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措施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刘涛

天水市秦州区关子镇中心小学 741008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通过研究新课程理念与德育目标,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关系,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我们旨在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文本选择与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与组织,培养学生的品德与情感,以及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探讨,我们将探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通过评价与效果分析,我们可以评估这些措施的实际效果,并探讨实施过程中的挑战与对策。这项研究将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德育素养和综合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学策略和方法

正文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如何有效地渗透德育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要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以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和道德情感。通过综合研究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关系,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将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本研究的成果将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指导,促进语文教育与德育目标的有机融合,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

在本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我们将探讨新课程理念与德育目标的关系,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德育素养中的作用,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以深入理解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紧密关联。

(一)新课程理念与德育目标

新课程的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德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道德情感、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能力。通过新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在语文教育中获得道德启蒙和价值观培养的机会。  

(二)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关系与作用

语文教学在德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语文作为一门文化传承和沟通交流的学科,涵盖了丰富的文学作品、道德故事和人生智慧。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感知和理解道德的内涵,培养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的能力。语文教学提供了培养学生思辨、创新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平台,为德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我们将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以了解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的实践和研究成果。国内的研究关注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教材选取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来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国外的研究注重语文教学与德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模式的创新。通过综合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借鉴和总结经验,为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提供指导和借鉴。

通过本部分的详细探讨,我们深入了解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新课程理念与德育目标的关系,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德育素养中的作用,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都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二、渗透德育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部分将详细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具体教学策略与方法。我们将关注文本选择与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与组织、培养学生的品德与情感,以及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以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

(一)文本选择与设计

选取具有德育价值的文本:教师应挑选具有德育意义的文学作品、道德故事或名人传记等文本作为教学材料。这些文本可以传递道德价值观、展示优秀品质,并引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设计德育活动与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设计德育活动和任务。例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情感表达或道德冲突解决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能力。

(二)课堂教学活动与组织

探究式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例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文本细节、比较不同观点等,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价值判断。合作学习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教师可以设置情境和任务,引导学生共同思考道德问题,并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三)培养学生的品德与情感

值得学习的榜样:通过引入优秀人物的故事和行为,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意识和行为模仿能力。学生可以通过榜样的示范,认识到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并激发自己积极向上的品德追求。情感体验与情感教育:教师可以设计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感受情感的力量。通过情感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同理心、责任感和情绪管理等情感素养。

(四)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区服务与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责任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并将道德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反思与评价:教师应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并进行评价和讨论。通过反思和评价,学生可以增强自我认知和道德意识,进一步提升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部分的详细探讨,我们了解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文本选择与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与组织、培养学生的品德与情感,以及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些方面的综合应用可以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

三、评价与效果分析

本部分将对渗透德育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进行评价与效果分析。我们将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采用适当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探讨这些策略和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并进行结果的讨论和解释。

(一)评价指标的选择与设计

德育素养评价:选择适当的德育素养评价指标,如品德表现、道德判断能力、社会责任感等,以衡量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发展和成长。学业成绩评价:考察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业成绩,如阅读理解、写作表达、文学鉴赏等方面的表现,以判断渗透德育教学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学生问卷调查: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渗透德育教学的反馈和感受,了解他们在品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变化和成长。教学观察与记录:教师或研究人员进行教学观察,记录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互动情况,以及他们对德育内容和活动的反应。学业成绩分析:分析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业成绩,对比渗透德育教学前后的变化和差异,探讨渗透德育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三)效果分析与结果讨论

学生德育发展:根据德育评价指标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在品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发展情况,探讨渗透德育教学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影响。

学业成绩提升:通过学业成绩分析和教学观察记录的数据,分析渗透德育教学对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影响,了解学生在语文学科的表现是否有所提升。效果解释与讨论:综合以上分析结果,进行效果的解释和讨论。探讨渗透德育教学策略与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效果,以及可能存在的因素和影响。

通过本部分的评价与效果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渗透德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和影响。德育发展和学业成绩提升是评价的主要指标,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教学观察和学业成绩分析等方法,我们可以全面地了解渗透德育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总结:通过本研究的探讨,我们深入研究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在第二部分,我们了解了新课程理念与德育目标的关系,以及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德育素养方面的作用。在第三部分,我们详细探讨了文本选择与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与组织、培养学生的品德与情感,以及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在第四部分,我们进行了评价与效果分析,探讨了渗透德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和影响。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运用教学策略与方法,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有效渗透德育,促进学生的品德素养和道德情感的发展。然而,实施渗透德育教学也面临着挑战,需要教师角色的转变、课程整合和资源支持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这项研究为小学语文教育与德育目标的有机融合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晓春.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措施解析[J].世纪之星—小学版, 2022(23):0061-0063.

[2]蔡玉洁.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对策探讨[J].中外交流, 2021, 028(001):1575-1576.

[3]赵培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求学, 2020(15):2.

[4]张顺祥.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 2020(2):1.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2.02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