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高职学生手机成瘾与学习倦怠的关系及干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00后高职学生; 手机成瘾; 学习倦怠;
正文
引言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智能手机已经普遍普及,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特别是对年轻一代,如00后高职学生,他们把手机作为主要的娱乐和通讯工具,乃至学习工具,但过度依赖手机引发的问题也日趋严重,手机成瘾和学习倦怠是其中的典型表现。本研究以00后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他们的手机使用行为,揭示手机成瘾与学习倦怠的内在联系。同时,根据理论研究结合实际情况,为高职学生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旨在降低手机成瘾现象和学习倦怠的程度,从而为高职院校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手机使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参考。
1、研究背景与目的
1.1 00后高职学生手机成瘾现象概述
自2000年后出生的高职学生,被称为00后,这一代人自幼被科技包围,手机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工具[1]。随着高职教育的普及,00后高职学生中手机成瘾现象愈发普遍。这种成瘾不仅影响他们的社交行为和心理健康,还导致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下降等问题。研究显示,这一群体中,过度依赖手机不仅源于技术便利性,也受到同伴影响、课业压力等多种因素的推动。有必要深入研究这一现象,以为教育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旨在探讨00后高职学生手机成瘾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解析成瘾的成因,并设计有效的干预措施。通过研究,期望为高职院校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习效率,最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样本选择
本研究以全院高职学生(主要是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在18至23岁之间[2]。被调查者需符合以下条件:在学籍状态、日均使用手机时间超过3小时、无严重心理或生理疾病。共有2586名大一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剔除无效问卷559份,有效问卷2027份,有效率为78.4%。上述样本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的形式搜集相关数据,确保了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为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数据收集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包括手机成瘾量表和学习倦怠量表,通过对00后高职学生进行匿名调查获取数据[3]。为了保证数据的代表性,样本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法确定。数据分析使用SPSS24.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以探讨手机成瘾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和成因,验证研究假设并提供干预依据。
3、00后高职学生手机成瘾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
3.1 手机成瘾现象与学习倦怠的相关性分析
学业倦怠 | ||
手机成瘾 | Pearson Correlation | .487** |
Sig. (2-tailed) | .000 | |
N | 2027 |
情绪不当 | 行为不当 | 成就感低 | ||
手机成瘾 | Pearson Correlation | .586** | .464** | -.064** |
Sig. (2-tailed) | .000 | .000 | .004 | |
N | 2027 | 2027 | 2027 |
在学习倦怠整体维度和每个细分维度上,手机成瘾组和非成瘾组所得分数有明显差别,成瘾组学生所得分数明显比另一组高;在自我效能、韧性、希望等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成瘾组大学生自我效能、希望显著低于非成瘾组,韧性维度上成瘾组得分显著高于非成瘾组。而在乐观、心理资本总分上差异不显著。沉迷手机的大学生,习惯了手机上的轻松,而对学习中的困难则无心钻研,更坚持不住,荒废了学业,考试成绩较差,成就感低,进而越不自信,越觉得未来无望。
手机成瘾整体维度和各细分维度和学习倦怠整体维度和各细分维度所得分数间具有明显正关联,学习倦怠整体维度和手机成瘾整体维度间具有中等程度的关联关系。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大学生越沉迷手机,时间安排不合理,较多的时间花在手机上,有可能出现睡眠不足、眼睛不适等问题,身体状态不适合进行需要费心的学业,学业成就感低,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就更加厌倦学习,不愿动脑,迟到早退等。越是学业倦怠的大学生,就更想逃避学习中的困难,花在手机上的时间也就越多,进而也就越对手机成瘾。
3.2 手机成瘾成因分析
00后高职学生手机成瘾的成因复杂多样。手机功能的多样化和社交通讯的便利性吸引学生长时间使用。高职学生在学业压力和空闲时间较多的情况下,容易通过手机来放松心情和逃避现实问题[4]。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有些大学生人格上不成熟,不自信,遇到问题退缩,不能想办法解决,释放压力的方式不合理,沉迷手机逃避压力;有的大学生则因为自控能力差,缺乏时间管理能力,经过高中严格的管之后,过渡到大学之后,宽松的大学氛围,一时地放纵自我,陷入手机不能自拔;大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追求,有的同学通过手机与旧友和家人联系,也有同学用手机与恋人保持联系,进而可能出现机不离手,等着对方的消息;也有同学人际关系较差,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对其而言难度较大,进而选择通过手机微信或 QQ 等聊天软件线上沟通交流;还有的同学迷茫没有目标,没有做好人生规划,浑浑噩噩,别人玩手机,自己也跟着玩;当然,也有家庭的因素,家庭教育可能过于溺爱,让孩子养尊处优,没有生活的压力等;除过学生本身的原因之外,学校的管理也存在一些弊端,大学环境宽松,有些老师的课堂枯燥无聊,学生们上课玩手机,也有的老师给同学施加的压力过大,各种考试等让学生的压力无处释放,而手机能带来暂时的愉悦和轻松而且毫不费力,学生们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智能手机上来。
4、针对手机成瘾的干预措施设计
4.1 根据成因设计干预措施
根据成因对手机成瘾现象进行干预措施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5]。其一,加强课程设计,通过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课余时间的手机使用。其二,开发替代活动,例如组织体育活动、社团活动等,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方式。其三,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手机使用管理培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其四,利用技术手段,例如应用“屏幕时间管理”软件,帮助学生合理规划手机使用时间,逐步摆脱手机成瘾。
