并解决社会农业农村等相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还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党建品牌的价值和意义。
此外,支部还通过紧密结合学科竞赛活动成果与党建品牌建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对于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支部会给予广泛的发展空间和荣誉奖励,如授予荣誉称号、推荐参加更高级别的竞赛等。这样的激励机制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还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党建品牌建设的深入开展。
友善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通过将党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学生在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还增强了对党建品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支部的“红色种子”党建品牌通过助力乡村建设,倡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深入农村,建设美丽乡村,进一步提升了党建品牌的深度和内涵。这种做法为其他民办高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展示了学科竞赛与党建品牌建设相结合的巨大潜力。
3.3 向外延申,寻找机会与校外单位合作,强化示范作用
在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品牌建设中,积极寻求与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机会,是提升党支部品牌形象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党员社会实践等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成长,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党支部的品牌形象和示范作用。
友敏书院学生第六党支部主动与学校所在地的后溪村中心小学联系,成立了“星火燎原”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支部的党员每周都会前往小学,为低年级的小朋友进行校园延迟服务或教授手工课。这不仅丰富了小学生的课外生活,还增强了大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此外,支部还通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如社区清洁、老人关爱、环保宣传等,进一步提升了党支部的品牌形象。
友善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则与厦门市同安区新民街道党工委合作,签订了支部共建协议。支部成员通过绘制具有当地特色的墙绘,积极参与到新民街道的社区建设中,践行了“红色种子”党建品牌的宗旨,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了力量。通过这些合作,支部不仅节约了实践经费,还增强了党建工作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此外,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还可以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开展实习实践、创业指导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例如,支部可以与当地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组织学生党员到企业实习,了解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实战经验。同时,支部还可以邀请企业高管或专家来校讲座,分享成功经验和职业发展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4 结语
学生党支部品牌建设,是将传统学生党建工作进行总结提升,引领学生党支部更具凝聚力和模范性,学生党员更具组织认同感和工作积极性的一项学生党建创新实践活动。通过上述实践探索,可以看到整合资源对于深化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品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结合学生社团活动和学校竞赛等平台,可以不断拓展学生支部党建品牌的宽度和深度,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品牌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优化策略,确保学生党支部的品牌建设能够与时俱进、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晋旭,蔡宇,王金麟,等.党史学习教育助推高校党支部党建工作品牌建设探究与实践——以东北林业大学化学化工与资源利用学院学生党支部为例[J].经济师,2022(10):149-150.
[2] 江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途径分析[J].南方论刊,2019(10):61-62.
[3] 耿继原,郑枫滨.新时代高校党支部特色品牌化建设路径研究[J].决策探索(中),2021(03):42-43.
[4] 陈雷.实践育人融入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路径[J].中国冶金教育,2024,(02):106-108.
[5] 曾凡雯.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品牌建设研究——以厦门工学院友敏书院第六党支部为例[J].教育研究,2024(03):5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