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思考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孙洪学

山东省龙口市北皂学校

摘要

文章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合核心素养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等核心素养,使他们在不同领域具备批判思维、情感体验等能力。在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融合部分,阅读素养培养包括引导阅读策略、结合批判思维和情感体验等。写作素养培养则强调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和文学鉴赏的结合。此外,口语素养的培养也是关键,涵盖了训练技能以及口语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在实施教学策略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和策略调整,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教育、初中语文教学、融合与培养

正文


引言

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初中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塑造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核心素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等基本素养,使其具备批判思维、创新能力以及情感表达的能力。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成为教育者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让学生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还能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将核心素养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机融合,我们有信心培养出更具创造力和适应力的新一代人才。

一、背景概述

在当今社会,教育不再仅仅追求知识的传递,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等核心素养,使其具备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一)核心素养教育的概念与意义

核心素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不仅包括传统的文化素养,更关注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表达[1]。它倡导学生具备批判思维,能够理性分析问题,不盲从、不偏见。此外,核心素养教育也追求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情感表达是核心素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通过情感的投入,体验文学的魅力,增强情感共鸣和沟通能力。

(二)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使命。阅读素养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与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提升阅读效果。情感体验在阅读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学生通过对文本情感的感知,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是为了正确地表达思想,更是为了能够精准地传达情感和观点。创新思维与创意写作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跳出传统的框架,尝试不同的写作方式。

在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融合的过程中,课程设置和教学策略的设计至关重要。融入跨学科的素材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历史、科学等其他领域的知识。探究式学习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将核心素养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然而,正是通过这样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新一代人才,使他们能够自信地面对未来的各种挑战。

二、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融合

(一)阅读素养的培养

1 阅读策略与方法的引导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多种阅读策略与方法,如快速浏览、精读等,使他们能够更高效地获取信息。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帮助他们从海量信息中提取有用的内容,为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2 阅读与批判思维的结合

阅读不仅仅是信息获取,更是培养批判思维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促使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2]。培养学生质疑和反思的习惯,使他们能够辨别信息真伪,理性评价观点,从而在信息时代更具有判断力。

3 阅读与情感体验的融合

情感体验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情感去感知文本,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通过讨论、分享个人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情感的投入使学生更容易对文本建立共鸣,提升阅读的深度与广度。

(二)写作素养的培养

1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写作是语言表达的重要方式,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词汇积累、语法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准确地表达思想。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修辞手法、情感表达方式等,使他们的语言更加生动、丰富。

2 创新思维与创意写作

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意写作的关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思维,通过头脑风暴、联想等方式激发创意。创意写作不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语言的乐趣,提升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文学鉴赏与表达的结合

文学鉴赏与写作紧密相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情感、主题等要素,从中获取写作的灵感和素材。同时,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三)口语素养的培养

1 听说技能的训练与提升

技能的训练与提升在各个领域都显得至关重要。在语言交流中,口语技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它不仅是信息传递的途径,更是展现核心素养的窗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模拟情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练习实际对话;角色扮演则能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去体验语言运用。这些活动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逐步在言语交流中变得更加自信流利。总之,通过丰富多样的口语训练,学生的沟通能力将会得到更全面的提升。

2 口语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口语交流是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口语练习,如演讲、辩论等,培养学生自信地表达观点,提高语言交际的效果。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倾听和合作。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策略

(一)融入跨学科的素材

1 文学与历史、科学的结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跨学科的素材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本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教师可以选取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历史事件、社会背景,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内涵。同时,将文学与科学知识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提升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2 文化传承与多元融合

语文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认同感。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多元文化的融合,引导学生尊重不同文化、不同观点,培养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

(二)探究式学习的设计

1 提问引导与问题解决

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设计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自主提问和解答,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得以发展。

2 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安排

在课堂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3]。这种互动性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实践与体验相结合的活动设计

实践与体验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设计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问题,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同时,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抽象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升学习的实效性。

(三)个性化学习的关注

1 学习兴趣的引导与培养

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课程内容进行灵活调整。同时,通过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案例,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

2 学习风格的差异化教学

学生的学习风格各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差异化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例如,通过视觉、听觉、动手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教学环境中获得进步。

3 不同能力层次的任务分配

学生的能力层次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任务。对于高水平学生,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鼓励他们深入探究;对于较弱学生,可以提供更具支持性的任务,帮助他们逐步提升。通过合理的任务分配,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度的压力下进步。

总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的迫切需求。通过阅读、写作和口语等方面的培养,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思维、情感和沟通等核心素养。课程设置和教学策略的巧妙设计将核心素养与语文教育深度融合。跨学科素材的融入丰富了学习内容,启发学生多维度思考。探究式学习的实践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锻炼问题解决能力。总之,初中语文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创新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有力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策略,我们能够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未来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思考[J].世纪之星—交流版, 2021(15):0013-0014.

[2] 樊龙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思考[J].爱情婚姻家庭:教育观察, 2020(6):1.

[3] 马吉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思考[J].学周刊, 2020(31):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