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校内工坊模式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学徒制;校内工坊模式;数字创意;影视动画制作人才培养
正文
【基金项目】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校内工坊模式的现代学徒制研究(项目编号:2023J2203)》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考核,对于实践能力和创意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在影视动画制作领域,创意和实践能力尤为重要。然而,现行教育模式往往在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创新创意能力培养方面相对薄弱。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超过70%的影视动画院校的学生存在着创作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严重制约了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虽然行业市场对于高质量的影视动画作品需求旺盛,但行业内部对于专业人才的选拔标准和培养体系仍不够明确。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影视动画行业中约有30%的公司抱怨人才不足,且在招聘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员工进行长时间的培训和技能提升。这一问题的存在意味着影视动画制作人才培养的现有模式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进行改进和创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徒制校内工坊模式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学徒制作为一种实践性强的校企合作师带徒学习方式,通过与有经验的导师紧密合作,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技能、培养创新思维。校内工坊作为一种模仿工作环境的实践平台,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实际参与机会,并将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
然而,目前对于学徒制校内工坊模式在数字创意类专业的应用研究还较为有限,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经验。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以影视动画制作人才培养为例,探讨学徒制校内工坊模式在实践中的效果和运作机制,为推动数字创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
现代学徒制校内工坊模式在数字创意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随着现代社会对数字创意人才需求的增加,传统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学徒制校内工坊模式作为一种基于实践和产业需求的教育方式,提供了更加贴近实际的培养环境和实践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学徒制校内工坊模式能够使学生深入了解工作流程和要求,提前接触真实工作环境,培养学员的职业素养和行业适应能力。通过参与校内工坊,学生们可以跟随专业人士学习和参与真实的项目工作,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校内工坊提供的真实项目和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了机会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坊的培养环境中,学生可以与行业专业人士进行密切互动和交流,获得行业经验和职业导师的指导。学徒制校内工坊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和质量,为行业输送更多具备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同时,学徒制校内工坊模式也能够为教育改革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通过与传统教育模式的对比,可以深入研究学徒制校内工坊模式的优劣势,从而为教育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借鉴和建议。通过对学生在校内工坊中学习和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估和研究,可以为教育决策者提供依据和数据支持。
2 校内工坊模式在现代学徒制中的应用
2.1 工坊模式的概念和特点
工坊模式是一种基于实践与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旨在提供学生在具体领域中深入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工坊模式融合了传统的学徒制和现代教育理念,通过在学校内创设工坊环境,为学生提供与专业人士合作、参与真实项目的机会。工坊面向学生提供了一个仿真的工作环境,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具体而言,工坊模式的特点如下:
1. 问题驱动和项目导向:工坊模式强调以实际问题和项目为导向。学生通过参与项目实践,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这种以问题和项目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2. 跨学科与综合性:工坊模式鼓励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在工坊中,学生可以与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合作,共同解决复杂的问题。通过跨学科合作,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并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3. 导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工坊模式中,导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担任项目的指导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导师。导师通过提供指导与反馈,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同时,工坊模式也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他们在项目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4. 开放性与灵活性:工坊模式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尝试,在一定框架下提供自由的实践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调整和安排项目的进程和内容。这种灵活性和开放性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研究数据显示,采用工坊模式的教育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参与工坊模式的学生在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同时,工坊模式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术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关系,提升了他们对专业的认知和理解。
因此,工坊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工坊模式的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工坊模式也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2 校内工坊模式的实践案例分析
校内工坊模式将学校内部的资源和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场景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领域,校内工坊模式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校内工坊可以提供丰富的实践场地和设备,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的实践。本节将通过分析几个校内工坊模式的实践案例,探讨其在影视动画制作人才培养中的有效性和优势。
以某高等职业学院为例,该院校开设了影视动画制作的校内工坊。这个工坊提供了专业的设备和场地,学生可以在这里学习和实践各种动画制作技术。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并与行业专业人士进行互动交流。调查数据显示,参与校内工坊的学生在学习动画制作方面的技能和知识上得到了显著提升,其创作作品的质量和创意也得到了认可。近年来,该院校的动画专业学生在国内外动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不乏校内工坊项目的作品。
某职业学院的影视多媒体专业也采用了校内工坊模式进行教学。通过与影视公司合作,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实习机会,并将实际项目纳入教学计划进行指导。学生在校内工坊中可以模拟真实的制作流程,学习到从剧本创作到动画制作的整个过程。结合学校内部的师资力量和行业专业人士的指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并形成了一定的作品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并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和好评。校内工坊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学院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了许多动画专业的学生。
