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和合 ”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黄小芳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

摘要

“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重要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其当代价值体现在“和合”文化作为“元话语”母题的国际传播潜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源泉,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柱。传承和发展“和合”文化,对于维护世界和平,解决世界争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世界永久和平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和合”文化, 当代价值,世界意义

正文


“和合”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对内对外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建构和谐社会秩序和推动国际友好往来的重要价值认同体系。[1] “和”就是“和谐”的意思,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和”本身也包含了“合”的意思,指的是由相和的事物融合而产生新事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为了突出这一点,就在“和”后面加了“合”。在对外传播的实践中,“和”文化与“和合”文化都意指同一概念,所对应的英文就是“Harmony”。“和合”文化在唐代就有和合二圣的典故传送,据说姑苏城外寒山寺就是 和合二圣修成正果的所在地。徐悲鸿的儿子徐庆平的画作和合二仙作为礼物送给访问大陆的连战,预示两岸兄弟,应当和合,而不是敌对。[2] 和合文化的历史溯源与思想内涵的剖析,以及其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深入挖掘,是促进中国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根本。

一、 和合文化的历史渊源

中国的“和”文化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以儒家、道家和墨家为代表的哲学流派,也渗透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历史故事和宗教传统中。

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了“和”的重要性。“礼之用,和为贵。”(出自《论语ž而学》)。孔子认为,礼的真正价值在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强调礼的作用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谐。孔子对于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认识体现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论语ž子路》)。君子总是能够保持和谐,但同时尊重差异,而小人追求表面的和谐,却不能容忍差异。“克己复礼,为国之本。礼,国之干也; 和,国之纪也。(出自《论语ž尧白》)”,表明孔子认为维护国家秩序的根本在于克己复礼,而“礼”是国家的支柱,“和”是国家的章法,在国家治理中,“和”至关重要。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和”文化,他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千古名句,在解释天、地、人三者的关系中特别强调了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才是一切成功的法宝。[3] 通过这些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了“和”的重要性,认为和谐是维护社会秩序、人际关系和道德品质的关键。这些思想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和”文化的重要思想来源。

道家庄子则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比如“天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自《道德经》)”,意思是说人们在大地劳作生活,生息繁衍; 大地依据上天而寒暑更迭,孕育万物; 上天则依于大“道”运行变化,安排时令;大“道”则依据自然规律,成其自然。所以老子强调“道”是万物和谐共生的基础,宇宙万物的本源。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要尊重自然规律,顺其自然。子提出 ,主张生存之根本社会的基础强调人内心的宁静和自由,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墨子渴望建立和谐社会,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强调人们应该互相关爱、互相利益,实现和谐社会。 这既是墨家“和”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墨家思想中本质的价值观。 “兼爱”指的是一种博大无私的爱。 墨子相信“和”可以调节社会、家庭的和谐安定,也可以和解父子、兄弟之间的矛盾,能够使情感重归于好,人们还可以通过爱自己到爱他人来增进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氛围。[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历史故事和宗教传统中,也充满了“和”文化的思想。 例如《诗经》中的“和鸣”、“和谐”等词汇,以及《易经》中的“和顺”、“和平”等观念,都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和谐生活的向往与“和”文化的价值追求。

到了秦时期文化开始形成不同流派中国始崇尚文化文化的,他们动了思想的流与成了文化文化不断创新民族精神文化的一部分[4]

  和合文化的思想内涵

中国“和”文化被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包含了和谐、和平、和顺、和合等多种内涵,“和”文化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中国古代社会对美好愿景和价值的追求。此外“和”文化还强调个人内心的和谐,主张修身养性,平衡内心。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家和万事兴”的广泛流传便是佐证。 另外协和万邦指的是国与国之间和谐相处,美美与共。习近平总书记系统地梳理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和合”文化历史脉络,阐释了中华“和合”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 即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等四个方面。[5]

本文作者将从另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解释 “和合”文化的思想内涵。

1.所谓和谐,即是平衡(balance),全面客观,而不是走极端。《易经 乾卦》中有一个经典的寓言故事,叫“亢龙有悔”,讲的是当龙飞到很高的天空时,由于空气变得稀薄寒冷,它会窒息摔下来,从而后悔不该飞到那么高!这个习语故事主要是劝诫人们:极端的状态总是不能长久。老子的《道德经》也说过“物壮则老”, 就是过分强壮的东西总是容易走向衰亡。

2010314日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的发展不会影响任何国家,中国不发达的时候不称霸,中国即使发达了,也不称霸,永远不称霸!”总理的话就充分体现了“和合”文化中的这一永远不走极端思想。人体最佳生命活动状态在《黄帝内经》中的概括就是是阴阳平衡,保持住了这个平衡,人就不容易生病,这也是“和合”文化的体现。

