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戚家军海防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价值
摘要
关键词
戚家军;海防音乐文化;独特魅力;价值
正文
2024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L2024Z05100786
引言
自古以来,音乐便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抒发情感、传递信息,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和一个民族的精神。戚家军作为明朝时期一支声名远扬的抗倭劲旅,在保卫海防、抵御外敌入侵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戚家军海防音乐文化,更是作为其军事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和不可磨灭的价值。在当时动荡的历史背景下,倭寇频繁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戚家军挺身而出,以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和严密高效的军事组织,给予倭寇沉重打击[1]。而海防音乐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成为了激励士兵斗志、协调军事行动的有力工具,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本研究旨在填补对戚家军海防音乐文化研究的薄弱环节,通过系统的分析和深入的探讨,全面展现戚家军海防音乐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以期为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一.戚家军海防音乐文化的历史渊源
(一)戚家军的组建与使命
戚家军,又称义乌兵、浙军,是在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由参将戚继光在浙江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工组建而成的精锐部队。其组建的主要目的是抗击当时肆虐东南沿海的倭寇,保卫国家海疆安全。戚家军以其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和百战百胜的战绩,在平倭斗争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建立了伟大的功绩,被誉为明朝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常胜军队。戚家军的主要任务是巡逻海防,抵御倭寇的侵扰;主动出击,深入敌后,打击倭寇的巢穴;配合其他部队,进行联合作战,共同维护国家海疆的安全。戚家军在海防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明朝的海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当时海防背景下音乐的产生
在明朝的海防背景下,音乐的产生与当时特殊的海防环境和需求密切相关。首先,海防的特殊性要求士兵们具备高度的纪律性和战斗力,而音乐作为一种激励和鼓舞人心的力量,可以有效地提高士兵们的士气和战斗力。因此,戚家军在训练和作战中,经常运用音乐来激励士气,增强战斗力。其次,海防的艰苦性和单调性也使得音乐成为士兵们生活中的一种调剂和慰藉[2]。在漫长的海防巡逻和战斗中,士兵们面临着孤独、疲惫和危险等挑战,而音乐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和娱乐方式,可以有效地缓解士兵们的心理压力和疲劳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战斗力。
(三)音乐文化的形成因素
戚家军海防音乐文化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军事、社会等因素。明朝政府对海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为音乐文化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障。政府通过加大投入、提高待遇等方式,激励士兵们积极参与海防事业,同时也为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其次,军事训练和作战的需求是音乐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戚家军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和作战实践,形成了独特的军事文化和战斗风格,而音乐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军事训练和作战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也为军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最后,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音乐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明朝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随着海上贸易的繁荣和海外文化的传入,也为音乐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元素和灵感。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戚家军海防音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二.戚家军海防音乐的艺术特色
(一)音乐的形式与体裁
戚家军海防音乐的形式多样,既包含了鼓舞士气的军乐曲,也有庆祝胜利的歌曲和乐曲。从体裁上看,既有传统的民族音乐体裁,如鼓吹乐、民间小调等,也有专为军事活动创作的特殊体裁,如《戚家将军令》、《将军得胜令》、《凯哥》等。这些音乐在戚家军的军事生活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提振了士气,也反映了当时军事文化的风貌。
(二)旋律与节奏特点
戚家军海防音乐的旋律线条通常激昂、热烈,充满了力量和斗志。旋律的走向多变,时而高昂,时而低沉,与军事活动的节奏紧密结合。节奏方面,戚家军海防音乐注重铿锵有力、紧凑有序的节拍,以快速有力的节奏为主,能够迅速点燃将士们的战斗热情。同时,在部分乐曲中,也会采用慢节奏或渐变的节奏形式,以表现深沉、悲壮的情感。
以《凯哥》为例:
《凯歌》是戚继光所作的一首军歌。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家军攻克横屿,凯旋回师。当时正值中秋,军队露宿野外且断盐和酒已达8天,将士们思乡之情渐起。戚继光为安抚部下,即席口述了这首《凯歌》,并教全军将士唱和,以歌代酒激励士气。
歌词内容如下: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这首歌具有以下特点:
鼓舞士气:强调万众一心的力量,可撼动群山,激励将士们团结一致,共同抗敌。
强调忠义:突出忠诚和义气的重要性,使将士们充满气势。
体现军纪:明确指出违反军法将失去自由,申明了号令严明、赏罚有信的原则,让将士们知晓纪律的严肃性。
保家卫国:表达了上报天子、下救百姓的决心,以及杀尽倭奴、建立功勋的愿望,体现出戚家军的爱国精神和战斗目标。
从文学角度来看,《凯歌》的辞藻朴实却不失豪气干云。它的语言简洁明了,易于士兵理解和传唱,能够有效地传达军令纪律,同时也能激发将士们的斗志。其风格威武雄壮,节奏规整且具有传统韵味,很好地体现了戚家军的军威和气势[3]。
《凯歌》反映了戚家军面对侵略者誓死捍卫国家安全以及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坚强意志,它不仅在当时起到了鼓舞士气、团结军队的作用,而且流传后世,成为了戚继光抗倭事迹的一个重要象征。
(三)乐器的运用
戚家军海防音乐中使用的乐器多种多样,既有传统的民族乐器,如大杆号、鼓、箫等,也有从西方传入的军乐器。其中,大杆号(又称“喇叭”)是戚家军海防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它结构简单,但音色高亢、粗犷,能够发出震撼人心的声音,是提振士气、传递号令的重要工具。鼓则是另一种常用的乐器,其节奏明快、有力,能够迅速点燃将士们的战斗热情。此外,箫等民族乐器也常用于戚家军海防音乐中,为乐曲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民族色彩。
三.戚家军海防音乐的文化价值
(一)历史价值
戚家军海防音乐的历史价值在于其为后人提供了深入了解明朝中后期社会、军事状况的重要窗口。通过对戚家军海防音乐的研究,我们能够窥见当时社会的风貌、人们的情感以及军事活动的紧张氛围。这种音乐不仅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海防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揭示了军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民族精神。因此,戚家军海防音乐对于研究明朝历史、社会生活和军事战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二)文化价值
