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微课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彦祥

鄂温克旗职业中学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021100

摘要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向前迈进,新的教学手段相继涌现,微课正是其中较为优质的一种,这一授课方法得到了化学教师的认可,现如今已走进高中化学课堂。为了提高微课的运用效果,化学教师可将其与各项授课环节相融合,展现微课的教学效用,让其更好地服务于高中生的化学学习。本文论述了微课在高中化学课堂的优势,从引导学生预习、探析微观世界、开展实验教学、分化课堂知识的角度展开了教学探索,提出高中化学课堂运用微课的对策,力争带给教育工作者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

微课;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应用路径

正文


引言

信息技术水平的大幅度跃升,给高中化学教育提供了新的舞台,也有效拓展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断发展,使得微课这一教学方法更加成熟,其在课堂教学方面的优势逐渐凸显。高中化学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微课,将其引进各个授课环节,利用这一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降低他们的课堂学习难度,引导其快速领会化学知识点。为此,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引导学生预习,带领学生探析微观世界,还可以运用微课开展实验教学、分化课堂知识,加深学生对化学高难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使其学习效果取得质的飞跃,帮助学生筑牢化学基础,促进其化学素养的进一步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化学人才。

一、微课在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优势

微课是新型的教学方法,主要就是用信息技术呈现学习资料、教学过程,其教学时间相对较短,通常来说是在10分钟以内,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源较少,便于学生观看和记忆。当前,视频是微课的主体构成部分,视频内容是由教师讲解相关知识,微课还涉及课堂反思、随堂测试、课件展示等教学环节。

站在高中化学的角度来看,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显著优势。首先,微课可以展现教学乐趣,它能将影像、声音、图片融于一体,用多元化的方式传授化学知识,可在一定程度上消减高中化学的枯燥性,使课堂教学过程更生动,这样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其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教学互动[1]

其次,微课能够转化课程内容,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抽象知识,还能合理分割化学课程内容,清晰展现各部分知识的内在关联。由此来看,微课能使化学课程的逻辑性和直观性进一步增强,运用微课开展课堂教学,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助于教学成效的攀升。

再次,短小精悍是微课较为显著的特点,其教学时间一般是10分钟,由于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因而,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其思维活动也会处于活跃状态,这样,学习效果就会变得更好。而且,随着教学时间的缩短,学生的学习疲劳感和厌倦心理将随之消散,有助于其吸收新知识。

最后,开展实验教学时,教师通常采用课堂演示的方法,演示过程中,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看清实验现象,这会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而且,演示实验还可能降低实验准确性,不利于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微课可以用视频的形式呈现化学实验,既能保证实验的科学严谨,又能确保每名学生都能看清楚,使实验教学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二、微课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一)运用微课引导学生预习

课前预习对于教学质效的高低具有直接影响,引导学生做好预习,能够保证各项教学活动的高效推进,有利于学习效果的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课程内容的难度相对较高,若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前预习,其取得的预习效果将会较低,对课堂教学的助力有限。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运用微课引导学生预习,提前制作一段微课课件,在课堂中让学生自主观看微课,使其初步了解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可以再留出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预习和吸收微课中所讲的知识,这样学生就能做好课前预习。例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微课,将本节课的课程内容融入微课,初步介绍各个知识点,让学生结合微课自主探索教材中的内容,做好正式授课前的预习。以微课作为课前预习的引领,学生的预习效果会更好,其求知欲也会被充分调动起来,有益于后续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微课一般短小精悍,课程时间在10分钟内,非常适合在课堂播放,运用微课开展课前先学,能够指引学生做好高中化学的课前预习,可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二)运用微课探析微观世界

高中化学课程中,涉及到很多的微观概念,讲解这些知识点时,单凭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难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运用微课带领学生探析微观世界,利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演示,使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具象,让学生看到微观世界,用这一方式降低化学课程的理解难度,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2]。例如,学习有机化合物这一概念时,教师无法直接演示其分子结构,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相对复杂,课堂教学的实验条件也相对有限,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一概念,还是拥有较大的教学难度。对此,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微课教学,用微课呈现甲烷分子的模型动画,这样学生能直观看到甲烷的组成,可迅速理解其化学结构的特点。而且,对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学生会理解得更加透彻,对这一知识点的记忆也会变得更加深刻。所以说,探析微观世界正是微课的一种有效运用方式,微课教学灵活多变,它能用视频和图片传授知识,不仅能丰富授课手段,还能让学生清晰直观地看到化学结构,可以帮其扫清化学学习的障碍,使其课堂学习成果进一步提高。

(三)运用微课开展实验教学

将微课运用到实验教学中,能够增加化学实验的可视性,让学生清晰看到实验现象,如此一来,化学实验过程就会清晰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化学知识点。因此,化学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时,可以合理运用微课教学,用视频的形式演示化学实验的全部过程,这一方式能够降低实验危险性,可以最大限度保障学生的安全,有利于实验教学的有序推进。然而,微课教学虽然拥有显著的教学优势,但它无法完全取代线下教学,教师应该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教师要用微课演示危险且大型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相应的实验结论。对于一些危险系数较低的实验,教师需采用课堂演示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到化学实验过程中,唯有让他们亲手操作实验,学生的实践感受才会更加强烈和深刻,方能在实践中收获真知,这正是微课教学无法代替的。例如,学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时,教师可收集处理工业污水的实验或科普视频,将其制作成微课,利用课堂时间给学生播放。完成微课教学后,再适当延伸线下实验教学,让学生闻到二氧化硫的刺激气味,带给他们最直观的感受,提高其对绿色化学的认知。通过微课与线下实验教学的有机融合,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可以完美呈现,学生能够从中收获更多的知识[3]

(四)运用微课分化课堂知识

高中化学课程知识点繁多,受到学习能力的限制,学生往往无法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导致他们会出现思绪混乱的情况,难以理清知识脉络,课堂学习时就会频繁遇到阻碍。鉴于此,教师可以用微课分化课堂知识,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设计微课,帮助学生梳理课堂所学的知识点,使各项教学活动的衔接更加紧密,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又能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便于学生记忆和复习化学课程。例如,学习铁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分化课程知识,分别制作单质铁和铁的化合物微课,在微课中对各部分知识进行精讲,让学生快速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如此,课堂教学流程更加清晰,在微课视频的辅助下,学生可以逐步学习繁多的课程知识,自主完成对化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对其化学基础的夯实大有裨益。现阶段,微课是分化课堂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够将繁多的课程知识合理分割,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细致讲解高难度的化学课程,实现“化繁为简”,这样更易于学生接纳,可保障教学效果的稳步增长[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得微课这一教学模式迅速发展,在高中化学课堂的运用路径逐渐拓宽,微课可与课前预习、微观教学、实验教学、课堂知识分化相结合。教师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进一步优化微课的运用形式,充分展现其教学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参考文献:

[1] 杨春波.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 2021, 000(004):P.1-1.

[2] 陈宏光.略论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精品, 2020, 000(020):P.105-105.

[3] 张玉凤.微课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1(11):154-155.

[4] 刘铭岩,程慧.让化学课堂走进"微时代"——浅谈"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 2019(2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