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不良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与教育方式解析

期刊: 教育研究 DOI: PDF下载

沈婕,邢晓峰

塔城地区乌苏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

中职学生常面临多方面的心理压力,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与家庭、学校及社会三大因素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系统分析,提出相应的教育和心理干预策略,旨在改善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

中职教育;不良心理问题;教育方式

正文


项目名称:职业院校师生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科学干预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课题立项编号:2023ZZZC1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院校"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专项任务课题

引言: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心理和身体迅速成长变化的关键时期,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更可能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造成长远影响。鉴于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职学生不良心理问题产生的多重原因,并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个层面,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心理干预策略,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寻求有效的解决路径,以支持中职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中职学生产生不良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

中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展现出各类不良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家庭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是导致中职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传统观念影响下,部分家长可能对子女采取过于严格或是过度放纵的教育方式,这种极端的教育态度往往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1],例如:过于严格的家庭教育可能使学生形成过高的自我要求,导致在面对学业或生活中的挑战时容易感到焦虑和压力过大;相反,过度放纵则可能导致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不利于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家庭功能的失调也是造成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家庭功能的失调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家庭成员间沟通不畅、情感支持不足或家庭成员间存在冲突等问题,这些问题将极大影响到学生的情感稳定性,更可能导致学生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状况,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学生对于家庭的依赖性较强,家庭环境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其心理安全感的构建。

(二)学校因素

在探讨中职学生不良心理问题的诱因中,学校因素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其中教育环境的压力与师生关系的质量是两个主要影响因素。中职教育环境特有的压力来源于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强与职业技能的要求高,这种教育模式往往导致学生在面对技能掌握与理论学习的双重压力下产生心理负担,学校对成绩和技能表现的过分强调可能使得部分学生感受到巨大的成就压力,特别是那些学业基础较弱或对特定技能掌握有困难的学生,更易产生自我价值低下的心理状态,这种由学校环境所引起的心理压力,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可能导致其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

(三)社会因素

在分析中职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社会因素时,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知偏见及同龄人之间的竞争压力是两个显著的影响因素,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偏见和低估,往往会对学生的自我认同与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在现实生活中部分社会群体和雇主对中职教育背景的学生持有一定程度的歧视态度,这种偏见不仅限制了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机会,也对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造成打击,当学生感受到社会对其学习成就的贬低时,可能会产生价值被否定的感受,进而引发心理上的逆反反应或自我贬值,这些情绪如果长期累积,将可能演变成更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中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同龄人之间竞争的影响,在职业教育的环境下,学生们在求职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上的竞争尤为激烈,这种竞争不仅存在于校内,更延伸到整个职业领域的就业市场,同龄人之间的比较和竞争可能导致学生感受到极大的压力,尤其是当他们发现自己在某些领域比同伴落后时,这种压力可能转化为焦虑和不安,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2]

二、有效的教育方式与心理干预策略

(一)家庭层面的干预

在应对中职学生不良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家庭层面的干预措施包括优化家庭沟通方式和提升家庭成员的心理素养两大策略。优化家庭沟通方式,意在通过建立开放和支持性的家庭氛围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具体来说,可以定期组织家庭会议,让每位家庭成员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包括学生在校的学习经历、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困难等,例如: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讨论学校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如与同学的互动和老师的教学方式,然后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沟通方式能有效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帮助学生学会情绪管理,减少心理压力的累积。另一方面,提升家庭成员的心理素养,特别是家长的心理教育水平,是预防和减轻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措施,家长应当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方式,增强自身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的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应对策略[3],例如:家长学会了解中职学生面临的特定压力源,如职业技能的学习压力和未来就业的不确定性,便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提供支持,在具体实践中,家长可以与孩子讨论他们对未来职业的看法和期望,指导孩子进行现实与理想的平衡,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生活和职业目标。

