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教育格局下职业院校中齐鲁文化的应用策略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姜雪剑

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 252000

摘要

伴随着现代化社会的蓬勃发展,“大思政课”概念的提出给职业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课程思政,以“大思政课”来拓宽职业院校的全面育人新格局,加强对思政建设的重视程度。但在实际的职业院校中齐鲁文化的应用过程中,依旧存在着未实现齐鲁文化与职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忽视了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的积极作用、齐鲁文化思政教学模式缺少多元化创新等诸多问题,影响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本文通过分析大思政教育格局下职业院校中齐鲁文化的应用策略,提出了加强齐鲁文化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积极作用、构建多样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等优化措施,由此推动齐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

大思政教育格局;职业院校;齐鲁文化;应用

正文

项目名称:“聊城市社科规划‘两河文化’研究专项课题

 


一、引言

齐鲁文化作为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优越的历史、文化价值,将其应用到职业教育事业当中,还能够呈现更加良好的育人价值。从当前大思政教育格局下职业院校中齐鲁文化的应用情况来看,仍具有着未实现齐鲁文化与职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忽视了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的积极作用、齐鲁文化思政教学模式缺少多元化创新等局限性,给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也不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及文化涵养。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在大思政教育格局下加强齐鲁文化在职业院校中的应用,为齐鲁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提供助力,并实现职业教育的创新性发展。

、大思政教育格局下职业院校中齐鲁文化的应用现状

(一)未实现齐鲁文化与职业教育的有效融合

职业院校未实现齐鲁文化与职业教育的有效融合,不利于促进思政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部分职业院校忽视了齐鲁文化的重要育人价值,未能将齐鲁文化融入到思政课堂与其他学科教学活动当中,难以促进齐鲁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发展,也不利于强化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及思政教学有效性。这将使得职业院校减少对齐鲁文化教育的资金投入,难以加强优秀齐鲁文化资源的有效运用,缺少完善的思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还有部分职业院校虽然认识到了齐鲁文化的积极作用,但在课程规划与设置中缺乏齐鲁文化的有机结合,没有将齐鲁文化教育纳入到职业教育计划当中,不利于丰富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内容,给职业教育的创新及优化造成了较大阻碍。

(二)忽视了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的积极作用

齐鲁文化的应用忽视了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的积极作用,降低了思政教学活动的开展效率。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创新,若将此类先进技术应用到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当中,既能够有效提高齐鲁文化应用效率,又可推动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然而部分职业院校思政教师的信息素养较为匮乏,难以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效率,未能使用生动形象的视频或音频来讲解齐鲁文化传统技艺,不便于学生加强对齐鲁文化的深入了解。教师也没有借助VR技术来进行场景模拟,使得学生难以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活动,不利于增强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的趣味性[]

(三)齐鲁文化思政教学模式缺少多元化创新

职业院校齐鲁文化思政教育模式缺少多元化创新,难以呈现更加良好的思政教学效果。部分教师在开展思政教学活动时,通常是简单介绍齐鲁文化背景及其内涵,让学生对齐鲁文化具有基本的印象与概念,但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实现齐鲁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不利于促进职业院校思政课程的创新性发展。教师在讲述思政知识点时,没有创建丰富的齐鲁文化情境,既影响到职业院校思政教学的高效发展,又阻碍了齐鲁文化在职业教育中的传承与应用。并且教师也没有将生活化知识与齐鲁文化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学生难以更直观了解齐鲁文化的价值意蕴。此外,教师也未能创新项目式学习模式,没有组织学生以“齐鲁文化”作为主题开展项目研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大思政教育格局下职业院校中齐鲁文化的应用对策

(一)加强齐鲁文化与职业教育的融合

职业院校未实现齐鲁文化与职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应当加强齐鲁文化与职业教育的融合。职业院校需要充分认识到齐鲁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将齐鲁文化资源融入到思政教学方案当中,能够进一步丰富思政课堂教学内容,并强化职业教育质量及其有效性,为学生带来更加高质量的思政教学活动。职业院校还应完善齐鲁文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校内文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齐鲁文化实践活动与机会,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及文化素养,还可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加强与文化企业的合作与联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平台,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技能及其个人技能。职业院校思政教师在制定思政教学策略时,需要在恰当的知识点中融入一定的齐鲁文化,增添思政课堂的文化底蕴。

(二)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积极作用

齐鲁文化的应用忽视了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的积极作用,应当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积极作用。职业院校思政教师可借助互联网平台来播放齐鲁文化的起源、历史背景视频,让学生能够更高效地了解齐鲁文化内涵及其具体技艺,加深对齐鲁文化的印象,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信心。教师还可使用计算机技术与大数据技术来统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政教学活动,更有效地应用齐鲁文化,有利于强化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及有效性。教师还可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使其能够自行开展思政知识与齐鲁文化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及深度学习能力。此外,职业院校也应完善校内的齐鲁文化教育资源库,通过智慧平台为教师提供相应的齐鲁文化教育资源,便于教师与学生更加快捷地了解齐鲁文化。

(三)构建多样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职业院校齐鲁文化思政教育模式缺少多元化创新,应当构建多样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思政教师可创建齐鲁文化教育情境,让学生在情景演绎过程中强化自身人际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水平,并在鲁绣与陶瓷手工艺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有利于拉近班级学生之间的距离与关系,由此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教师还可引入齐鲁文化发展历史,使得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主人翁意识[]。教师还可充分发挥趣味游戏的积极作用,以齐鲁文化传统技艺作为游戏内容,进一步强化职业院校思政教学趣味性,有助于调动起学生对齐鲁文化与思政知识的学习动力及积极性。

、总结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中齐鲁文化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未实现齐鲁文化与职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忽视了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的积极作用、齐鲁文化思政教学模式缺少多元化创新等突出问题,影响到课程思政改革的全面落实。本文通过分析大思政教育格局下职业院校中齐鲁文化的应用策略,提出了加强齐鲁文化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积极作用、构建多样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等有效方案,促进职业教育的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佳颖.齐鲁文化融入高校美德教育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7(21):151-155.

[2]郭达,邢少乐,李艺璇.齐鲁职业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表征和路径探析——基于山东省78所高职和341所中职质量报告的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23,(05):34-40.

[3]林桦,姚玲玉,李丹,.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J].高教学刊,2022,8(09):155-158.

 

作者简介:姜雪剑 1981.04  吉林省蛟河市 汉族 教育硕士 高级讲师 研究方向:德育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