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博物馆教育中的多元化体验
摘要
关键词
博物馆线上铜镜展览 美术单元课程 拓印
正文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习主席的讲话,指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重大影响和必要性。
博物馆,凝结着人类的历史文化,我们国家的博物馆里面有着说不尽、探不完的优秀文化,它具备超强的教育作用,它更是学校之外的第二课堂。遍览地方博物馆的璀璨文物,感受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既骄傲着我们的历史,又启迪着我们的未来。这是历史赠予我们的最好礼物。因此,增强博物馆教育的意识,参与并共同推动国内基础教育的改革,作为教育者责无旁贷。
地方博物馆具有很强的本地特色,承担着这片土地各种记忆载体的收藏、研究与阐释的职责,让小学生从小学起、从小了解以此增进孩子们对这片土地的理解和热爱。走进九江博物馆,让家乡的文物活起来,通古今,少年强,这是就是我们这次课题开展的的初心和使命。九江博物馆蕴藏丰富、种类繁多,史料详实,故事鲜活,意义深远,具有很强的鄱湖特色。以它为载体,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带孩子们深入走进家乡的记忆中去,增进孩子们对这片土地的情感,更能培育出强烈的爱国爱家的情怀。
在九江市博物馆中,不但有许许多多的线下展览,还有很多的线上展览,让我们解除时间与空间的距离,随时随地系统的欣赏艺术珍品。但是作为小学生,面对这些文物,既陌生又遥远,他们又应怎样看,怎样了解呢?带着这些问题,本次我们开展了以九江博物馆铜镜展为主题的美术大单元课程,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总结经验。
线上资源 | 学习内容 |
| 九江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了解九派人文。 |
博物馆”公众号
| 了解它与九江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线上展览《皓月流光 镜耀千秋》铜镜系列展。 |
一、选题思考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古往今来,人们总是赋予了镜许许多多的含义,有圆满、完美、榜样等等寓意。在九江市博物馆的线上有这样一处展览:《皓月流光 镜耀千秋》铜镜展,此次线上展览分期展出了九江市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精品铜镜。年代从战国至明清、时间跨度长达两千多年,纹饰精巧、制作精良。让我们了解九江市历史文化的同时,窥见一角九江民众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把这份文化的传承传递给现在的学生们,让他们在博物馆敞亮的文化客厅里,与历史对话、和艺术交流。
学生年段:四至六年级
二、教学设计
铜镜是古人日常生活中的常备用具,中国铜镜的发展渊源流长,早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中就已出现,后经商、西周、春秋,在战国得以发展,至汉唐繁荣辉煌,又延续到宋元明清,直至近代被玻璃镜所取代。当今社会的孩子距离铜镜时代过于遥远,为了拉近铜镜与孩子们的距离,我选择运用仿制铜镜,让学生用手摸一摸,用眼睛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我采取了美术新课标提出的大单元式教学法。将课程的构成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怀古思今,赏析铜镜
第二部分:寻找最美铜镜,走进博物馆
第三部分:体验升华,铜镜拓印
首先来看第一部分:怀古思今,赏析铜镜
(一)前置性学习
通过老师推荐的相关知识链接或学生自己查询,思考以下问题:
1. 在古代,铜可以用来做什么?
2. 猜一猜,这是什么物件?
3. 你对铜镜有着怎样的疑惑?
(二)课堂赏析与交流
1 赏铜镜——知历代铜镜变化与传承
不同时期的铜镜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从萌发时期的古拙简朴、春秋战国的精巧轻灵,到汉唐的丰富奇异再到后期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汇聚传承,延续至今。博物馆中的线上展览,已经将其归类并提供了高清的图片,便于教学。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猜一猜、连一连等游戏,让学生给不同时期的铜镜进行归类,并说说之所以这样归类的原因,从而自主发现其内在发展规律。
2. 析《月宫镜》——明铜镜结构与寓意
这类镜纹以民间广为流传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为题材。菱花形、圆形皆有。内区似为月宫,镜纹中部饰一桂树,右为嫦娥振秀起舞,左为捣药玉兔下方有一蟾蜍跳跃。菱花瓣内为浮云文。通过重点赏析一枚铜镜,引导学生了解,原来铜镜是有其内在结构的,可以将它大致分为镜钮、内区、外区、镜缘等。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不同纹样的铜镜配上一个词或一句画等。
接下来,来到大单元第二部分:寻找最美铜镜,走进博物馆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进馆观展与老师的教授往往是割裂开来的,教师教授的很详细,但学生一进入展览中,仍然是走马观花,不会赏、不会析。因此在此次大单元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来到九江市博物馆,让学生再一次对照实物,学习了解铜镜之美。我将制作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从而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拍照等形式收集最生动、精美的铜镜作品。
最后,第三部分:体验升华,铜镜拓印
“如此精美的图案,要是能将它带回家给我的爸爸妈妈还有小伙伴们看看就好了”相信每一个孩子,内心都有这样一个小幻想,今天老师就来帮你们实现这个梦想,那就是——拓印。拓印虽然是一项古老的技艺,但它却是现代科技都无法涵盖的技艺。它能够将事物原大原貌的进行刻录下来,就好比是古人的照相机。需要准备的材料有:仿古铜镜、拓包、宣纸、墨汁等拓印材料。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学习拓印技艺,总结归纳拓印的基本步骤:喷、铺、打、拓。
1 2 3 4
三、经验总结
小学阶段的孩子,首先要拉近他与文物之间的距离感,用他感兴趣的方式吸引他的注意力,可以是用仿制品让他摸一摸、看一看,又或是将静态的文物拟人化,让他活起来、动起来、说出来,甚至还可以添加上自己的想象,变成属于自己所理解的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
在传授新知的过程中,不能够一味的输出、讲授,而是以游戏的方式引入,并从玩解决问题,寻找到问题的答案。
小学阶段的孩子,对艺术有着天马行空的理解与创造,应当保护他们对艺术作品理解的独特性,形成百花盛开的态势。
本次铜镜系列课程既有精妙课堂,又以行走的博物馆走进校园的形式拉近了学生与博物馆的距离,传递了教学新方法,更新了教育新理念,探索了课堂新模式,对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