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教育背景下县域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秦春婷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 南宁市 530022

摘要

本研究立足于县域特定的社会文化情境和高质量教育发展的目标重点,思辨县域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状况,构建其专业化发展的模式,对县域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进行研究,县域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结构特征,是一种涵盖师德师风、敬业态度、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职业素质结构。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正文


一、引言

在我国,党和政府部门始终坚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教育处于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所做的报告,进一步突出了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强调了建设教育强国这一核心目标,明确了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主线,提出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一根本路径。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指出了“构建优质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意味着我国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各级各类学校要以此为背景,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育改革的创新实践中来,把学校的活力充分激发和释放出来。[1]

特殊教育教师是特殊教育环境的创建者,课程的设计者,教学的实施者,沟通与合作的组织者,同时也是以研究为目的的学习者。这就说明特殊教育教师是一个多重的角色,其专业素养将直接影响特殊教育的实施效果,在特殊教育变革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国家主席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给予了特殊的关心和爱护。党的十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办好特殊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少年儿童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二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普惠性发展特殊教育[2]

2021 年 12 月 31 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十四五”特殊教育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 2025 年要逐步建立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的主要目标,其中明确提出了“十四五”专项教育提升行动[3]

教育部于 2022 年发布《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估指南》,对全国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划线”[4]。针对特殊教育资源布局不均衡的问题,《指南》明确,20 万以上人口的县(市、区)要自主创办一所特殊教育学校,通过规范化验收。这标志着我们的政府部门对发展县域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而发展县域特殊教育工作离不开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本研究在调研总结当前全县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着眼于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的特点和方向,在高质量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开展工作,为建立县域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培养机制提供借鉴。

二、县域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问题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考察了县域特殊教育学校30余所,80余位一线特殊教育教师,总结得出目前县域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有:

1.个别特殊教育教师缺乏基本知识,缺乏基本的特教岗位工作能力

目前,县域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大部分特殊教育教师缺乏一定的专业背景,许多特殊教育教师被普校“淘汰”,他们既没有从特殊教育专业毕业,也没有参加特殊教育岗位的培训,缺乏对特殊教育岗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2.特殊教育教师在教育、康复等领域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该县特殊教育对象由传统的三类残疾儿童扩大到多种类型的特殊儿童,如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智力障碍、孤独症、脑瘫、多发性障碍等。原来主要传授学科知识的教学,很难适应其特殊需求。这些孩子更多的需求是在教育、康复等方面。

3.缺乏专门的特殊教育教师培训机制,不能对特殊儿童提供有效的教育干预

我国特殊教育从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推广,但没有同步建立和发展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县域内特殊教育发展较晚,教育质量不容乐观,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县域内特殊教育发展较晚,教育质量不乐观,县域内特殊教育发展较晚,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县域内特殊教育发展较晚,教育质量不乐观。

4.缺乏督导,督导制度不完善

县域目前的特殊教育教师年龄结构偏年轻,工作经验缺乏,缺乏科学的督导,很多特殊教育教师反应有时候在处理特殊儿童的问题行为时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不是正确的,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判断以及少量的书本所学的知识。

(二)原因分析

1.目前县域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很大一部分都是没有接受过特殊教育或者特殊教育系统学习和培训的老师。

2.目前,全县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在教育、康复等领域的专业化程度仍有待提高,需要能为特殊儿童提供有效服务的专业人才,包括心理健康与辅导以及语言、运动、知觉康复干预等诸多领域。

3.县域特殊教育教师培训水平落后,更多的是依赖省市级的培训资源,也不会利用县域本土的培训资源。

4.县域特殊教育学校领导者缺乏督导的意识,更多地认为特殊儿童在学校只要平安无事就好了,没有掌握科学的特殊儿童观。

三、高质量教育发展背景下县域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县域特殊教育在高质量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也将步入提质增速的“快车道”,全面推进县域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或将成为县域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生长点和突破口。

1.高质量教育发展背景下特殊教育教师需要走向专业化发展之路

从十九次党代会提出“办好特殊教育”,到二十次党代会提出“加强普惠性发展特殊教育”,表明我国特殊教育正在向“追求公平、追求质量”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转变,“办好特色教育,办好特色教育”特殊教育政策从政策视野向可操作的目标发展,转变为素质的提升和制度的有效配套保障。[5]《行动计划》描绘了建立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的宏伟蓝图,以“适合特殊”为发展目标。为使特殊教育在新时期成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向特殊教育教师提出了新的发展使命。《行动计划》中关于“促进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结对帮扶共建,集团化特殊办学,营造特殊教育环境,促进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特殊”的规定,必然使特殊教育学校和机构在数量和类型上得到进一步拓展,而在数量和类型上,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支持。[6]

2.特殊教育教师的角色赋予其专业化发展新内容

特殊教育教师是特殊教育环境的创建者,课程的设计者,教学的实施者,沟通与合作的组织者,同时也是以研究为目的的学习者。 社会文化是“塑造”特殊教育教师角色的土壤,教师教育是“闻道”的特殊教育教师之道,实践与反思是“注魂”特殊教育教师的角色。特殊教育教师是“人本型”教师的统一,是“专业型”教师的统一,是“实践型”教师的统一,是“反思型”教师的统一。

