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英语厌学状况的研究与应对策略
摘要
关键词
高中英语;厌学状况;研究分析;应对策略
正文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在我国的高中教育中,英语学习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学生的厌学现象愈发严重。英语作为一门主要的高考科目,直接影响学生的升学和未来发展,因此,研究并解决高中学生英语厌学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将通过系统调查和深入分析,揭示了当前高中生英语厌学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指导。
一、高中阶段英语教学难点
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难点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这导致教师在设计课程和课堂活动时需要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难以达到统一的教学效果。其次,高中英语课程内容复杂,涵盖听、说、读、写各方面,且词汇量大、语法结构复杂,学生在掌握这些知识点时容易感到吃力。值得注意的是,高中生面临升学压力,英语学习常常被视为一种负担,加之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厌学情绪滋生。教学方法上,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难以在实际交流中灵活运用英语。再者,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语言环境的缺乏使得学生无法在课外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机会,影响了语言的习得效果。还有就是,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教师缺乏对现代教学技术和方法的掌握,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最后,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单一性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体验,缺少多样化和趣味性的学习材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总结而言,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难点既包括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涉及教学方法、教材资源和教育环境等多个方面,这些难点相互交织,共同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1]。
二、高中学生英语厌学状况的研究分析
高中学生英语厌学状况的研究分析需要从多个角度,并全面深入地探讨。首先,从学生的心理因素来看,厌学情绪的产生常常源于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遭遇的挫败感和无助感。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需要大量的记忆和理解,学生在面对繁杂的词汇和复杂的语法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特别是当他们在考试中屡屡失利时,更加深了对英语学习的抵触情绪。其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直接影响其学习态度,许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内在兴趣,他们无法将英语视为一种有趣且有用的技能,而只是将其视为一种应付考试的工具,这种态度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包括家长的教育观念、家庭对英语学习的支持程度以及家庭提供的学习资源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显著影响。与此同时,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重要影响,比如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过度依赖课本和应试训练、缺乏互动和实践的课堂活动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此外,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也起着关键作用,学校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课外英语活动的丰富性、同伴间的学习互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2]。综合来看,高中学生英语厌学状况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包括心理因素、兴趣和动机、家庭环境、教学方法和学校氛围等,每个因素都可能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研究和解决高中学生英语厌学问题需要从以上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性的策略和措施,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体验和效果。
三、基于高中学生英语厌学状况的应对策略
(一)提升学生兴趣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应对英语厌学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譬如,在学习英语词汇时,老师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英文歌曲,邀请学生一起听歌并填写歌词空白,这不仅增强了词汇记忆,还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课堂实践中,可以播放英语电影片段或电视剧,设置情节讨论和角色扮演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练习听力和口语。例如,观看电影《哈利·波特》(“"Harry Potter”)中的经典片段后,让学生分组扮演电影中的角色进行对话和表演,通过这种沉浸式学习,学生不仅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还能加深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另外,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如定期举办英语角,让学生在自由交流中提高口语水平。比如,老师在英语角活动中设立“世界文化之旅”(“World Culture Tour”)的主题环境,让学生准备不同国家的文化介绍和英语短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语言知识,还体验到了多元文化的魅力。英语戏剧表演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排练经典英文剧目,如《罗密欧与朱丽叶》,通过参与角色扮演和剧本创作,学生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创意思维。而英语竞赛同样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单词拼写比赛或英语演讲比赛,学生通过准备和参与竞赛,增强了学习动力和竞争意识,并且同班同学在一起练习后,如果有其中一位能够崭露头角,并取得成绩,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激励其他同学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上述的具体案例表明,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教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进而缓解英语厌学情绪。
(二)个性教学设计
针对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教师应采用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分层次设置学习目标和任务,提供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和辅导。譬如,在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率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水平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将学生分为基础、中级和高级三个学习小组。对于基础组,教师设计了简化的词汇和语法练习,并安排助教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他们巩固基本知识。而对于中级组,教师则安排了适度的阅读材料和听力练习,并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高级组的学生则被引导阅读原版英文小说,如《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并进行深度的文本分析和写作训练,以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语言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老师还可以针对每个组别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比如对于基础组,设定每日记忆20个单词并完成基础语法练习的目标;对于中级组,则要求他们每周完成一篇英语小短文的写作;高级组则需要进行每月一次的英文演讲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充分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反馈。包括通过平台的词汇训练模块,基础组的学生可以进行互动练习,并及时获得系统的反馈,帮助学生们巩固记忆。举例而言,老师如果设计一次模拟新闻发布会活动,就可以让高级组的学生担任新闻记者,向基础组和中级组的学生提问,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和应变能力。除此之外,也要考虑到个性化学习形式以及多语种并学的趋势,我校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是英语风采大赛深受学生好评,具体还细分了剧本表演、英文歌曲、配音、朗诵等多种类型的比赛形式,而思维导图大赛则包括了读后续写、语法等形态,并在此基础上开设小语种,包括日语、俄语等,进一步帮助学生探索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也有助于学生全面素养发展[3]。
