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特色话语体系基础工程建设研究
摘要
关键词
话语体系 保定特色 基础工程
正文
引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提升国际话语权,提出了一系列理论阐述和战略规划。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福柯提出了“话语即权利”的重要论断。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话语是其文化价值和思想体系的载体,它承载了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软实力的具体表现。
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是目前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内众多学者十分关注,并从不同角度提出建议和举措:从传播学角度构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话语体系,解决中国国际传播能力面临的问题,倡议创新传播路径,用生动的表述和具有“中国色彩”的表述讲述中国的故事(孟威,2014);以“政治等效”翻译策略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杨明星,2020);从跨文化视角下建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突出文化的融通、逻辑思维的沟通及话语文本的准确转换(薛丽,2020);从专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开设“外交话语学”(杨明星,2021);杨明星教授还创建了外交话语体系建设的三维模型,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要经过话语构建、话语翻译和话语传播三大环节,各环节独立运行又协调一致,其中话语构建是最关键的一环。
总之,许多专家在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顶层设计上从宏观角度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路与方法。然而,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还应重视地方特色话语体系的基础工程建设,为提升地方综合软实力和与国内外地位相匹配的形象而服务。
河北保定地处京津冀三角地带,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2017年4月,雄安新区的成立,为保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使保定在全国的地域位置更加突出,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的战略意义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保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精心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保定特色话语体系基础工建设是保定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河北省乃至全国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不仅能够促进河北省话语体系建设,更重要的是能够助力保定地区本土经济、文化、旅游与教育的良性发展,推动大保定本土特色文化对外宣传与传播,其后续回报效应会给保定可持续发展带来持久的积极影响。
所谓基础工程是服务于总目标的底层建筑,区别于精尖、精准的顶层建设与专业精英参与的国际间对话,表现在参与的大众化,内容的普及化,能力目标提升的全民性,总体框架的基础性。保定特色话语体系基础工程建设研究的内容将立足现代保定,着眼于长久发展,扎实做好基础框架的搭建。
一、要构建保定特色话语体系的基础框架,首先研究保定话语体系建设的基本策略与要求:
(1)保定话语体系建设应凸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模式。传统文化的承继与现代文明的发展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传统历史与现代发展的融合方能展示一个地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保定精神既体现于“风萧萧兮易水寒” 的燕赵风骨,也体现在奥运赛场为国争光的体育精神。
(2)保定话语体系建设应遵循体系化、动态发展模式。体系化强调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联系组合而成一个整体。话语体系的动态发展是时代发展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3)保定话语体系建设应基于本土化又考虑非本土群体接受能力。本土受众对本土话语体系的理解要优于非本土受众,尤其是国外的受众,所以具有地方特色的话语体系建设的叙事应遵从“简单易懂 生动有趣”的原则,必要时附加英文翻译。研究者发现保定市政府,保定市文化广电与旅游局,保定市博物馆等对外宣传机构的门户网站页面缺少英文版面,也没有专门宣传保定文化的板块。
(4)保定话语体系建设即注重基础工程的建设,又强调输出功能的发挥。话语体系的输出既是传承又是传播,话语体系的有效输出是这项工程建设成功与否的保证。地方话语体系的建设如果离开了输出功能的强化,就不能发挥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二、搭建保定特色话语体系的基础框架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阅读与访谈收集,整理代表保定文化符号的资料,按照内容进行分类,景观,美食,人物,民间艺术,特产,特色企业,保定美称,红色文化等8个大类。此表的构建是本研究的重点,可作为保定市文化宣传活动的一个系列主题参考,也可以作为保定特色文化普及的核心内容目录, 它是构建保定特色话语体系的基础框架。
保定文化符号列表:
分类 | 项目名称 |
景观 | 白洋淀;燕下都,狼牙山;荆轲塔;直隶总督署、保定大旗杆,古莲花池、满城汉墓、冉庄地道站遗址、易县清西陵、野三坡 |
美食 | 驴肉火烧;白运章包子,官府菜,定州焖子,曲阳烧饼,顺平吊炉烧饼,高碑店豆腐丝,易县清西陵的满汉全席主菜蒸鹿尾儿,白洋淀全鱼宴、炸荷花 |
民间 艺术 | 孙氏太极,空竹,保定老调,清苑哈哈腔,定州秧歌戏,曲阳雕刻;易水古砚,定瓷,徐水舞狮、雄县古乐,定兴京绣,直隶官府菜烹饪技艺,安国中药,清苑传统制香,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金牛眼药制作技艺) |
人物 | 狼牙山五壮士,小兵张嘎,荆轲,祖逖,刘备、祖冲之、郦道元、刘禹锡、赵匡胤、关汉卿,抗日烈士佟麟阁,爱国民主人士冯玉祥,作家孙犁、梁斌、徐光耀、苏叔阳、铁凝,画家黄胄,李保国,郭晶晶 |
特产 | 槐茂酱菜, 保定三宝,刘伶醉酒,五合窖,一亩泉 |
特色 企业 | 电谷低碳酒店与公园,长城汽车,英利太阳能,保变电气,风帆,乐凯,立中车轮,巨力索具,三利集团,隆基泰和,墨瑟门窗 |
保定 美称 | 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奥运冠军之城,文化名城 山水保定,低碳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