(二)学校层面的干预

1.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

在中职学校的教育环境中,推广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策略,此策略的实施应聚焦于增强学生的心理自我保护能力和提升整个教育团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中职学校应通过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和工作坊,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管理个人的情绪与压力,课程可以包括情绪管理的技巧、压力应对的策略、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等内容。具体来说,学校可以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举办关于时间管理和压力缓解的讲座,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科学的时间规划减轻学业压力以及如何通过呼吸调控、简易的静坐冥想等方法有效释放紧张情绪。除此之外,学校应当强化教师及行政人员在心理健康领域的教育和培训,确保他们能够在学生心理问题初现迹象时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干预,这需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还应包括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元素的实践指导,例如:学校可以组织模拟课程,让教师们学习如何在课堂讨论中引入心理健康话题,或者如何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表情识别出潜在的心理压力。

2.建立有效的师生交流与支持体系

在中职教育中,要注重建立一个有效的师生交流与支持体系,应着重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质量和提供个性化的支持,以应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挑战。学校需要通过定期的师生交流活动来强化师生关系,如设立“师生心灵对话”时段,这一时段允许学生在非正式的环境中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在对话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业、职业规划和个人成长方面的需求和困惑,还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例如:对于表现出职业发展焦虑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职业规划的建议,介绍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帮助学生调整职业目标和学习计划。与此同时,为了更有效地支持学生,学校应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心理支持网络,网络除了包括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还应包括训练有素的班主任和学生辅导员,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师资培训,增强教师在识别和应对学生心理问题方面的能力,同时还应提供定期的心理健康研讨会,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鼓励他们在遇到心理困扰时主动寻求帮助[4]

(三)社会层面的支持

1.提供职业规划与心理辅导资源

在中职教育中,社会层面的支持通过提供职业规划与心理辅导资源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应通过政府部门、职业指导中心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建立全面的职业规划支持系统,这一系统可为中职学生提供定制化的职业规划服务,同时提供行业趋势分析、职业发展前景讲座以及实习和就业机会的信息,例如:职业指导中心可以定期组织与各行业专家的座谈会,这些专家来自于制造、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多个领域,他们可以提供关于行业发展的第一手资讯,以及对于未来职业技能的需求预测。除此之外,社会应通过多方面的合作提供全方位的心理辅导资源,包括建立心理健康热线、在线咨询服务和社区心理健康中心,这些资源应对所有中职学生开放,尤其是在偏远或资源不足的地区,心理健康专家和咨询师应通过这些平台向学生提供关于如何应对学习和生活压力的专业建议,并帮助他们处理个人和职业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例如:心理健康热线可以设立专门的通道为中职学生提供服务,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电话或在线聊天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即时的心理支持和干预,帮助他们在遇到挫折时找到恢复自信和动力的方法。

2.增强社会对中职教育的正面支持与认可

在提升社会对中职教育的正面支持与认可方面,关键策略应包括加强公众宣传教育和建立行业与中职教育之间的紧密合作,其中通过媒体和公共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大众对中职教育的理解和认知是极为重要的,可以是利用电视、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定期发布中职学生的成功故事、职业技能竞赛的亮点以及中职教育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例如:可以制作一系列纪录片,展示中职学生如何通过技能学习改变自己的生活和职业路径,以及他们如何在各自的行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可以加强行业企业与中职学校之间的合作,通过建立稳固的校企合作模式使教育更加贴合行业需求,还能直接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和职业发展前景,具体措施包括鼓励企业参与课程设计,提供实习机会,以及赞助技能大赛等活动,例如:汽车制造或电子技术等行业的领军企业可以与中职学校共同开发符合最新行业标准的教学模块,并提供现场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应用他们的技能。

结束语:在深入探讨了中职学生面临的不良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后,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教育和心理干预策略,这些策略覆盖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个关键层面,通过优化家庭沟通、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提升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可与支持,可以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支持系统,有效应对并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其实施将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职业成功。

参考文献:

[1] 罗斐,李溢华,方兴.边远山区中职学生不良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教育对策[J].科教导刊,2024,(05):137-139.

[2] 张宇.中职学生学校归属感与问题行为的关系[D].西南大学,2021.

[3] 肖蕾.积极心理学角度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究[J].新智慧,2023,(16):35-37.

[4] 孙莉.中职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预防解决对策[J].学周刊,2022,(31):12-1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