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作文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刘泽玉

宜章县教师发展中心 424200

摘要

本文以“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为指导,探讨作文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分析现行作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作文教学模式。该模式将教学、学习和评价融为一体,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文章详细阐述了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策略,并通过实际教学案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关键词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作文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正文


引言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的作文教学却面临着一些困境。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注重写作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写作结果,而忽视了写作过程和学生的思考能力。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将教学、学习和评价融为一体,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现行作文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教学方式单一,注重写作技巧的传授

现行的作文教学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教师通常过多地注重传授写作技巧,而缺乏对学生写作能力的综合培养。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往往着重于规范的写作结构、词汇和句式,以及写作技巧的训练,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往往难以在忙碌的教学进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个性化指导,导致学生在写作中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们在遵循老师传授的套路和模板的同时,缺乏对自身情感和思考的深度表达,使得作文内容流于表面而无法触及内在的学习和情感体验。

这种单一注重技巧的教学方式往往让学生们产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写”、“形式大于内容”、缺乏真情实感的作文现象。教学目标更多地集中在考试应试的技巧性、模式性层面,而非对学生内心的启迪和情感的引导。而且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们容易失去对写作的兴趣,将写作视为一种机械性的应试行为,而非一种真挚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

(二)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写作能力培养不足

现行的作文教学存在着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写作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知识和技巧的对象,缺乏在写作过程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规范和标准化的写作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表达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往往直接给出写作题目和范例,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作文,缺乏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写作主题和表达方式的机会。

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还表现在教学中缺乏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缺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引导和培养。作文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对于思想、情感和人生体验的深刻思考和表达,导致学生对于写作的参与度和热情不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往往停留在表面的语言应用和写作技巧层面,缺乏对内在情感和思想的深度挖掘和表达,使得作文缺乏个性和深度。

写作能力的培养不足也表现在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表达的能力。在现行的作文教学中,重视的更多是规范的写作结构和语言技巧的训练,而学生缺乏自主选择写作主题和构思文章结构的机会。

(三)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忽视了写作过程和学生的思考能力

现行的作文教学存在着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忽视了写作过程和学生的思考能力的问题。在传统作文评价中,往往是基于作文的结构、语言表达和逻辑等方面进行评价,而较少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考过程、观点的独立性和深度,以及对于所写内容的引申和发散能力。评价方式的单一使得学生在写作中更注重结果而非过程,过分关注得分而忽略了写作过程的价值,导致学生缺乏对写作过程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此外,评价方式的单一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功利性的写作倾向,他们更倾向于去满足标准化评价的要求,而缺乏对写作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探索,缺乏对自己独立观点的坚持和表达。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也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写作的自信和创新性,他们在写作中更注重得到教师和标准化评价的认可,而忽略了对自我的认知和表达。

二、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作文教学模式构建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构建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作文教学模式,首先需要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需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而非仅限于传授写作技巧和规范。教学目标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思想、情感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写作过程,发挥创造性思维,表达个性化观点和见解。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以及跨学科综合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在写作中展现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创意,让他们的作文不再是简单的应试性写作,而是真正具有思想深度和表达力的作品。

此外,教学目标的设定也需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积累素材,不断提升写作能力。最终目标是培养一个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学生群体,而不仅仅是培养他们的应试技巧。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作文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写作过程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写作主题、构思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使得作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当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勇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教学内容的设计还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例如开展讨论、写作实践、作业分享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各种话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帮助他们形成独立见解并将其表达出来。同时,也可以通过篇目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来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培养他们的创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的设计还应注重融入社会现实和跨学科素材。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和学科知识,设计相关的写作内容,让学生在写作中不仅仅关注个人情感和体验,还能够关注社会现实、人文历史等内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作文教学模式中,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方法应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其展现创造力,并促进其全面发展。首先,应当推崇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启发式教学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对作文教学的积极参与度。

其次,也应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互相批评或共同撰写作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相互学习的氛围,同时也能从中获得不同角度的灵感和启发。

此外,在作文教学中还应该尝试项目化教学的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展开有关特定主题或议题的综合性写作项目,使学生在写作中发挥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提升其综合素养。

三、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作文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作文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一个核心的实施策略。教师应当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首先,教师应成为学生写作过程的引导者。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教授写作技巧和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思考和表达方式,帮助他们形成独立的写作风格。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问、表达疑惑,并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提供适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升写作能力。

其次,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需要设计并组织各种学习活动,如课堂讨论、写作工作坊、同伴评审等,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学习。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写作环境中实践所学知识,提高写作技能和创新思维。

此外,教师还需要在评价环节发挥引导和组织的作用。教师应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同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理解和反思评价结果,帮助他们从中获得宝贵的反馈,进一步提升写作能力。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作文教学模式实施策略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一个核心环节。学生应当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通过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意识。首先,学生应主动参与作文教学过程。这意味着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写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和探索。通过主动参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其次,合作学习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等方式,学生能够相互学习、交流和分享写作经验和想法。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此外,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是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重要方面。学生应当学会分析和评估不同的观点和论据,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观点和见解。

(三)评价方式的改革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作文教学模式实施策略中,评价方式的改革是一个关键环节。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最终作品的结果,而忽视了写作过程和学生的思考能力。首先,应当注重写作过程的评价。写作不仅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考、探索和修改过程,通过观察、记录和反馈学生的写作过程,全面评估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进步。

其次,应当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通过这些评价方式,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获得反馈和指导,提高自我反思和自我改进的能力。同时,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也能够更好地发现学生的潜力和问题,为教学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此外,评价标准也应当进行改革。评价标准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不仅仅是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教师可以通过设定开放性的写作任务和问题,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力,并在评价中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指导。

四、实际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核心

在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作文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关键一步。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核心,旨在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展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形成有个性的写作风格。此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观察生活、理解社会、表达思想。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写作过程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结合学生实际,以提高写作能力为主线,注重写作过程和思考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如合理安排材料、运用修辞手法、构思新颖等。其次,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实施:多样化教学手段,多元化评价方式

在实际教学中,应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如讲解、示范、讨论、实践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多元化评价,既注重学生写作成果的评价,也关注写作过程和思考能力的评价。可以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公正。

五、总结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作文教学模式,通过实际教学案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该教学模式,以促进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恬静.教学评一体化作文课堂的几点做法[J].学语文,2024,(03):59-61.

[2]杨绮璇.--评一体化视域下初中语文共生写作教学路径探究——以2023年广东中考作文为例[A]广东教育学会2023年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四)[C].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23:7.

[3]殷霞.“教—学—评”一体化的作文教学策略浅谈——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3,(22):12-14.

[4]张迎春.写修改评一体化作文教学模式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2010,(10):51-5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