2. 和谐就是合理,适度(appropriateness),在合理范围内的协调与融洽,和谐与平衡。“和合”文化中蕴含着我们善于用协商、协调的方法处理问题,但是它是有边界的,是在合情合理的范围内的处理方式,并非在特殊情况下,我们还会恪守这个原则。中国有句老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面临非正义的欺负、压迫、侵害甚至侮辱等面对对抗性的矛盾,勇敢的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为自己的权益据理力争,绝不屈服的,其实这就是“和合”文化中适度原则的体现。

中庸是孔子儒家所推崇的最高德行。“中”指言行没有过或不及的状态或标准。凡事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或达不到这个限度都是不可行的。进而理解中国的“中”字也都内涵了“和合”文化的这层含义。待人接物应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有孔子的儒学,也有指导对敌斗争的《兵法》。譬如,面对挑衅祖国主权问题时,中国政府一般首先选择和平谈判解决问题,但是,为了捍卫本国的主权、领海和岛屿的完整性,在需要的时候,也要坚决进行斗争 梅西香港之行(2024.2.4)对中国球迷的不合理冷漠对待,伤害了中国人民对世界足球先生追捧痴迷的炽热的情感中国大量网民自发地脱粉,杭州市体育局官宣取消今年3月的阿根廷杭州行,中国足协暂停与阿根廷足协的合作,足协官网删除关于梅西的新闻与照片等,都是梅西的行为超出中国文化中“适度”原则引起的。

3. 和谐就是适宜,适应。“和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定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产物,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和合文化在发展进程中,一定是不断顺应社会现代化发展,并不断进行着创新性转化或变革的。比如“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是古代社会妇女求得婚姻家庭和谐的传统旧观念,在现代社会人们崇尚的是“家和万事兴”,这里的“和”是家庭内部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促进,才能有家庭兴旺发达之景象。

清朝政府为了一味求和,签下了很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种屈辱性求和早就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目前我国政府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也都充分体现了中华“和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非一成不变的。正如张举文教授对传统文化的科学论述:传统是具有内动力而不断变化的,不是静态的。在每一个传统内都具有两个因素,即有效性(validity)与生力(vitality)。两者会根据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彰显各自的功用,使实践者为顺应存在的需要而对该传统做出舍取、复兴与创新。[6] “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就是以“和合”作为核心价值,是习近平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站在新的时代制高点,以全球视野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考为人类和平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7]

三、  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

1.“和合”文化作为元话语在国际传播中的潜能巨大。“元话语”(metadiscourse)被定义为一切话语生产与传播实践的基础观念,可以成为我们理解全球信息与文化传播格局、探索本国国际传播实践突围路径的理论认识出发点。[8] 中国与欧美国家在国际传播场域的复杂关系的本质,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两种传播体系所依托的元话语之间的本质矛盾。[9]

在国际传播领域,元话语指为所有的话语表达提供一种文化上的模板母题,即所生产的内容和观点具有某种深层历史逻辑的一致性。比如欧美主流媒体把平等”“民主这样的概念作为一切话语表述的母题 和合文化作为中国国际传播的元话语有着比其他核心价值表述更加具有有效性和生命力。比如24字“核心价值”,不能满足中国话语体系应具有的“中国特色”,因为“富强”“民主”“自由”等概念可以被任何国家所采用。[10] “元话语”必须是在体系中享有特殊地位的价值词,能在范围广泛的各种条件下为话语社群成员提供动机的最终凭依。[10] [11] “和合”就是处于最上层的“核心”价值词,以往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词的表述可以成为各种等级化“价值阶”概念。比如说“孝”就是“和合”文化中的家庭和谐的内容;“自由”可以划分为个人追求内心和谐的一种境界。因此“和合”作为元话语母题,具有统领价值体系的作用,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体中举足轻重。

2.“和合”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源泉。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年久而不衰,关键在于它的思想精髓,“和合”能够把一个民族的精气神凝聚在一起。 自古以来,“和”思想、和谐精神就已经溶于中华儿女的文化血脉中。 精神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国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思想支撑,是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

[1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以处理好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为目标;而科学文化建设面对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这两个方面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和合文化蕴含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财富。“和合”文化中“尚和合”“求大同”“天人合一”等思想是一个民族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柱,是物化年代所表达的时代诉求。这些思想不受时代的限制,适应政治、经济发展,助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提高人民的文明素养和道德水平,为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持续不断的精神文化动力。

3.“和合”文化的特质是坚定国人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柱。中华五千年文明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提倡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体现了中华“和合”文化包容、融合的特质。在当代中国,和合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广大国民用家和万事兴, 和气生财的“和合”思想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和合”文化支撑中国不断向前发展。和合文化是中华文明特有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别于西方文化的标志。

随着全球信息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中华文化的主流思想受到不断冲击,“和合”文化面对异质文化的涌入,尤其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由于国人对外来文化有着极大的包容,才使得改革开放政策成功地在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同时由于“和而不同”的文化底蕴与思想认识使我们意识到在接受不同文化的同时,必须增强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进一步做到坚定文化自信。

