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治理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校园治理;法治精神;高职教育治理;法治文化建设
正文
课题信息:本文系2023年度福建省教育系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AS23335。
一、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治理的必要性
法治思想与高校治理建设密切结合时代的要求,是践行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更是提升学校教育治理效率和育人质量的基本要求。
首先,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律法规体系覆盖了社会各项事业的生产建设,为其提供了基本框架和坚实依据,明确了正确的生产经营方式,更明确了违反正常经营方式的后果。教育作为重要的社会事业,肩负着民族的未来发展,肩负着人才培养的使命。教育改革是当下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必须以法治作为教育事业治理的根本路径。高等教育处于教育事业的顶部,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已经逐渐成长和进步,同时,依法治校是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就在于必须要坚持以法治思想来指导高职院校依法治校实践,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高职院校领导干部带头遵纪遵法和依法治理校园水平。
其次,法治思想作为全面依法治国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法治化的总的指导思想。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领域也在此范畴之中,应当以法治思想为指导推进高职院校依法治校工作落实。依法治校同样是维护教育公平、彰显教育民主的重要表现。学校是人才培养的神圣场所,学校的人才培养要始终贯彻公平公正的理念,而公平公正不仅体现在教材课本上,更体现在学校的日常经营治理上。如果学校中的某人或某个群体有特权,必然导致对一些事情的处理不公,这不仅会损害他人的正常权益,同样损害学校制度的威信。法律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有效的工具,坚决按照法律办事才能维护公平正义,维护他人的正常权益。法治精神和高效治理密切结合有助于维护校园治理的公平正义,践行法治理念和法治思想,彰显学校教育的人文主义精神和法治精神。
二、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治理的基本方面
法治思想和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治理的结合需要有明确的思路,要抓住高等职业学校建设的多个方面。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治理一般包括治理主体、治理制度、监督治理方面和监管机制落实这4个部分,而法治精神与高职教育治理的结合也要依据这4个部分。
(一)主体规范方面
主体规范主要是指将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治理主体深入融合法治理念和精神,明确治理主体所对应的治理职责以及具体的治理事项。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所涉学院众多,学生人数众多,教职工人数众多,所以治理部门也较多且不同治理部门有着不同的工作职责。而法治理念下,要切实增强多个主体的治理理念,明确各主体之间的管制范围,做到权责明确,高效科学。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治理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第一是党群系统组织机构。高等职业院校的党群系统组织机构是行使基层党组织权力的机构,包括校党委等,负责学校工作的统一领导,支持校长开展工作,保证教学、科研、行政治理等任务的完成。第2是行政、教学系统组织机构高等职业院校的行政职能部门负责学校日常工作的治理和服务,包括教务治理、人事治理、科研治理、财务治理等。教学系统则由教研室组成,负责直接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第三是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和熟悉教学工作的治理人员组成,负责研究和决定学校教学治理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第四则是其他组织机构,包括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代表组成的组织,负责参与民主治理和监督,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学生会是学生自我治理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代表学生利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每一项治理组织主体都有着对应的工作职责,法治理念的充分融入要和主体密切对应,要详细规定每一个主体所治理的范围,对治理对象或事物的处置依据,治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是否符合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否存在其他问题,法治理念对学校治理者产生约束作用。
(二)制度建设方面
探索一套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符合高职院校依法治校的制度规范体系,通过法治思想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完善校规校纪,提高学校法治建设水平。考虑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社会关系密切。学生在结束高职学习后会走上社会参加工作,所以,学校在治理制度方面要尽可能与社会法律法规挂钩,不能再单纯的把学校的治理制度作为约束学生行为的唯一标准。学校氛围和社会氛围在很多方面不同,制度规范建设过程中体现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社会上的法律规则和法治元素,为今后进入社会工作生活提供指导。学校制度建设密切结合法治理念精神对学校本身也至关重要。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是维系社会公平正义的强有力保障,而学校治理则是以维护学校稳定为根本目标的制度规范。法律法规是严谨且科学的,但部分学校的治理制度和条例并不完善甚至存在争议,将法治理念和精神与学校的规章制度建立结合起来可以提升学校制度规范的建设质量。
