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有效对话——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付珍平

甘肃省镇原县平泉初级中学 744500

摘要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而对话作为语言交流的一种形式,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话教学往往被忽视,教师往往更注重对学生的讲解和讲述,而忽略了对于学生进行有效对话的指导和引导。有效对话是指能够促进学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对话形式。通过对话,学生可以在交流中激发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对话教学的重要性,采取一定的策略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对话。


关键词

有效对话;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

语文对话教学是指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对话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而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对话交流,学生能够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对话教学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解读文本,提高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对话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合学生的对话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教育。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对话教学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通过对话教学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对话的教学要求中需要要求学生理解、解读他人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通过互动探讨来问题。其渗透对话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教师提升专业技能。对话教学要求教师能够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并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通过对话教学,教师需要能够准确理解学生的观点和表达,并能够提出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第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1]。对话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学生能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会倾听和解读他人观点,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在对话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些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第三,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对话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自信心和自主性。同时,对话教学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情商和社交能力。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策略

(一)通过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对话

在初中语文学科背景下,阅读教学是重点,所以怎样使高效推进生本对话是衔接段教师最需要探究的问题。很多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对话”意识还是很薄弱的,其根本原因就是教师以往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对文本阅读的错误认知。大部分学生就会认为学习语文就是能掌握字词语句等基础内容,“对话”又能起到什么作用?这种情况就是教师需要面临的问题,要通过创新教学融合“对话”方式来让学生对此有基础认识。因此,教师要深化教材内容,并通过文章来合理将学生带入进“对话”教学中,以对话者的角度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

例如,以统编版中郑振泽的《猫》进行对话教学。

: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通过文章内容来引导大家进行对话。文章是郑振泽的《猫》,它描写了一个人和猫之间的故事。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后,我希望大家能够一起讨论其中的情感变化和意义。通过对话,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篇文章,并从中获得一些启示。请大家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A: 第一只猫死后,作者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我觉得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一个引子的作用。它引出了作者为了安慰三妹而要再养一只猫的想法。

B: 对,我也这么认为。但是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却说“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这句话让我觉得作者的态度有所改变。

C: 是的,我也有同感。我觉得这句话起到了一个转折的作用。之前的安慰变成了不再养猫的决定。

A: 那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加强了作者的决心,表示他再也不会养猫了。

B: 对,我认为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一个总结的作用。它强调了作者已经彻底放弃了养猫的念头。

C: 但是我觉得这样的结尾也有点令人伤感。毕竟,第三只猫去世后,作者却更加难过了。我想这可能不仅仅是因为作者冤枉了它。

A: 我也这么想。或许是因为作者意识到自己对第三只猫的态度不公平,而且失去了它后才意识到自己真正珍惜它。

B: 对,我同意。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珍惜眼前人和事的重要性[2]。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冤枉了别人,但是当失去时才会意识到后悔。

: 很好,你们都提出了很有见地的观点。接下来,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文章中的具体描写和语言运用,来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意义。谁想先发言呢?

通过这样的对话,学生可以共同探讨《猫》这篇文章中的情感和意义。他们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描写,发现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思考背后的原因。同时,他们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关于珍惜和后悔的启示。这样的对话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促进他们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二)利用随机话题展开对话

学生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一定会有难以理解的段落等。他们在探究作者写作的意图中一定会生成不少比较随机的对话,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生成随机话题进行引入文章。

例如,在八上《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在初始阶段叙述当时家庭困难,但母亲非常勤劳,在生育了13个孩子,但由于生活贫困,导致其中五个孩子溺死的段,母亲非常无可奈何,内心惨痛悲哀。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如果当时生活环境富裕,母亲是不是就能不用这么痛苦呢?请大家结合这个话题和文章的内容,进行对话。”

A: 我认为如果当时生活环境富裕,母亲可能不会面临这么大的痛苦。富裕的生活环境可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母亲可能会更好地照顾孩子们,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

B: 但是,即使当时生活环境富裕,母亲也可能无法完全避免这样的悲剧。生育多个孩子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无论环境如何,母亲可能还是会因为照顾太多孩子而无法全面照顾每一个孩子。

C: 我觉得即使生活环境富裕,母亲也可能会面临其他的困难。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取决于物质条件,还有教育、环境等因素。富裕的环境并不一定能够保证孩子们的幸福和健康。

D: 我同意学生C的观点。母亲的痛苦并不完全取决于生活环境的富裕程度,更多的是因为无法承担太多孩子的照顾和教育责任。只有合理安排生育和家庭规划,才能避免这样的痛苦。

: 非常好,你们的观点都很有道理。

通过这个对话,我们可以看到生活环境对于母亲的痛苦的影响,同时也了解到母亲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物质条件的问题。

(三)注重语言引导,推进对话持续深化

通过对话,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观点、思考问题,并且在实践中运用语言。然而,有时候学生在对话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表达不清晰、思路不连贯、词汇受限等。为了增强学生的对话能力,提高对话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采用加强语言引导、促进对话持续深入的策略。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提供合适的语言模板。在对话开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合适的语言模板,帮助他们更好地展开对话。例如,可以提供一些开场白、询问对方意见的句子或问题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对话开始时更加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对话更具连贯性;第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互相交流。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对方的观点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指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这样可以促进对话的深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对方的观点;第三,提供实际情境和角色扮演。为了增加对话的真实性和情境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联合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参悟与扮演[3]。例如,可以设计一个购物对话、旅游对话或者求助对话等。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使对话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第四,提供对话评价和反馈。对话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对话进行评价和反馈。可以指出学生在对话中表现出色的地方,同时也可以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给予指导和建议。协助学生认识自我不足,并在以后的对话练习中加以改进。

结束语

总之,只有通过积极的对话交流,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合学生的对话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教育。

参考文献:

[1]梁祖记.初中语文阅读对话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2020(19):60.

[2]刘思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20(07):69-70.

[3]马桂英.初中语文阅读对话教学的有效策略[J].课外语文,2020(04):85+8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