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的应用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新武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明德初级中学730500

摘要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阐述了地理思想方法应用的必要性。以课文为例分别探讨了地理思想的渗透策略和地理方法的训练途径。同时,提出了提升地理思想与方法应用效果的措施,包括加强教师培训、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活动等,深入贯彻地理思想与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创新型人才逐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教育教学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实用型创新人才。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地理思想;地理方法

正文


一、初中地理教学现状与地理思想方法应用的必要性

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部分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地理思维能力发展滞后。其次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学生难以感受到地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再次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有限教学形式单一。最后部分教师自身的地理素养有待提升对地理思想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深入难以在教学中有效应用。

面对这些问题加强地理思想与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势在必行。地理思想是地理学的灵魂体现了地理学的特点和内涵。比如区域思想强调不同地理事物在空间上的联系和差异人地协调思想关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整体思想要求从系统的角度认识地理现象等。这些思想对于理解地理知识、分析地理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地理学科还有一系列特定的研究方法如野外考察法、地图分析法、统计法等这些方法是学生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渗透地理思想训练地理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地理知识提升地理科学思维能力增强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领地理思想与方法的应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都离不开地理思想的指引和地理方法的支撑。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地理思想与方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能够使学生全面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家国情怀。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的渗透策略

以课文《世界的海陆分布》为例,主要学习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特征。教学本课时教师应重点渗透区域差异思想、整体思想和比较思想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区域差异思想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并提出问题:世界海陆分布有哪些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世界海洋面积广大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海陆分布不均衡北半球陆地多而南半球海洋多七大洲多呈南北向纵列分布四大洋东西向横列展开。接着教师再介绍海陆差异对气候、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在全球尺度上海陆分异规律及其影响,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整体思想将世界看作一个整体分析海陆分布的成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地质构造图说明海陆分布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教师应强调海陆变迁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现今的海陆分布格局是各种地质力量长期作用的结果。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自然地理要素之间、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思想通过与身边区域海陆分布的比较加深对世界海陆分布特征的理解。比如学生通过观察我国地图可以发现,我国领土海洋面积小于陆地面积这与世界海陆分布"海多陆少"的总体特征不同。我国陆地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而海洋面积居世界第38位。再比如亚洲和北美洲都濒临三洋但亚洲多与太平洋接壤而北美洲多与大西洋接壤两者在海陆位置关系上存在明显差异。通过与身边区域和其他区域的对比学生的区域差异观念能够得到进一步强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运用人地协调思想思考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利用海洋。比如世界三大洋洲(群岛)都分布在南半球其成因与海陆分布密切相关同时海洋环境也深刻影响着岛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再如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开发利用海洋、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是摆在人类面前的重要课题。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人类要尊重海洋的自然规律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探索人海和谐共生之路。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方法的训练途径

《世界的地形》这一课为例,主要学习世界陆地和海底地形的分布特征。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地图、数据、图表等地理信息资源通过多种地理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应重视地图分析法的训练地图是地理学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具有直观性、可视化的特点。教学《世界的地形》时,教师应充分利用世界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世界地形的分布特征。比如学生通过观察世界地形图可以发现世界上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中西部的安第斯山脉、北美洲西部的洛基山脉、亚洲中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等而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亚马逊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澳大利亚中西部平原等。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图例根据地形的高度、坡度等指标对不同地区的地形类型进行判读。通过地形图的分析学生能够直观认识世界地形的分异规律加深对不同地形类型特征的理解。

地理现象具有数量特征教师在讲授世界地形特征时可以引用一些关键的地理数据如世界主要山脉的长度、高度高原、平原的面积等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数理统计分析。比如学生通过分析喜马拉雅山脉和安第斯山脉的数据可以发现二者在长度和高度上都名列前茅展现了世界屋脊和南美屋脊的雄伟而青藏高原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学生能够用量化的眼光来认识地理事物加深对重要地理事实的记忆和理解地理现象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地理知识需要学会综合分析、全面思考。教师在讲解世界地形成因时要从地壳运动、外力作用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地形形成的复杂性。比如世界山地的形成与地壳的褶皱、断裂等构造运动密切相关而山地的外貌特征则与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过程息息相关。再如世界高原的形成一般经历了隆升、夷平等阶段而高原面上往往发育有山地、盆地、丘陵等多种地形反映了内外营力的共同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系统分析地形的形成背景和发育过程理解地形是内、外力作用相互影响、协调发展的结果。

 

四、提升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应用效果的措施

教师应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梳理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地理思想和可以应用的地理方法,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和学习任务。比如,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地理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在设计学生活动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资源,引导学生运用地理方法获取和处理信息;在设计拓展环节时,可以补充相关的地理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从更宽广的视角理解地理现象。总之,教师应在教学全过程中突出地理思想方法的应用,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和体验中强化地理思维意识和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思想与方法的应用,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实践。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采用探究式、合作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亲身实践、动手操作的机会。比如,在学习地形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地形图、地理信息系统等分析地形特征;在学习区域地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区域发展的相关资料,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在学习环境问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在真实情境中感受人地关系。总之,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主动探究中学会运用地理思想和方法分析问题。

地理实践活动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提升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学校要为学生搭建地理实践平台,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地理实践活动,如野外考察、环境调查、地理小论文研究等。教师应精心设计实践活动方案,围绕地理核心概念、关键技能和学科思想方法,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比如,通过组织"寻找家乡地理"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图像解释、实地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考察家乡的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存在的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家国情怀。再如,开展"我国地理大发现"科普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等分析我国地理国情,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地理智慧,增强文化自信。

 

结论:加强地理思想与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新时代地理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应树立地理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将区域差异、人地协调等地理思想融入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分析、数理统计等地理方法,在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中提升地理科学思维能力。学校要加强教师培训,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式,开发多样化课程资源,搭建学生运用地理思想方法的平台。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地理问题,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只有教学相长,全面落实地理思想方法的应用,才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高地理教育质量,为建设美丽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张倬.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方法及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21(40):155-156.

[2]王杰.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06):45-46.

[3]杜明.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法应用分析[J].求知导刊2019(51):52-5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