保定 红色 文化 |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保定市阜平县的晋察冀边区纪念馆,保定市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博野毛主席像章文化展馆,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唐县晋察冀烈士陵园,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 |
三、保定特色话语体系基础工程建设的路径与建议
保定特色话语体系基础工程的建设除了要构建基础性的总体框架和策略,还要强调输出与传播效应,最终以提升大保定综合竞争力驱动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旅游等可持续良性发展。因此,保定特色话语体系工程建设应从基础教育抓起,走全民普及之路,表现在参与的大众化,能力目标提升的全民性,话语体系内容的普及化。
(1)话语体系建设参与的大众化
在21世纪新媒体信息化时代,国际传播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外交官之间的交流迅速退位于公众广泛参与的双向或多向交流;由于新型传播技术的进步,传统上只是被动接受主流媒体信息的个体也成为了信息的主动传播者, 中国已经步入了公共外交的新时代。我们必须发展自己的整体公共外交战略,掌握国际通用的话语体系(黄友义,2011)。 公共外交是全民行为,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可能成为对外传播的主体,对中国形象的塑造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说讲好保定故事需要人人参与。全民公共传播能力与保定特色话语能力的提高是这项巨大工程的基础。
(2)全民话语能力的普遍提高
据统计,目前全球互联网上80%以上的网页使用英文。全世界半数以上的科技书刊和译著都使用英语,全球各国开设的国际广播电台也大都有英语广播。可见要想向世界广大受众介绍保定,最方便的语言是英文。提升英语能力是提升对外话语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说过去40年中国人迅速提升的外语能力帮助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迅速发展,今天中国人则需要利用外语乘胜而进,广交朋友,扩大发展(黄友义,2020)。中国对外话语权的提升要与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活动相互融合,尤其是外语教学活动。因为外语教学活动承担着如何把保定故事讲给外国人听的责任义务。保定故事要“走出去”,提高讲故事的叙事能力和表达水平很重要,讲什么故事内容更加最重要。
(3)话语体系内容的普及化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保定特色话语体系的基础工程建设,一方面要从话语体系的文本建设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使文本的受众普及化。黄友义(2020)指出我们需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帮助学生学会把中国介绍出去的教材上,而不是单纯沿用介绍外国文化的课本。2020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指出: 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在教材建设上应坚持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坚守中国文化的话语权,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内容的选择上,应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中,既要体现外交话语的自信心和民族性,又要注重外交话语的融通性和国际化。要寻找双方对话的共鸣点、最大公约数,求同存异、求同化异,实现中国特色、国际表达,达到民族性与国际化的高度统一(杨明星,2021)。这就要求外语教学内容的民族性与国际化相统一,要经过科学严密的选材,根据难易不同编入各级各类的外语教材中, 而不是随随便便拈来一些中国文化的内容就编进教材, 要考虑外国受众的接受程度,选取那些易学易记话语内容,易于中国学生把中国的故事用外语讲给外国人听,同时关注传统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摒弃唯有传统论,也要避免凡是现代的就是好的思想。因此,保定特色话语体系的内容应具有民族性、国际性、现实性和使用的广泛性。
结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保定特色话语体系建设既要重视传统文化,又不能忽略现代文明;既要强调顶层设计与总体战略,又不能忽略基础建设。“讲好保定故事,传播好保定声音”在二十一世纪新媒体高度发展的新时代有着新的内涵和规律,由于讲故事的主体人群和传播媒介的变化,要求传播内容与主题更加可敬、可信、可近,话语体系的整体框架更加真实、立体、全面。总之,构建新时代保定特色话语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重视基础建设,获得人民大众的认同、参与与支持,走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和个人协同联动的机制,才能有效推动保定特色话语体系的构建,大力提升宣传保定传播保定的力度,塑造保定在全国乃至国际舞台上的美好形象。
参考文献:
[1]陈先红.中华文化的格局与气度——讲好中国故事的元话语体系建构[J].人民论坛,2021(31):31-35.
[2]黄友义.疫情之后看外语和翻译的多与少[J].中国外语,2020,17(06):1+11-12.
[3]孟威.构建全球视野下中国话语体系[N]. 光明日报, 2014-09-24
[4]王芳.保定城市文化对外传播研究——基于驻保高校留学生保定文化认知调查[J].新闻研究导刊,2017,8(20):51-52.
[5]薛丽.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构[J].人民论坛,2020(34):97-99.
[6]杨明星,周安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建设的三维模式——以“和平崛起”为例[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4(01):19-23+127.
[7]杨明星.新文科时代外交话语学科构建与外语学科转型发展[J].中国外语,2021,18(04):1+8-11.
[8]杨明星,张琰.中英外交翻译中“政治等效”与话语平等辩证关系分析——从马戛尔尼使华到共建“一带一路”(1792-2019)[J].上海翻译,2020(05):24-29+94.
课题项目:2022年保定市社科规划课题“保定特色话语体系基础工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2096)。
[作者简介]:黄小芳(1970-),女,汉,河北易县人,河北金融学院 外语教育教学部教师,硕士研究生,教授,主要从事外语教学与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联系电话:13780225926
电子邮箱:1306627160@qq.com
联系地址: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韩庄乡金专路维多利亚夏郡小区55号 4-2-102
邮编:071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