四、和合文化的世界意义

1.“和合”思想是解决世界矛盾冲突的有力武器。2023310日,一个震惊世界的世纪大和解在中国北京成功达成。 属于不同教派,原本世仇相恶的中东国家沙特与伊朗,在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倡议下,握手言和,开启睦邻友好的发展模式。这是中国“和合”文化价值理念,对世界做出的一次伟大贡献的典型案例。王毅同志说,这次北京三方对话,是中国领导人有力践行“全球安全倡议”的一次成功实践。

2023117日和合文化全球论坛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举行。日本前首相、东亚共同体研究所理事长鸠山由纪夫演讲时说,和合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和”文化精髓,有助于引导饱受战火和纷争之苦的世界走向和平、稳定之路。面对当下严峻复杂的全球趋势和人道主义危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和平之心”,需要以“和合”文化中的“友爱思想”为指引,倡导各国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共存共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表示:“和合”文化蕴含着“天人合一”“尚和”“崇善”的价值理念,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尊重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坚持合作共赢和人文主义,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宗旨十分契合。本届论坛正值“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纪念。几千年来,古丝绸之路向世人展示了伟大文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成就,证明了东西方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对话、文化交融普遍存在。在世界矛盾冲突不断加剧的今天,全球文明倡议为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2. “和合”理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营造良好的国际和平发展环境,将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创造性地应用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之中,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以“协和万邦”的“和合”文化思想为精神基石。 [13] 

“协和万邦”是实现人类的永久和平与可持续发展作为最终的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拓宽了中华传统“和合”文化的实践途径,丰富了中华传统 “和合”文化的时代内涵,增强了中华传统和合文化的国际影响,成为国际社会共同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新时代全球治理的最新高度。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多次被列入联合国的相关文件,不断展露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中国方案的时代价值和世界影响力。

3. “和合”理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认识论基础。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能源问题日趋恶化,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全球变暖,能源枯竭等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世界性难题,正在威胁着人类文明的进程。然而,传统的价值观将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片面强调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观意识,在现代先进科技的推动下,人类无限制地开发、利用、消耗着自然资源,造成了资源进一步枯竭,生态系统进一步被破坏的局面。[14]

中华“和合”文化蕴涵着“天人合一”、“法道自然”的观念,在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习近平早在2005年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 绿水青山可以带来金山银山,但是金山银山换不来绿水青山。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倡议是中国解决世界人口面临的环境问题所做出的意义深远的贡献。

 

 

结语:中国“和合”文化源于中国古代文明,是具有国际传播生命力的元话语,是中国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精神支柱,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也是世界和平发展,解决世界矛盾冲突的有力武器。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发展“和”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课题项目:2022年保定市社科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22096

[作者简介]:黄小芳(1970-),女,汉,河北易县人,河北金融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教,主要从事外语教学与中国文化传播研究。

联系电话:13780225926

电子邮箱:1306627160@qq.com

联系地址: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韩庄乡金专路维多利亚夏郡小区554-2-102

邮编:071000

 

 

参考文献 

[1] 涂浩然,李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的认知图谱———基于文化与认同视角[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54-63.

[2] 陈立.合文化涵与[J].社会科学2018283- 92+158.

[3] 张立文.“的文化内涵[J].人民论坛,2013(28):26-28.DOI:10.16619/j.cnki.rmlt.2013.28.008.

[4] 金良年.孟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78.

[5] 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 外友好协会成立 60 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2014 5 16

[6] 张举文.传统传承中的有效性与生命力[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05):12-17.

[7] 温波.习近平的和合观及其世界意义[J].唯实,2017(06):18-22.

[8] 常江,狄丰琳.“和合文化观与中国国际传播元话语的构建[J].对外传播,2023(09):17-21.

[9] Hyland, K., Metadiscourse: Exploring interaction in writing , London: Continuum, 2005.

[10] 刘亚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权威界定与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价值内核的有效表述[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41(04):2-4.

[11] Kurlinkus W C. Crafting designs: an archaeology of “craft” as god term[J]. Computers and Composition, 2014, 33: 50-67.

[12] 李嘉琪,韩秀兰.中华和合文化的现代转化[J].现代交际,2022(07):107-113+124.

[13] 耿步健,张岩.中华传统和合文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精神根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2):1-9+22.DOI:10.13317/j.cnki.jdskxb.2022.011.

[14] 韩卫东,韩耀东.中华传统和合文化的当代世界意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8(01):122-127.

 

Contemporary Values and World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Harmony Culture

Huang Xiaofang

 Hebei Finance University, Hebei Baoding, 075101

Abstract“Harmony” culture i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 with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mportant contemporary values and world significance. Its contemporary value is reflected in the great potential of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Harmony” culture as the theme of “meta-discourse”, the ideological source of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spiritual pillar of Chinese people’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Harmony” cul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impact on maintaining world peace, resolving world disputes, realizing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promoting lasting pea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Key wordsHarmony culturecontemporary valuesworld significance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