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方式;探讨
正文
一、前言
新课改背景要求学校中不同科目的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出发,以课程改革中的思想理论为基础,联系实际的教学情况,不断改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素质。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人,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创建个性化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对历史课堂中学习的知识点产生无限的兴趣,教师实际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热情,就为初中历史教师基础知识点教学和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提供了先决条件。此外,初中历史教师要针对历史课堂中的不足,总结教学经验,改善教学效果。
二、传统历史课堂中的主要教学问题
(一)相对忽视初中历史教学
在初中阶段历史教学与英语、数学、语文等科目相比会相对的受到忽视。学生及学生家长以及学校都忽视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导致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强。此外,历史课堂教学呈现出教学方法缺陷、教学成绩落后的状态,不利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目的的完美实现。
(二)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在课堂中主要沿用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应用单一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讲述历史课堂中的重点,让学生以笔记的形式完成背诵、记录知识点内容,缺乏给予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与创新的环境,这阻碍了他们的历史学习思维的发展。另外,老师使用的单调的授课模式,更多地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记住,而较少关注到教材的扩充,这也削弱了他们的历史学习扩展性。
三、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教学素质
(一)知识素质
经常听到的观点是:如果想向学生灌输知识,老师需要准备充裕的知识。身为老师,必须具备充分的知识库,以便向学生灌输更深入的理解。历史课程包含了诸如社会、人类、自然等各个领域的相关信息,因此,历史老师需要超越仅仅掌握历史专业的知识,而是需要积极吸收其它领域的知识,以此塑造出一个既博大精深,又受到学生敬仰的老师。例如,作为一名历史老师,除了需要熟练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外,也需始终密切跟踪当前的社会动态与时代进步,以确保历史的教育内容能够融入到过去与现在,并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能力素质
这些能力主要包括:教师的备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语言感染力等。如果想要成功地授课,预备课程是最基础的环节。在预备课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准备教材,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年龄特性和他们的知识水平,要把教学大纲的要求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将历史知识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种对教材的掌控能力,就是在评估教师的历史专业知识水平。教师的课堂组织和调控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决定了课堂活动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在授课过程里,老师需要妥善处理他们的引领角色与学生的核心角色之间的联系,运用各式各样的教育手段,细致策划教育行为,让学生能够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育行为去领略历史这门学问的魅力,从而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此外,老师需专心提升自我表达技巧,尽可能地保持简洁明了、诙谐幽默且具备吸引力,借助个人的阐述让学生产生沉浸在课堂之中的体验,从而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历史思维。
四、新课改思想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初中历史教师更要积极转变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逐渐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在课堂中不能仅仅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要重视新鲜教学方法的注入。教师可以采用展示教学任务,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完成历史课堂中的教学,让学生提升参与学习和研究历史内容的积极意识。
例如:在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讲述有关五四运动起因及其意义的内容。教师通过已经学习过的历史知识点,让学生首先增添在历史课堂中的自信,同时为学生展示本堂课中的教学重点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间、主要人物、意义及其影响。让学生通过相关知识点的串联学习,提升参与历史学习的热情,也会让学生在交流和探索中,建立历史学习的知识网络,形成历史学习的思维。
(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完成了课堂教学质量一半的提升。初中历史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保持在历史课堂中的学习热情,主动投入精力完成历史学习和历史内容的研究,在探索学习中让学生形成历史学习的思维网络。同时,学习兴趣的激发还有助于构建历史课堂中的融洽气氛,增加实际教学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有关唐朝知识点的讲解时,应该首先在课堂中提及学生熟知的人物,如:语文中经常提及的诗人李白、王维等。教师通过教学任务的引入以及学科之间的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完成课堂中重点内容的教学,就会让学生熟记历史知识,形成历史思维,教师在课堂中提问学生参与互动回答的形式,构建了浓烈的学习气氛,会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索取历史知识,实际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会让学生感悟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多媒体网络的利用,也会让相关知识点得到串联和延伸,让学生拓展在历史课堂中学习的内容,改善、增强历史课堂中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完成历史课堂的学习过程,实现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
例如:在有关“甲午中日战争”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展示电影片段,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和甲午战争的过程和背景,视频资料的形式将为课本中的文字注入生命,让课文的内容活了起来。教师通过电影电视剧资料的播放,会让学生形成不同的历史学习角度,感悟历史故事带来的不同影响。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开展“模拟甲午中日战争”的主题演讲活动,让学生结合战争发生前后的历史事件和当时社会中的经济政治环境等问题进行演讲,通过演讲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主动投入历史研究,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思考。
