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促进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康伟

甘肃省定西市洮阳初级中学730500

摘要

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本文从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中的应用现状入手,以两个课例分析了信息技术在促进探究性学习方面的优势,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并指出了信息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方向。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未来,教师应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

正文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中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逐渐普及,多媒体课件、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为学生探究地理事物和现象提供了形象、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为学生创设了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原理,比如在学习《世界的气候》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模拟不同纬度地区的气温、降水变化情况,使学生快速建立起气候分布规律的认知。

地理信息系统是分析和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引入GIS技术,学生可以通过数字地球、电子地图等对地理事物进行可视化表达和空间分析,加深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规律的理解,比如在学习《中国的河流》时,学生可以在GIS平台上绘制各大河流的水系图,并通过图层叠加、缓冲区分析等功能,探究河流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的关系,虚拟现实技术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学生可以沉浸式地感知地理环境,获得真实的探究体验,比如利用VR设备,学生可以"走进"亚马孙热带雨林,观察植被特征,感受热带雨林气候,了解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问题,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开展探究性学习离不开海量的地理信息资源。互联网为获取地理信息资源提供了便利渠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数字图书馆、在线地图等工具,检索文字、图像、视频等地理信息,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比如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经济、资源等数据,分析区域发展的差异性特点及原因,此外,信息技术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学习成果的多样化途径。学生可以运用电子白板、思维导图等工具,梳理学习内容,生成知识框架;利用幻灯片、视频、动画等形式,生动呈现探究过程和结果;通过网上学习平台、移动学习APP等,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交流和反思。

 

二、信息技术促进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优势

信息技术在促进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以《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课为例,学习该课内容需要学生在初步了解全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每个区域的主要地理特征,总结划分四大区域的主要依据。传统教学形式很难直观、形象、全面地为学生呈现东西部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河流水系、植被类型等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通过动画演示、视频播放、图像对比等方式,能更加清晰地展示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特点。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的过程中,既训练了地理信息获取能力,又锻炼了图像解译和逻辑思维能力,能综合运用多种技能,初步掌握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基本依据。

教学中还可引导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在已有的我国轮廓图上,勾画四大区域的分界线,并通过添加文字标注、图例说明等,完成四大区域划分示意图的绘制。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将抽象的地理概念与直观的空间分布相结合,不仅加深了对区域特征的印象,而且提高了综合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区域认知、区域对比、区域规划等探究活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处理、分析相关数据和资料,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四大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锻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分析和解决区域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而树立正确的区域认知和区域发展观念,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平台,极大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认识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形成区域综合思维,这对于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区域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的机会和平台,以《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一课为例,教学中可利用网络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检索两大地理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河流水系、土地利用、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文字资料、图像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概括两大区域的主要地理特征。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过程,有助于培养搜集和甄别地理信息的能力,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指导学生绘制两大区域图,在全国轮廓图的基础上,通过添加两大区域的界线,标注典型地理事物,绘制气温、降水等地理要素的等值线,直观展示两大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绘图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制图技能,又加深了学生对区域特征的理解。

创设网上协作交流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学生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方式,交流两大区域在地理环境、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讨论区域发展中的优势和局限,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建议。协作交流加强了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学生通过碰撞不同观点,有助于拓展思路,完善认知,创设基于现实情境的探究任务,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如,针对北方农业地区普遍存在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利用数据处理工具进行分析,探讨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对策;针对南方某些地区发展特色农业面临的技术和市场瓶颈,学生通过野外考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规划,提出发展思路。问题探究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教师应立足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优化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营造探究性学习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中应用的挑战与展望

尽管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练无法充分利用各种软硬件资源优化教学,教师应加强学习提升信息技术素养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切实将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融为一体优质的地理数字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与地理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体现学科特点、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数字化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已有资源进行再加工和创新利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学校在硬件设施、网络条件等方面存在短板影响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应加大对薄弱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投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鸿沟促进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未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变革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必将为地理教学创新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教师应加强理论研究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探索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努力构建智慧、高效、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信息辨别和评判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还需要各方协同配合形成良性互动一方面学校要加强软硬件环境建设强化信息技术支撑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实践提供必要保障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参与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研究加强经验交流分享优秀案例推动区域内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共同体的建设以教研促进教改、以教改引领创新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与时俱进勇于探索不断提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能力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地理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优化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性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国家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贡献智慧和力量。

 

结论: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科特点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动态将信息技术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探究性学习情境、搭建协作交流平台、创新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构建开放、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合作交流中提升能力、完善认知,不断提高地理核心素养,最终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利云.浅谈信息技术促进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0(14):103-104.

[2]于连之.浅谈信息技术促进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27):161.

[3]夏燕.用信息技术促进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读写算2018(20):3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