特殊教育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的程度越来越重,种类也越来越复杂,因此要为多种类型的残疾学生提供教育、康复、职业等综合性服务,尤其是自闭症、多重障碍、严重发展性障碍等残疾学生。特殊教育教师就应该要懂得特殊教育和康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特殊教育理念,吃透新课标,主动参与学校的教学和课程改革

教育信息化 2.0 时代在优质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无论是普教、特教还是幼教。要求特殊教育教师在教学信息化、人工智能化成为内生变量的同时,全面提升教育系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特色教育教师要以信息化手段积极构建特色教育信息化教学环境、推进现代科技与课程深度专项和教学、加强智慧课堂建设。

3.高质量教育发展背景下县域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结构特征

在朝向优质教育发展的变革与发展中,结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标准》、《小学教师职业标准》、《幼儿园教师职业标准》、《特殊教育教师职业标准(试行)》[7],以及县域内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总结出四个主要方面的专业素养,即发展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教师职业要求是:教师应具备的一是教师在特殊教育中表现出的师德师风、敬业精神;敬业的态度,特教老师;特殊教育专业;特殊教育的特殊之处。

总之,特殊教育教师是在高质量教育发展要求下不断丰富的师德师风、敬业态度、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有机统一,并逐步演化为多层次、系统性的专业结构特征(见图 1)。这种结构的核心表现在特殊教育师资力量的专门化上;第二层是师德,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够做到普通幼儿一视同仁,特殊幼儿一视同仁,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为人处世的水平;第三层是职业态度,它涵盖了对职业的认识和理解,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对教育教学的态度和行为,共同构成了特殊教育教师在优质教育发展背景下的职业态度;第四层是专业知识,学生对知识通识性知识、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的发展,突出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知识的多重作用;最外一层是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应具备差异化评价能力,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教育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课程调整能力,班级管理能力,个别辅导与培训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

 

 

 

 

 

 

 

 

1 特殊教育教育专业化结构特征

四、县域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完善教师资格证认证制度

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条件是要拥有教师资格证,特殊教育亦不例外。然而我国目前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认证制度仍有待完善,部分省份甚至没有开放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认证的通道。除了取得教师资格证之外,还对特殊教育教师实行严格的职业准入,可以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地位,推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改革专业培养和培训模式

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特殊教育专门人才,还要培养特殊教育普及型人才,专门人才的培养需要对特殊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进行改革,对一些文理学科的知识也要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在特殊孩子身上应用以上两类知识。

(三)提供专业发展平台

县域教育机构可以在学习平台上在线学习一些特殊教育相关的知识,学校和机构可以利用教师发展模式的优势,利用本地的方法论视角,利用已建成的几大开放式网络课程网站,为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之间建立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交流的机会。

(四)激发成就动机的根本动力,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成长

每个人的成就动机因为各方面的差异而有不同的层次。具体地说,就是能及时给特殊教育教师提供一面指导他们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及时、准确的“镜子”;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目标,适当进行自我职业发展规划,为特殊教育教师提供合适的“靶子”;学会观察特殊儿童,与特殊儿童互动要拥有一双发现特殊儿童之美的“慧眼”;因材施教,根据特殊儿童的差异性寻找适合特殊儿童的教学策略,并进行反思,提供给教师一架可攀登的“梯子”。

(五)用情感手段激励特殊教育教师热爱教育事业

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女教师,这也是目前中小学学校的共性,这是一件有利有弊的事情。女教师相对男教师来说更具备亲和力更有耐心,但是女教师肩负着家庭和事业的双重重任,再加上她们大多具有感情细腻、自大好胜的天性于是,管理特殊教育就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学会用情感艺术,走近每一位老师的心灵,探求她们心理需求,努力做到以情感人,以爱换心,对特殊教育老师敬重、体贴、关爱

五、结论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到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立,本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县域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存在以下问题:部分特殊教育教师对特殊教育岗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缺乏;特殊教育专业师资力量在教育、康复等方面的业务水平需要提高;缺乏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专门机制,无法对特殊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干预;监督不力,监督制度不完善。要促进县域本土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可以从以下路径实现:① 教师资格证认证制度的完善;② 专业培养、培养方式的改革;③ 提供专业平台进行开发;④ 从根本上激发出成就的动力;⑤ 推动特殊教育老师的专业化成长,开拓特殊教育老师的专业眼界;⑥ 激励特殊教育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手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5556991.htm,2022-11-03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5721685.htm,2022-10-25

[3]

    [4]王雁.强化特殊教育教师落实"指南"的职责与担当[J].现代特殊教育.2023(11)

[5]邓猛,张玲,张瑶.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我国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话语分析与逻辑演进[J].中国特殊教育,202301):3-9

[6]萧胜南.聚焦两项主责,全力推动特殊教育普惠发展[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23(05):34-35

[7]徐恩秀,杨旻旻.教师资格“国考”之困惑与出路——兼议高等院校师范教育改革》[J].教师发展研究.2018(04):5-10

 

 

附:作者信息

 

作者:秦春婷,讲师,应用心理学硕士学位

工作单位: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电话:15610118820

邮箱:542119815@qq.com

课题支持:

1.2022年度广西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背景下广西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编号:2022KY0953;

2.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特殊教育专项课题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广西学前融合教育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编号2023ZJY1122

项目研究:2021年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程思政研究项目《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院校特殊儿童心理学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编号2021YZKCSZA02

 

 

作者简介:秦春婷1988年,女,广西博白,研究生,副院长,研究方向::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融合教育
通讯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民族大道77号   邮编:530022
电话:156101188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