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视角下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模式的构建

期刊: 教育研究 DOI: PDF下载

史光祖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唐邱乡双井小学

摘要

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教育是学校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一过程不仅直接作用于小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还深远地影响着他们在学习与日常生活中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道德教育,小学生能够逐步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生;习惯养成;构建

正文

本文系邢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研究》成果

一、挖掘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

“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这句话道出了道德教育如果失去课堂教学就是个空架子,只是个摆设。众所周知,小学开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这门课程是专门为学生的养成教育开设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由于缺乏对这门课程及对课堂教学与养成教育之间的关系认识,将道德与法治课上成了语文课、数学课。

新时代视觉下“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建设主要是挖掘养成教育的意义,将被动转化为主动,也就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让自己的意识主动支配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被动地完成别人的要求或规定。

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张纸”时,教师利用视频介绍了造纸所消耗的树木、水、电、煤等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污水等污染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产生了节约用纸的环保意识,这比教师一味地介绍纸来之不易的效果更显著。

二、凸显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美好

人是复杂的个体,对人的教育亦复杂,既要教书育人,也需要环境育人,二者相得益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物质基础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这足以说明,一种与教育教学相协调的育人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

花园式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有人这样形象地描绘北京大学著名的“一塔湖图”:“博雅塔是巨笔,饱蘸未名湖之墨书写北大辉煌的历史,而图书馆见证和收藏历史。莘莘学子、游客们来到湖边就能感受到严谨、不断探索的北大精神”。

在我校,每层楼的楼道上都挂着不同主题的宣传画册,有名人名言、名人简介、著名大学的介绍、学生优秀的书画作品、优秀学生介绍、调节心理的方法指导等,其内容丰富、设计多样、图文并茂、独具匠心、潜移默化、深入人心。这些无声的语言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仿佛置身于图书馆中,又好像来到了文学院,开启了快乐的文化之旅[1]

三、开发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课程

要使学生将正确的思想道德内化于心,产生真正的认同感,并起到指导其行为的作用,使其产生自觉行为,除帮助其认识这样做的原因、知道这样做的好处外,教师还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强化,让有意识的行为变成无意识的习惯。我们的系统主要依托于“校本主题活动”和“智慧妈妈工程”。

(一)校本主题活动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我校通过课程校本化,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校本课程研究,探索发现如何落实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经、形式和规律等;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课程改革有机结合,从而形成独特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梯度,按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仪、安全行为习惯四个维度,分别列出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开学前,班主任都会给学生宣读本学期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并在接下来的每个周一下发“打卡纸”。学生只要做了一件相关的事,就可以从教师、家长甚至同学那获得奖章。班主任还会定期进行周小结、月小结、学期小结,评出班里的养成教育“小达人”。在外界的帮助下,通过正面、积极的引导,学生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会通过适当的行为表现出来,这样,学生的行为自然安而然就和意识同步了,从根本上解决了“知行不统一”的问题[2]

(二)智慧妈妈工程

很多家长认为学生学知识、受教育的地方应该是学校,而教师应承担学生的各种教育。有了这种错误的思想,家长就会把教育学生的责任都推到教师、学校身上,自己却袖手旁观。为了让学生获得良好习惯,仅依靠学校是不行的,家长应积极参与,做到家校配合。

1)转变家长的思想认识。转变家长传统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只凭说教就能实现的,我校会定期邀请专家给家长做相关讲座,引发家长对孩子教育问题的思考。此外,我校还邀请一些重视孩子养成教育的父母走进课堂,分享他们成功的经验,激发家长们的自我反思意识,转变家长的错误教育观念。

2)加强方法方式指导。仅正视家庭对孩子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还远远不够,很多家长因为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在教育孩子时只会用“蛮劲”,导致亲子关系不和谐,家里经常吵吵闹闹。因此,教师应教给家长一些易操作、有效果的教育方法。

3)重视家委会队伍建设。每个学校家长数量庞大,如果每次把全校学生的家长都召集起来培训比较困难,一是场地不够,二是家长时间有限。因此,每个班可以推选出一些家委会成员,让这些家委会成员组成一个核心团体,联结学校和全体家长。这个团体不仅可以将教师、专家给予的切实有效的方法传授给每位家长,还可以将家长们的一些困难反馈给学校,并在今后的培训中加以解决。

结语

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仅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全面配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新课标立足道德与法治课堂,让学生认识到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大意义,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思想观;以校园文化环境为依托,让学生感受到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美好,产生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向往之情;借助课程的实施,通过“外化—内化—外化”,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养成教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

[2]纪凡贞.小学德育教学有效途径探微[J].当代家庭教育,2020(35):163-16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