(三)制度运行方面
学校制度的落实同样重要。衡量一项制度是否科学有效不仅要看该制度本身是否存在理论断层和逻辑漏洞,更要看该制度在实际落实过程中表现是否出色,是否真正做到了行之有效。学校的治理制度最终是由人落实的,而人的行为往往有很强的主观性,可能是对某项制度的理解存在误差,可能是对某件事情的看待不深入,甚至可能由于个人情感左右制度的运行结果。因此,法治理念和精神与之融合并发挥关键作用就尤为重要。根据法治思想的内涵和精神,尝试探索符合高职院校的依法治校的执行规定和操作细则,让院校各类事务运行进入法治化轨道。
(四)管理监督方面
监督一直是高校教育治理的重要模块,可以对学校的日常教育治理事务开展监督,可以对学校教育治理的最终结果开展监督,也可以通过监督发现学校日常中存在的某些隐患或问题并作出针对性处理。监督学校的日常事务是学校治理的重要一部分,是学生权利行使的关键所在,将该部分内容和法治理念充分结合起来有助于切实优化监督的质量。以法治思想为基础,完善依法治校在高职院校的监督队伍和监督平台,建立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健全师生校内师生权益保护机制。
三、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治理的可行策略
法治思想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治理的深入结合一方面要全面优化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将法治理念有效融入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同时也要确保实际的治理工作能依法依规而行,更重要的是针对学校的治理情况建立监督平台,确保校园治理工作的质量。
(一)优化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全面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使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治理与法治理念实现密切结合和深入结合的重要前提条件。这是因为文化环境对于个人的思想认知和行为认知产生的作用是非常强大且关键的。处在优良的文化环境氛围下,人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会向着更加优良的方向转变,反之,一个人的思想方式和认知方式会产生负面的变化。也正因如此,学校才要定期组织校园文化建设并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符合,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和学生的阶段性成长需求下符合。在法治理念和校园建设密切结合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基本的发起点。例如,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对大学生广泛接触法治理念和精神提供的平台,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关于法治理念学习的专题培训会议,在短视频平台上寻找科普法治宣传教育的短视频,深入学习短视频的内容并将短视频内容以法治主题口语表达比赛的方式分享给其他同学或教师。除此之外,学校在一些法治元素浓郁的主题节日来临之际可统一组织学生系统性学习法治理念和精神。比如,每年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在该节日来临之际,学校出面统一组织学生开展以禁毒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可以是集中观看主题纪录片《中华之剑》,可以是做一些以禁毒戒毒为主题的公益宣传活动,塑造浓郁的法治文化氛围,将法治精神在校园内有效传播下去。
(二)人才培养融入法治理念
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治理和法治理念的密切结合同样要以优质的法治人才培养为发起点。法学专业是当下社会的热门的专业之一,培养优质的法治人才不仅有助于学生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择业,更有助于塑造学校优良的教育氛围,形成积极向上的教育文化。因此,法治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建立成熟的教育体系,发挥体系和制度的力量完善法治课程设置,确保法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使法治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深入到每个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同时,加强法治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法治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保证法治教育的教学质量。除了基本的制度建设以外,学校在教学之余还应当常态化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学校应开展系列法治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实践能力。这些活动可以包括模拟法庭、法律咨询、法律知识竞赛等,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验法律的实用价值。而考虑到法律法规与现实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学生接触法治理念和法律元素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个人适应社会生活服务。所以,学校在有教学余力的情况下还要搭建学校与社会资源的对接平台,实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为学生充分应用所学法律知识搭建平台。促进法治教育的深入开展。这包括与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非政府组织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运用法律知识。学生的法律素质和知识储备越高,越能反映一个学校优良的教育能力和出色的教育治理水平。
(三)校园治理依法依规而行
