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实施
摘要
关键词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实施
正文
引言:在现代制造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地位是这样传稿。为了有效满足行业发展过程中对应用型人才产生的巨大需求,从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教学阶段的人才培养工作入手进行创新改革成为必要发展任务。在模具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但是从实际教学情况上来看,部分一体化教学过程存在实践问题,因此,在新的教育发展时期,应该在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推进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工作实施,从而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利条件。
一、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不到位
现阶段,很大一部分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教师仍然在教学工作中采取传统教学方法,未能及时更新教学模式,即便教师个人在知识体系方面进行了创新升级,但是却在教学方面缺乏新颖性。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教师长期处于教学环境,缺乏实际的工厂实践经验。因此,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缺乏实力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部分教师的实操能力无法与知识基础相匹配,在实际操作教学期间,整体教学流程仍然以落后的制造方法为基础,在新技术教学方面存在明显缺陷[1]。如此一来,在模具制造专业教学期间,虽然学生能够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但是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往往得不到有效锻炼。归根结底,教师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无法为一体化教学提供支持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的实习指导和专业操作能力培训机会相对较少,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不成体系,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期间无法将实践知识系统传授给学生。
(二)教材先进性不足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需要筛选配套的教材配合教学工作。但是在实际的一体化教学期间,模具制造专业教师没有教材更新意识,导致当前的教学工作开展期间,应用的教材版本与教学模式匹配度相对较低,相对落后的教材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2]。具体来看,在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期间,教材的更新速度相对较慢,教师没有及时进行学科教材建设,导致整个一体化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关联性有所降低,学生参考老旧的教材内容,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由此,一体化教学质量将会受到负面影响有所降低。
(三)教学基础建设不完善
结合上文内容可知,在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落实期间,需要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要想保障实践教学效果,学校需要为教师提供专业的、规模化的、符合教学发展需求的场地及硬件设施设备。然而,在实际的一体化教学工作执行期间,学校开展的专业建设力度远远不足,为实践课程提供的场地面积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配备的模具制造机器和各类软硬件设施也不够完善,在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下,教师很容易出现实践教学重点偏移,导致实践教学内容偏向模拟实验,进而使一体化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工作成为空中楼阁,无法真正为学生综合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优化提供支持。
(四)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
要想什么就制造技术专业中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得到全面优化改进,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构建先进的教学评价体系,有效利用教学评价工作,及时发现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改善模具制造一体化教学效果,为整体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基础保障。而从实际的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情况上来看,教师在构建教学评价体系期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导致评价指标内容失衡,在开展教学评价工作时,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度相对较低,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检验,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传统应试教学模式,使教学评价客观性和科学性水平严重降低,如此一来,在一体化教学落实期间,无法建立良性的教学优化,调整循环,教学工作的推进困难性将大幅提升。
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对策
(一)增强师资力量
为了有效改善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执行效果,学校方面首先应该注意加强师资队伍的打造力度,全面提升师资力量水平,有效发挥教师的专业作用,提升教师职业素质,对培养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提供坚实有力的师资力量基础。具体来看,在强化师资力量的过程中,学校首先应该合理进行教学培训,积极转变教师理念,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接触新颖的教学思想,不断进行个人学习,由此使每一位教师都能认识到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重要性,同时对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教学工作产生一些创新性思想,借此充分加强教师的一体化教学理念使教师能够从思想上认同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而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推动一体化教学效果优化发光发热[3]。当然,在强化师资力量时,学校应该根据当下教学工作存在的短板,重点关注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项目,在一体化教学改革期间,定期组织教师按批次到企业参与工厂实践,使教师能够在实操过程中实现能力提升,进而为学生做好榜样。
(二)开发一体化教材
在开设一体化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课程期间,学校应该组织专业教师进行配套教材开发制定。在进行一体化教材升级过程中,教师应该参考国家技能标准和具体的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教学目标,以及学校的教学发展实际条件,科学进行教材开发。在教材设计期间,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规律,科学有序的进行教材内容编写,提高一体化教材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在设计教材过程中,联系学生培养目标进行理论知识安排,通过规划一体化教材,构建系统先进的理论知识体系,从而为构建高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夯实基础。
(三)加大基础建设投入
在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期间,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融合深度,有效保障实践操作操作质量是保障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学校应该在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期间,加大场地和设备建设方面的基础投入。一方面,学校应该根据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内容,设置专门的实践操作场地和操作设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场地设备建设投入,为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结合提供良好条件,构建优质的一体化实操教室[4]。另一方面,学校应该根据实践教学内容购置与教学流程配套的教学设备,和教学工具的信息化发展情况,建立多媒体演示设备系统,为多媒体演示和实践操作共同推进提供基础条件。
(四)健全优化评价机制
为了给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发展提供参考信息,教师应该在一体化教学工作中,积极优化教学评价机制,结合以往一体化教学工作的缺陷与不足,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在开展教学评价工作时,采取创新型评价手段、转变教学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学习和实践过程,从更多维度开展评价工作,有效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方面的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从社会需求层面出发,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关的学生基础能力和核心能力等能力素质评价项目进行进一步完善,如此迎合一体化教学发展目标,全面构建一体化评价体系。
结束语
根据上文内容可知,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根据现代制造业的具体发展情况,科学调整人才教学模式,有效加强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效率属于至关重要的工作任务。因此,在模具制造专业教学期间,应该建立一体化教学模式,并根据实际教学现状合理进行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一体化教学实施质量。教学工作者需要在具体工作中全面进行教学问题挖掘,对现阶段模具制造专业一体化教学执行问题进行全面了解,进而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材开发效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式,提高一体化教学质量,进而真正完善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效为新时代模具制造专业人才的高效培养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韩玥霆. 培养模具制造专业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 [J]. 职业, 2023, (15): 50-52.
[2]朱亦新. 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智能制造技术专业中的改革实施策略探讨 [J]. 时代汽车, 2021, (13): 91-92.
[3]杨传. 论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实施 [J]. 中国设备工程, 2021, (02): 227-229.
[4]万金安. 项目教学法在技工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高级工班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 (35): 160-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