戚家军海防音乐在丰富民族文化、传承军事文化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这种音乐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它融合了中华民族的音乐传统和军事特色,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音乐风格。戚家军海防音乐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正气、勇气和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在抵御外侮、保卫家园过程中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这种音乐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戚家军海防音乐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为后人研究和传承音乐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三)教育价值
首先,这种音乐可以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通过欣赏和学习戚家军海防音乐,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奋斗历程和民族精神,从而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其次,戚家军海防音乐也可以作为军事教育的重要资源。通过对这种音乐的学习和研究,人们可以了解古代军事文化的精髓和军事战略的运用方法,对于提高现代军事素养和国防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戚家军海防音乐还可以作为音乐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通过欣赏和学习这种音乐,人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和历史传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戚家军海防音乐的现实意义
(一)对当代军事文化建设的启示
戚家军的海防音乐为当代军事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首先,它彰显了军事与文化的紧密结合。在戚家军的军事实践中,音乐被赋予了鼓舞士气、协调行动等多重功能,成为了军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启示我们,在当代军事文化建设中,应注重将文化与军事训练、战斗精神培养等紧密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军事文化体系。其次,戚家军的海防音乐体现了深厚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这种精神是戚家军能够在艰苦环境中坚守海防、保卫国家的重要支撑[4]。当代军事文化建设中,也应注重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官兵的爱国热情,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戚家军的海防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对于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戚家军海防音乐的挖掘、整理和传播,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和了解这段历史。这不仅可以为当地带来经济收益,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同时,将戚家军的海防音乐与现代旅游元素相结合,可以开发出更具吸引力和创新性的旅游产品。例如,可以推出以戚家军海防音乐为主题的音乐节、音乐会等活动,吸引音乐爱好者和游客的参与。这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还可以提高文化旅游的层次和品质。
(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戚家军的海防音乐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这些音乐作品记录了戚家军保卫国家的英勇事迹和深厚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音乐作品,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此外,戚家军的海防音乐还具有激励人们奋进向上的作用。在当下社会,这些音乐作品仍然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鼓舞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因此,弘扬戚家军的海防音乐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五.戚家军海防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传承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第一,传承人才匮乏。历史上,由于戚家军海防音乐的独特性和专属性,其在社会大众中的普及度并不高,且受限于历史时代的特殊性,相关的音乐技艺和艺术表现形式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曾一度鲜为人知,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戚家军海防音乐文化才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开始得到系统的挖掘和整理。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尤其在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传承人选拔方面凸显出严峻的问题。
第二,传承环境缺失。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多元文化环境的冲击下,传统的音乐文化形式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生活方式之间产生了较大的隔阂。相较于以往,人们越来越少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学习和传播音乐,取而代之的是数字化、网络化的音乐传播途径。这种转变使得戚家军海防音乐文化的原生态传承环境发生改变,缺乏一种浓厚的氛围和土壤来滋养其发展壮大。
第三,传承内容的流失和变异。在传承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部分音乐内容和形式出现了流失和变异,使得原本的音乐文化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特色。
(二)传承与发展的策略
1.加强宣传和普及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和宣传方式,广泛传播戚家军海防音乐文化的历史、内涵和价值,提高公众对其的认知度和兴趣。
2.挖掘和整理历史资料
加强对戚家军海防音乐文化历史资料的挖掘和整理工作,还原其原始的音乐形式和内涵,为传承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3.建立传承人和专业人才库
选拔和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艺的传承人,建立专业人才库,为戚家军海防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创新传承方式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网络化等,创新戚家军海防音乐文化的传承方式,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结语
总之,戚家军海防音乐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当倍加珍惜并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沈佳丽.浅析原创大型情景清唱剧《抗倭英雄戚继光》的艺术特色[J].艺术评鉴,2021,(04):151-153.
[2]居其宏.正义之师人民之胜和平之咏——交响清唱剧《抗倭英雄戚继光》论评[J].人民音乐,2016,(01):16-19.
[3]王联斌.戚继光的国防伦理精神与“戚家军”的武德风貌[J].军事历史研究,1996,(04):169-177.
[4]李光璧.明代禦倭戰爭中的戚繼光和戚家軍[J].历史教学,1955,(10):14-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