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策略
摘要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正文
引言
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中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管理,加强保护,使计算机用户信息更为安全,防止网络信息在存储和传输的过程中丢失或者被一些黑客盗取。在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市场网络逐步趋向于多样化,用户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信息的传输和分享,提高网络的保护能力控制一些非法截取信息的行为。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影响因素众多,包含自然因素、网络系统漏洞、人为操作因素等多种内容,现在计算机网络最大的特点在于开放性,在应用过程中如果没有合理设置防护节点,很容易受黑客攻击威胁计算机的网络安全。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网络信息时代是以网络为基础,以信息为核心的一种技术方式。为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和功能,必须要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更好地保证社会的广泛应用。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而言,则被赋予了极为特殊的意义与职能,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确保实体安全,即计算机网络技术依赖于系统,而一旦系统故障产生将导致数据信息丢失,这种不可控的因素极易对用户隐私产生潜在威胁。因此,要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保证安全,必须要注重安全因素的防控,以实现实体安全的目标;二是修复系统漏洞,虽然计算机系统安全性逐步提升,但在面对计算机系统多样化的背景下,其安全漏洞仍然无法避免而存在。因此,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中,应当关注系统漏洞的影响,注重以信息安全为前提的技术保障;三是防御黑客入侵,黑客是长期存在的网络信息安全威胁,其通过不法渠道入侵计算机,对其实施信息窃取或者破坏,因此也应借助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优化,防范其带来的安全风险。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2.1计算机网络黑客的入侵
网络黑客是从计算机网络当中侵入其他计算机,以达到自己目的的一批人员。黑客可以通过非法手段入侵到别人的计算机当中,并且获得相应的信息。他们主要对计算机网络当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薄弱点进行研究,通常条件下,网络黑客的计算机水平相对较高,在利益驱使下会主动去攻击他人计算机,导致他人计算机出现系统瘫痪或者直接进入他人计算机当中窃取一些机密,影响社会的稳定性。
2.2网络系统自身漏洞
首先,计算机网络系统本身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构成的,但是由于网络系统的构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完善,导致计算机系统中的软件和硬件都有一定的问题。随着近年来产业融合经济的发展和民众对网络体验的更高需求,对网络系统各大软件和硬件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进行现代化科技升级的硬件和软件不断出现问题。其次,由于互联网数据转换方式的不足,导致不法分子很容易找到网络漏洞,但是网络运营商对于网络漏洞的捕捉并没有完整的系统。
2.3计算机软件系统的BUG
由于程序设计师的编程疏忽,在计算机软件的运用中存在着一定的漏洞,这也就在无形中增加了计算机使用的风险值,为计算机用户造成了个人信息泄露的危险。计算机的软件程序设计师的设计不符合计算机安全使用规则,就会给一些懂计算机操作技术的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他们通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侵入有系统漏洞的计算机程序,对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盗取,为计算机用户带来安全隐患,严重的会导致计算机用户的经济损失。
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策略
3.1完善网络信息技术的软硬件建设
计算机系统的普遍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高度覆盖,也就意味着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建设是保障计算机用户在网络信息安全的情况下传输信息的重要前提。要想提高计算机用户的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就必须提高网络信息的软硬件的建设条件,引进创新网络信息的硬件设备,提高对网络信息软件的编程和管理水平,软件硬件相互配合,共同致力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环境的创造工作。相关部门或者相关的技术人员在对网络环境进行日常维护的时候,要严格设置网络信息安全的检测时间,定点对网络环境进行扫描和修复,也要对计算机的系统进行不断的更新,以确保计算机的软件系统能够更适应网络信息的发展,也能够保障网络信息运行的安全性。
3.2完善网络系统漏洞
针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自身漏洞的存在,可以通过技术改革和创新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自身存在的漏洞的防护,在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这就需要专业化的网络技术创新和安全防护人员,通过职业化的培训,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高超的技术水平上提高安全意识。对网络系统安全知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方面的技术人才进行激励政策,在教育层面为社会网络安全提供人才保障,不仅要技术创新,还要提高安全意识。在每一次的计算机系统问题处理中,减少自身操作所造成的损失,并及时地解决问题,从而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3.3提高平台的安全管理性能
采用入侵检测技术来防止干扰,即在主机服务期间收集主机网络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这是防止网络安全问题的有效技术,它有效地整合了资源滥用情况。入侵检测是一种使用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其他监视方法的网络预防方法,它分为统计分析方法和签名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是基于统计原理,对正常情况下系统的动作方式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系统的实时动作是否存在异常;签名分析方法是基于系统的已知漏洞来防止安全性,通过模板匹配,在签名中发现现有的攻击方式问题。
3.4使用防火墙技术
依据防火墙的保护机制,防火墙技术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是代理技术。它可以直接分析程序中的数据并生成列表中的信息,同时加密的信息仅供特定角色用户使用和查看。因为必须在服务器适配器的帮助下使用代理技术,所以它会定期受到保护,以保证其安全性能。二是过滤器保护。借助路由器,我们可以达到防止员工犯错和网络安全的目的,它可以过滤访问行为,但不能分析隐藏地址,因此不能过滤某些隐藏地址。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网络信息时代的持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愈发深入。面对日益严峻的信息安全形势,必须要强调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用户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优化,最大程度地营造优质的信息安全氛围。因此,在实践中必须要融合更科学的管理,以及更先进的防范技术,有效地解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严满华.基于大数据下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研究[J].科学与信息化,2019(18):36-37.
[2]汪东芳,鞠杰.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12):40-41.
[3]卢煜晟.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20(12):00293-002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