校内工坊模式在影视动画制作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实践学习和与行业专业人士的互动,学生能够在校内工坊中获得更全面的培训和实践经验。校内工坊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动画制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然而,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在校内工坊的设计和实施中不断完善和优化,以更好地满足影视动画制作人才培养的需求。
3 某职业学院校内工坊建设案例
3.1运行机制建设
(1) 确定校企合作的内容与分工;(2) 完善企业与学校结合的运行机制;(3) 探索“融合式”实训工坊新模式;(4)加强专业宣传力度,引导学生参与兴趣;(5)培训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倡导工匠精神。
3.2 培养体系建设
(1) 初筛分班,计划分为两个年龄班:
班级名称 | 学生来源 | 首届 | 次届 | 每年最大限额 |
专业共建班 | 高职专业 | 30-50 人 | 50-100 人 | 100 人 (2 个班) |
集训班 | 其它学制或相关专业 | 30-50 人 | 取消集训班 | 50 人 (1 个班) |
(2) 人才培养目标与单元节点
(3) 校企深度融合培养体系
培养内容 | 培养周期 |
集训班 (初级岗位能力) | |
专业基本技能培养——CG 动画制作专业课程、实践练习 | 一学年 |
岗位就业能力培养——企业顶岗学习 | 岗位学习 |
三年制专业共建班 (中级岗位能力) | |
专业基本技能培养——CG 动画制作初级课程、初级项目实践练习 | 一年级 |
专业素质能力培养——公共基础教育、专业素养教育、修身教育;动画制作专业中级课程、初+级项目实践训练(工学交替) | 二年级 |
岗位就业能力培养——企业岗位实习 | 岗位实习 |
(4) 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和运营体系
4 校内工坊在影视动画制作人才培养中应用分析
4.1 影视动画制作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影视动画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虽然国内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全面培养具备高水平创作能力和专业技术素养的影视动画人才方面仍存在差距。一方面,教育机构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有限,无法满足培养需求;另一方面,课程设置和教材缺乏统一性和实践性,导致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上存在薄弱环节。因此,在影视动画制作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中,我们需要关注如何进一步完善影视动画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影视动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的问题。一方面,一些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际项目经验和艺术创作实践机会,导致他们对于行业特点和实际工作的了解不足;另一方面,部分培养机构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与行业发展脱节,无法满足企业和市场的需求,这使得毕业生和行业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现状分析中,我们需要探讨如何加强与影视动画行业的合作,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和项目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最后,人才培养中存在对于职业技术技能培养不足的问题。影视动画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除了创意能力和专业素养之外,还需要具备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然而,目前的教育体系往往过分注重理论课程和专业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实践操作和项目实战的培养,在校期间的实践机会有限,导致学生在职业发展初期面对实际工作挑战时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在现状分析中,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加强对于学生职能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项目实战经验。
影视动画制作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面临着完善教育体系、与产业需求匹配以及加强学生职能实践能力培养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完善影视动画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强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增加实践环节和项目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加强与影视动画行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机会。只有通过改善现状并与实际需求相匹配,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的优秀影视动画人才。
4.2 学徒制校内工坊模式在影视动画制作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学徒制校内工坊模式在影视动画制作人才培养中,主要着眼于探讨该模式在培养影视动画制作人才方面的实际应用。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学徒制校内工坊模式在影视动画制作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潜力。该模式可以提供学生与真实项目合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提升技能。研究数据显示,经过学徒制校内工坊培养的学生在影视动画制作方面的技能和创造力较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学生更为出色。
学徒制校内工坊模式可以促进师徒关系的形成,学生可以获得专业导师的指导和指导。这种导师-学徒关系的建立可以促进知识的传承和才华的培养。根据学生反馈的数据,超过80%的学徒制校内工坊学生表示他们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并且从导师那里获得了宝贵的行业经验和实用技能。学徒制校内工坊模式还可以提供学生与行业内专家和企业的合作机会,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认知。
最后,学徒制校内工坊模式通过提供实践环境,使学生在团队合作、项目管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得到锻炼。研究数据显示,学徒制校内工坊培养的学生在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和项目管理方面的能力明显优于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学生。这表明学徒制校内工坊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徒制校内工坊模式在影视动画制作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对于数字创意类专业均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并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有着积极影响。通过学徒制校内工坊模式的实践,学生可以获得与行业实际接轨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创造力。这一模式通过师徒关系的建立和行业合作的开展,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传承和实践经验积累。学徒制校内工坊模式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晓等.产教融合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D].广西大学,2022.DOI:10.27034/d.cnki.ggxiu.2022.002407.<br>
[2]孙亚男.影视传媒类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主要模式的特征与成效研究[D].青岛大学,2022.DOI:10.27262/d.cnki.gqdau.2022.002096.<br>
[3]刘晨.当下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人才教育的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22.DOI:10.27232/d.cnki.gnchu.2022.002321.<br>
[4]陈治坤.基于“校中企”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3,(18):77-80.<br>
[5]王少侠,鲁玲.职业院校节目制作专业实训实践平台的建设思考——以云南省广播电视学校建设“校园影视工坊”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21,(10):132-134.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1.10.040.<br>
[6]蒋道霞,李建,傅伟.基于工作室的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7,(32):20-24.<br>
[7]施丽娜.高职动漫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初探——以插漫设计工作室为例[J].包装世界,2017,(03):70-71.DOI:10.13337/j.cnki.packaging.world.2017.03.021.<br>
作者简介:
郝永坤(1970.3—),男,汉族,籍贯云南昆明,学士,实验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
蒋娅芳(1996.12—),女,汉族,籍贯云南宣威,学士,助教,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窦洁萍(1982.6—),女,汉族,籍贯云南昆明,学士,助教,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钟娜(1994.12—),女,汉族,籍贯云南红河,学士,助教,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