(三)结合高考目标
高中阶段的学生的最大压力就是高考,针对高考对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应将高考目标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可以通过分析高考试题,明确考试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譬如,英语教师每周都安排一次高考真题训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此熟悉考试的时间安排和题型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必须详细讲解高考阅读理解文章,分析文章的结构、常见的考察点和解题技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了解了高考题型的特点,还掌握了应对不同题型的具体方法。除此之外,还建议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设置专题训练。如果老师在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完形填空部分存在困难后,就需要专门设计了一个完形填空专项练习周,每天进行不同难度的练习,并在课堂上详细讲解,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学生将会逐渐掌握了完形填空的答题技巧。在阶段性测试方面,建议高中英语教师每月组织一次模拟考试,模拟高考的流程和时间安排,让学生在实际考试环境中锻炼应试能力。测试结束后,再次针对每个学生的答卷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常见错误和薄弱环节,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假设:有一次模拟考试后,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在写作部分得分不高,随后安排了一系列的写作训练,从基本的段落结构到高级的写作技巧,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与此同时,在平时练习中老师也会安排模拟考试,学生们完全按照高考考试的流程进行测试,通过这种模拟训练措施,学生们既熟悉了考试流程,也能逐步的缓解紧张情绪、增强自信心。通过上述具体案例可以看出,将高考目标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熟悉考试题型和解题技巧,提升同学们的考试信心和能力,还能够通过阶段性测试和针对性辅导,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高考应对能力[4]。
(四)注重综合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听力训练,通过播放录音、观看视频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譬如,在某次听力训练中,教师播放了一段关于环保主题的英文纪录片,学生们需要在观看后回答相关问题,这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听力水平,还扩展了知识面。为了增加更多的练习机会,还可以组织了多种活动,包括对话练习、课堂讨论和演讲比赛。如课堂讨论当下特别火的人工智能话题,可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人工智能的利与弊”,然而老师要注重将“人工智能的利与弊”翻译为 “Pros and C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或者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其中学生将会接触到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术语和常用表达方式,如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automation(自动化)、machine learning(机器学习)等然后在讨论后进行全班汇报,通过这种互动形式,学生们的英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演讲比赛中,应该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准备演讲,如“如何应对高考压力”,通过这种公开表达的练习,学生们的自信心和语言组织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阅读方面,需要老师推荐了适合高中生水平的英文读物,如《小王子》和《老人与海》,并组织了每月一次的阅读分享会,而在分享会上学生们轮流讲述自己读书的感受和收获,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还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在写作训练中,需要安排多种类型的写作练习,包括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等。例如,在学习记叙文时,教师布置了一篇题为“难忘的一天”的作文,学生们通过描述自己的亲身经历,练习了叙述技巧和细节描写。在议论文写作训练中,教师要求学生就“是否应该取消高考”这一话题撰写文章,并在课堂上进行辩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论证技巧得到了提升。在说明文写作中,教师让学生撰写“如何制作一份健康早餐”的说明文,要求同学们详细描述步骤和注意事项,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写作技巧,也增强了实用性。通过上述的列举案例可以看出,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为高考和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5]。
(五)提供心理支持
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因此心理健康尤为重要,老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疏导他们的负面情绪。譬如在班会上,教师可以通过匿名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压力来源和心理困扰,发现部分学生因英语成绩不理想而产生了厌学情绪。为此,可以联合学校邀请心理专家到校开展专题讲座,讲座内容涵盖如何应对考试压力、提升自我认同感以及建立积极的学习心态。讲座后,许多学生会受益匪浅,缓解了部分心理压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辅导,开展心理沙龙等活动,提供一个表达和释放情感的平台,在心理沙龙中,教师让学生围坐一圈,自由谈论学习中的烦恼和压力,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英语听力方面可能产生的困惑和无助感,而其他学生则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教师也适时进行指导和心理疏导,整个过程让学生感到被理解和支持。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建议教师在周五下午设置了一个“无压力英语角”活动,学生可以自愿参加,进行自由的英语交流和游戏,无需担心成绩和评价,过程中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发现自己在英语表达方面的长处,从而建立了信心。此外,还可以设置定期的个别谈话时间,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如果发现某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心不在焉,就需要经过几次谈话了解到他因家庭问题感到焦虑,通过倾听和支持,帮助其找到适当的应对策略,并联系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师进行进一步辅导。此外,在期中考试后,假设发现很多学生因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便需要在班级组织了一次“挫折分享会”,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应对挫折的方法和经验,通过这种集体活动,学生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面对失败,调整心态。通过这些具体实施的策略可以看出,提供心理支持不仅帮助学生缓解了学习压力和负面情绪,还有效地促进了同学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习动力,帮助他们克服厌学情绪,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结语:综上所述,高中学生英语厌学状况不仅影响其学业成绩,更关系到其未来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通过多方位的调查和分析,找出了导致高中生英语厌学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包括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个性化教学设计、结合高考目标、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和提供心理支持。这些策略在实际教学中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显著的效果,而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应进一步推广和深化这些策略,不断优化英语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升英语学习成效,培养全面发展的国际化人才。
日照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专项课题,课题编号:2023ZX028
参考文献:
[1]李觅.高中学生英语厌学心理的改善及疏导研究[J].文渊(高中版),2023(5):364-366.
[2]裴绍丽.高一新生英语厌学现象及其矫正[J].新课程研究(上旬),2020(4):35-36,41.
[3]周承熹.英语教学中消除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J].中外交流,2020,27(32):180-181.
[4]余晓杰.学生英语厌学情绪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 考试周刊,2019(67):123.
[5]孙霞云.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研究[J]. 新课程,2021(1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