(四)构建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
创造一个和睦的师生环境,唤醒学生对学习的热忱以及对知识的渴望,这是教育工作者对于所有教育策略的完善规划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生活中,尊重并照顾他们,让他们愿意主动地成为他们的朋友,并且积极地表达他们的内心需求,通过教育工作者的情绪影响,塑造一种充满希望、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生应该顺从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修正他们的缺点,并且勇敢地去追寻。通过激发创新的思考和观念,我们可以扮演教室的中心角色,进行情绪转变,加强学习,并且增强我们的技能。比如,教学《美国南北战争》时,我将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并在实际教学中鼓励他们站在讲台上分享自己的见解,以此来挑战自我,感受到教师的付出和艰辛。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他们的学习兴趣才会变得更加浓厚。教师根据学生的独特性和喜好,搜罗一些互动活动,巧妙地整合各种有趣的元素,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在充满活力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更加专注,学科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五)提倡历史课堂多样化教学
由于初中生的学习经验和人生阅历尚未充实,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常感到困惑,只有在老师的及时指导下,他们才能有效地突破思维的束缚。如果持续下去,他们可能会形成各种负面的行为模式,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和阶段性学业的有效完成都极其不利。假如教师一直严谨地安排教学过程,那么学生的学习能力肯定无法达到预期。我们应该鼓励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对关键和困难的内容进行深度剖析,让学生理解教师的教学策略的深层含义,这样他们的认知效率会大大提升,并且在关键环节营造出活跃的气氛,这对新的课程改革的创新发展是有益的。比如,老师策划了各种游戏和实际的表演,为每个项目设置了对应的讨论领域。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这个知识的大潮中,释放他们的潜力,寻找并创造新的知识。因此,历史教育的未来必将充满光明和灿烂。
(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热爱是对学生最有效的引导,若要让初中生热衷于历史学习,首要任务就是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使他们能够享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唤醒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比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时,首要的是,老师会为学生阐明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环境,然后展示相关的甲午中日战争电视剧,使得学生能够亲身经历战争的血腥,进一步增强他们对于历史的认识。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她会以叙述的形式,为学生详尽地阐明战争的起因、发展以及最终的结局,使得学生能够在聆听的同时,铭记历史的重要性,并且领略到历史的吸引力。比如,在讲《难忘九·一八》时,教师在授课时不应该用轻松愉快的语言,他们需要让学生理解当时抗日战争的困难,明白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英勇的人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珍视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七)注重评价,使学生具有历史学习的动力
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老师需要关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步骤,特别是评估步骤。以往的初中历史教育过程中,老师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效果。然而,实际上,高效的评估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
我在执行特定课堂活动时,非常看重课堂评估。鉴于初级中学生正值反抗阶段,他们的情绪相当敏锐,很可能会违背老师,或是与老师产生冲突。所以,我在执行课堂评估过程中,会努力减少对他们的批判性评估,更加强调激励型课堂评估,积极挖掘他们的长处,掌握他们的成长情况,并以此作为依据,给予他们适当的激励,让他们充满自信。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以便更有效地掌握历史知识。毫无疑问,我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估时,会特别关注评估的手段,首先肯定他们的优点,接着适度地指出他们的缺点,以便让他们更加认同我的评估。简而言之,对于学生而言,评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工作者需要高度重视这一点,并以科学的方式进行评估,以便让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后,能更加专注和主动地去学习历史,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学习能力。
总结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的学习来构建科学课堂模型。教师必须立足于课堂实际和学生。深刻意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通过科学的引导和合理的课堂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随着教学新要求的提高,教师必须及时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同时,不要忽视学生的主观状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情况,按照新课程标准理念,选择适合学生发展和发展的教学模式。使历史教育内容对学生更具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只有让学生真正热爱历史,积极参与历史学习,才能真正达到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历史课堂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江艳梅.分析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打造初中历史的高效课堂[J].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6, 01:236-236.DOI:CNKI:SUN:LZHB.0.2016-01-147.
[2] 郎红立.浅析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打造初中历史的高效课堂[J].学周刊:下旬, 2015(11):1.DOI:CNKI:SUN:XZHK.0.2015-33-081.
[3] 杨明兵.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南北桥, 2015, 000(006):50-50.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050.
[4] 白玲.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DOI:10.3969/j.issn.2095-4743.2018.18.148.
[5] 陈凯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如何用有效备课打造高效课堂[J].中外交流, 2020, 027(022):214-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