4.2 干预措施实施过程及反馈
干预措施的实施过程包括:通过问卷调查详细了解学生手机使用习惯及成因,组织开展手机使用专题讲座和心理辅导,邀请专家进行健康使用手机的培训,设立专门的监督和反馈机制以持续跟踪学生的改进情况。反馈结果表明,干预措施显著减轻了学生的手机成瘾现象,部分学生的学习倦怠症状也得到了有效缓解,合理手机使用习惯逐步养成。
5、干预效果分析与讨论
5.1 手机成瘾现象及学习倦怠改善程度评价
干预措施实施后,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评估了学生手机成瘾现象及其学习倦怠的改善程度。数据分析表明,实施干预措施的学生在手机使用时间、使用频率和对手机依赖程度上均较干预前有所减少。这些学生的学习倦怠得分也显著降低,表现在学习兴趣提高、学业压力减轻和学习态度积极等方面。结果显示,干预措施有效减少了手机成瘾程度,并缓解了学习倦怠状态,为高职院校改进学生管理提供了实用参考。
5.2 干预方案的优点及需要改进之处分析
干预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凸显了多项优点。通过针对成因设计的个性化干预措施,学生的手机成瘾现象和学习倦怠明显减轻。方案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使其易于在不同院校推广。干预方案仍需改进,包括增加心理辅导频次,强化家庭与学校的沟通,以及制定更加详细的评估标准,以确保干预效果的持久性和全面性。部分学生在干预过程中反馈参与度欠佳,需探索更具吸引力的激励机制来提高学生参与度。
6、结论和建议
6.1 研究结论
研究结论指出,00后高职学生的手机成瘾与学习倦怠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手机成瘾现象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倦怠情绪。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手机成瘾的主要成因包括多样化的社交需求、娱乐丰富性及学业压力等因素。实施的干预措施有效减轻了学生的手机成瘾现象,进而缓解了学习倦怠。这表明,通过科学合理的干预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职学生的手机使用行为,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6.2 对高职院校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手机的建议
首先,在教育引导方面,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发挥作用,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手机使用与学业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与责任感。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其次,在环境优化方面,学校应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降低手机使用的诱惑。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学习区域,禁止在学习区域内使用手机;还可以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课堂更具吸引力。
此外,在技术支持方面,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帮助学生管理手机使用。例如,开发具有时间管理、应用锁定等功能的手机应用,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时间;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估,为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干预策略的实施需要长期坚持与不断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关注00后高职学生的手机使用与学业问题,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00后高职学生手机成瘾与学习倦怠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并探究了其成瘾的成因,对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结合表现出一定的效果。然而,实践策略还需要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微调,确保干预效果的最大化。此外,手机成瘾现象的改善和避免需结合家庭、学校等多元化的教育方式,采取多方位的综合治理。本研究的结论与策略可以为高职院校引导学生健康使用手机,提高学习效率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如何减轻学生学习倦怠,恢复学习热情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
首先,在教育引导方面,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发挥作用,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手机使用与学业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与责任感。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其次,在环境优化方面,学校应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降低手机使用的诱惑。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学习区域,禁止在学习区域内使用手机;还可以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课堂更具吸引力。
此外,在技术支持方面,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帮助学生管理手机使用。例如,开发具有时间管理、应用锁定等功能的手机应用,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时间;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估,为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干预策略的实施需要长期坚持与不断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关注00后高职学生的手机使用与学业问题,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通过更多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找到更加有效的干预策略,帮助00后高职学生摆脱手机成瘾与学业倦怠的困扰,实现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霞,叶存春,吴梅.手机成瘾与学习倦怠的研究[J].心理月刊,2021,(15).
[2]党涵,廖园园.关于中职生手机成瘾与学习倦怠关系的研究[J].品牌研究,2019,(01).
[3]田伟娟.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学习倦怠的状况探究[J].智库时代,2020,0(09).
[4]邓淇尹,张娜.“00后”高职学生手机依赖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大学:社会科学,2021,(09).
[5]薛继婷,王菁,马子媛,李春梅,赫英娟.大学生学习倦怠与手机成瘾的关系研究[J].IT经理世界,2022,2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