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审视与对策思考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闫晓霞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刘家营乡联一小学 064000

摘要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科目,肩负着丰富学生文化底蕴、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教育重任。因此,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基于学习科学视域,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积极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语文基础。基于此,本文将展开详细探讨,重新审视学习科学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

学习科学;视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正文


引言

近年来,教育工作者逐步深化对学习科学的研究,挖掘了学习科学的诸多教育优势,将学习科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以学习科学为导向,进一步改善教学设计、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构建出更加优质的小学语文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课堂知识,最终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小学语文课程在学生终身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学习科学视域下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既有利于学生现阶段的语文学习,又有益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一、学习科学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审视

(一)教师方面

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已经逐渐规范化和科学化,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但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深度方面还需继续优化。具体来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教学内容混乱、教学深度不够的问题,部分教师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层次和思维水平,通常会着重讲解基础知识与教材知识,却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思考、深度思考,因此导致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浅显。另外,由于学生缺少深度思考的过程,致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导致学生的记忆留存时间有限,往往是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从长远来看,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鉴于此,教师需要依据学习科学理念,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深度进行优化,一方面要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挖掘教学深度,只有从这两方面着手,才能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加高效,从而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进步。

(二)学生方面

小学时期,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其思维虽然活跃,但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对于学生来说,小学语文课堂较为枯燥、刻板,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身就很淡薄,因而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较低,部分学生在课堂起始阶段兴趣较为浓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学习兴趣会呈现逐渐降低的态势,学习效率也会随之降低[1]。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主要还是因为小学语文课堂的吸引力有限,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学习科学视域下继续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引入新型教学方法,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新鲜活力,借此吸引学生目光,使其更加期待后续课堂教学内容,此举既能使学生长久保持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又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由此一来,学生便能全身心的投入小学语文课堂学习,进而高效学习语文知识。

二、学习科学视域下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对策思考

(一)科学规划教学内容

基于学习科学的视域,教师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策,应该首先调整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材虽然规定了教学内容,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是由教师把控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明确课堂学习内容和重点记忆内容,也就是说,教师需要科学规划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情况与教学需求制定教学目标,这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保障。例如,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教师需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生字,还要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基于此,教师规划教学内容时就可以给学生预留自读课文的时间,让其初步认识生字,能够通顺的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这一过程中,教师既要讲解生字,又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此一来,教师便能达成教学目标,学生也能轻松学会课堂知识。由此可见,根据教学目标科学规划教学内容十分重要,这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举措,学习科学视域下,教师应该时刻思考学生需要在本节课学到什么、记住什么,以此为根基规划教学内容,方能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科学,进而起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2]

(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有限,随着课堂时间的流逝,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降低,受此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逐渐降低。为了进一步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将心神集中于小学语文课堂。对此,教师可以引入“情境教学法”,依托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学习知识,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深度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例如,互联网平台拥有很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在互联网平台搜索相关的教学资源,并对其进行整合与优化。现阶段,互联网平台有很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动画视频,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动画视频开展教学,有了动画视频的辅助,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会显著提高,其学习效率也会相应提升,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学习科学视域下,吸引学生注意力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只有让学生保证专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才能高效进行。

(三)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学习科学视域下,教师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策时应该着重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通过这种形式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促使学生深度思考,学生思考得越深,其记忆才会越深刻。详细来说,教师拓展学习深度可以采用“质疑”的教学方法,当学生对某个知识点产生质疑后,教师不要急于解答或是否定,而是要引导学生质疑,顺着学生的质疑思路深化教学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部分学生会对课文内容产生质疑:“为什么中国巡警不为国人主持公道?中国巡警为什么会怕外国人?”,学生提出质疑问题后,教师可以此作为切入点,为学生补充讲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的内忧外患。然后,教师可以提出思考问题:“处于那个艰难困苦的年代,少年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如此伟大而坚定的志向?同学们,你们知道原因吗?”,教师以此类问题作为引入,可以很好地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向,使其深度思考课文内容,这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理解,也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刻记忆。总体来说,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是学习科学视域下优化教学策略的必要举措,通过深度思考,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既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四)合理布置课后作业

基于学习科学理念的指导,教师应该进一步优化课后作业,只有合理布置课后作业,方能保证课后作业的有效性,确保课后作业能够发挥实际效用。学习科学视域下,教师需要注重课后作业与课堂内容的关联性,利用课后作业巩固课堂知识,从而达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鉴于此,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时就要考虑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依据这两方面因素,合理选择课后作业形式,使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过程中能够回顾课堂知识、巩固课堂知识。例如,完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课堂教学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周恩来同志少年立志的原因,依据生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标,以此为主题写一篇作文,阐述自己的读书志向。这一课后作业与课堂内容息息相关,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时势必要回顾课堂教学内容,由此一来,学生就能巩固课堂知识,还能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真正实现学有所用[4]。由此来看,合理布置课后作业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学习科学视域下优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用科学合理的课后作业作为课堂巩固,能够保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习科学是当前较为优质的教育理念,将学习科学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既能帮助学生领会课堂知识,又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正确看待学习科学,将其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教师需要以学习科学为导向,进一步调整课堂教学策略,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专业的课堂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邓超凡. 新基础教育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J]. 智力, 2020.

[2] 梁爱艳.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

[3] 蔡树宣.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新课程, 2016(19):1.

[4] 台文辉.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47):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