高校日常教育治理工作要切实做到依法依规而行。校园法律法规的颁布就是为具体的治理行为实施提供指导,所以工作队伍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切实加强这一方面的落实力度,首先要对学校本身的规章制度有一个专业且深入的理解,理解该制度的所有内容以及落实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要确保治理制度的规定被严格且无误地贯彻下去。例如,校园禁摩是绝大多数高校明确提出的一项制度,主要是考虑到校园内摩托车横行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和健康。而学校制度明确规定“发现4次以上强制没收车辆”,那么该制度就要无条件落实下去,对于初犯或二次违反条例的学生要采取耐心教导或责令这名学生出售,而不是直接没收。而考虑到治理人员工作会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在执行治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增加工作人员的数量,确保每一件事情都能理智处理,同时在每一件事情处理完毕后要及时复查跟踪,确保整个事件的处理合规合法,既能维护学校治理制度的尊严,又不会侵犯学生的正当权益。
(四)建设校园治理监管平台
高职学校治理的法治化建设离不开监督。只有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才能确保每一项教育治理工作都能落到实处,都能真正发挥对学校工作的指导作用。相对于学校的治理队伍,学生本人无疑有更多、更充分的发言权。学生人数中多,可以监督学校在教育治理的过程中是否完全贯彻法治理念和精神,而且学生是学校治理的对象,是校园治理服务的享受者,更应当主动参与到治理机制的运行监督过程中。首先,学校可以设立学生自治组织,如学生会和法律社团,这些组织可以成为学生参与法治校园建设的平台。学生可以在这些组织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领导力,参与到校园的法治规划和治理中。例如,学生可以组织法治讲座、辩论赛和模拟法庭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还可以为校园的法治文化建设做出贡献。其次,学校可以开展法治主题活动,如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海报设计大赛和法治微电影制作等。这些活动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例如,法律知识竞赛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法治海报设计大赛可以让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出富有创意和吸引力的海报;法治微电影制作则可以让学生通过影视作品展现法治故事,提高法治意识。除此之外,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校园内部的法律援助或校园工作队伍工作监督等工作项目。这些项目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法治的实际运作,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同样为学生监督学校的治理工作提供了便利,学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和校园网站,发布法治知识、活动信息和校园新闻。这些平台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了解校园的法治动态,参与到相关活动中,这种方式既简洁又高效,有助于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在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治理中的深入传播和广泛传播。
四、结语
综上所述,21世纪是一个法治文明建设充分发展的世界。我国的法律法规建设体系在不断的完善和进步。法治理念、法治元素和法律精神与社会各项事业的深入结合是国家政策的基本要求,是各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教育是一个为国家培养优质人才的神圣行业,教育形式的优化和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法治理念的指导和法治精神的影响。结合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不断完善学校教育治理体系可以塑造更加浓郁的学术氛围,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良的学习环境和校园生活环境。对此,在今后的高职院校教育治理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渗透法治理念和精神,这是提升学校育人品质的关键,是为国家培养优质人才,培养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吴涛,张紫珑.新时代高校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价值意蕴与实践逻辑[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08):31-33+36.
[2]李洁,郑良岩.基于精细化治理的高校国际学生教育治理探究——评《我国高校学生治理法治化建设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3,(02):123.
[3]王平,朱孜蔷.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学生教育治理的法治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20):131-132.
[4]刘皓.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意义[J].科技信息,2013,(09):306-307.
[5]郎爱云.论半熟社会中高校教育治理模式向法治化转变的必要性[J].中小企业治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5):126-127.
[6]魏红卫,刘强.实现对行为规范和对权利保障的和谐统一——关于高校学生教育治理法治化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01):40-42.
作者简介:姓名:陆强,出生年月:1983.11,性别:男,学历:本科,民族:汉族,籍贯:福建政和,单位:闽北职业技术学院, 现在职称:助教, 研究方向:思政教育、法治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