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刘奉会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第五中学 湖南 永州425300

摘要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因此,高中外语教学迎来了更高的质量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新课标中提出的培养目标,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至关重要。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第一落脚点。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锻炼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基于此,本文将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

高中英语;有效性;课堂教学

正文


国际化是当下世界发展的主流,我国想要实现更好的发展,融入世界发展之中,就必须要掌握较高的英语水平,拥有更多的英语人才。在高中阶段的教育,英语是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因为高中学生绝大多数缺乏英语的学习环境,因此很多学生英语成绩始终无法提高,影响着他们的未来发展和高考成绩。高中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是主要方式,想要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就必须要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本质与内涵

在高中英语教学领域,构建一个健全且与时俱进的教学体系与理念至关重要,这是提升英语教学现代性与实效性的基石。有效的课堂教学绝非偶然,它深深植根于遵循客观教学规律的土壤之中,唯有如此,方能稳步提升英语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具体而言,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融入课堂互动,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舞台,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这一过程不仅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通过他们的主动探索和实践,来深化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一)思维导图教学的有效应用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与手段,在英语学习中使用较多,它基于知识视觉化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英语片段化知识体系化和架构化,使得零散的知识变为形象记忆。众所周知,英语学习词汇量的学习与积累是基础和关键环节,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不愿意背诵英语词汇或者背诵效果不好,导致学生英语听、读、说、写都出现障碍,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记忆英语词汇。

高中英语中accent一词,教师可引导学生以该词为思维导图的中心点,并围绕此词不断进行发散思维,与此词有关的词汇、句式等内容都可进行关联,作为树枝或树叶,如accent可作名词使用,意为口音、腔调、着重点,可数名词要使用介词within,还可作为不可数名词使用,同时还有动词涵义,意为着重、强调、突出的意思,包括accent的过去分词、过去式、现在分词、各种使用形式的例句,以及各种不同词性或者类似词义、相反词义的词汇等等,只要与accent词汇相关的知识点都可不断地充实与完善至这一思维导图中,上不封底,看似随意,但内在有所关联,在对accent一词应用及记忆时,学生脑海中就会出现思维导图影像,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词汇记忆效率,加大英语词汇量的积累,让枯燥的英语词汇记忆更为简化,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问题导向教学的有效应用

基于问题的教学也是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它注重将教学目标与内容以问题的方式提出,让学生在逐步深入问题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了解和领会新知识。在此过程中,更为强调的是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英语学习的专注力和参与度得到有效提升,并在问题解决的基础上,获得极大的学习满足感及自信心。教师处于启发者和指导者角色,抛出问题后并在适当时机给予学生点拨,在问题解决后及时给予知识点的归纳。

以高中英语译林版Festival and Customs”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首先展示一系列丰富多彩、具有地方特色的节日庆典图片或短视频,如春节的烟花、中秋节的赏月、西方圣诞节的装饰与礼物交换等,这些场景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对节日文化的兴趣。接着,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Dear students, what's your favorite festival? What customs or traditions do you celebrate during that festival? Have you ever experienced a festival that was new to you? How did you feel about it?” 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节日经历和感受,为深入探讨“Festival and Customs”这一主题营造氛围。当学生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与文化的多样性之中时,教师可以自然地过渡到课文学习。首先,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每篇文章所介绍的节日及其特色。随后,针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短语及复杂句型进行详细讲解与练习,确保学生能够无障碍地阅读并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在精读课文阶段,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文章中的节日故事、习俗传承、文化意义等话题展开讨论,并设想如果自己置身于那些节日之中,会如何体验与参与。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增进学生对不同节日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还能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情境教学的有效应用

高中英语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传统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的讲解,忽视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倾向。原来“哑巴英语”的教学忽视了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新课改背景下,英语教学不应局限于词汇与语法的机械学习,而更应关注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为什么有的学生觉得英语学习很难,其根本原因在于英语语境的匮乏,英语和汉语一样作为语言,只有日常听、说、读、写、看全过程都是英语,才能让英语学习变得简单,而在高中英语学习中,恰恰欠缺的正是英语语境,学生只能在英语课堂上学习和使用英语,而实际生活中没有英语的用武之地。因此老师可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框架下将英语虚拟情境与学生学习、生活现实适当地融合,将学生代人英语教学语境,提高对英语实际应用性的认知度,从而能够更积极地融入到英语学习中,理解与领会英语学习的精髓,体会英语语言的魅力与表意功能,促进其英语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协调发展。

以高中英语译林版Natural Disasters”这一单元为例,该单元聚焦于自然灾害的成因、影响及应对策略,旨在增强学生的灾害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在教授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巧妙地结合现实案例与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灾难救援的责任感,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使英语课堂既严肃又生动。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像资料,如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配以震撼人心的图片、视频和简短的新闻报道,让学生直观感受自然灾害的破坏力。随后,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假设情境:“假设你所在的社区即将面临一场自然灾害的威胁,作为社区的一员,你会如何准备?有哪些预警信号需要注意?在灾害发生时,你会采取哪些自救措施来保护自己和家人?”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讨论并记录下他们的应对策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应急反应能力。为了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可以组织一次“灾害模拟演练”活动。在模拟演练中,学生将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救援人员、受灾群众、政府官员等,在模拟的灾害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救互救、组织疏散和协调救援工作。活动结束后,学生需用英语撰写一篇报告,总结演练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个人感受以及对未来灾害应对的建议。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Natural Disasters”单元的教学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成为了一个培养学生灾害意识、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综合性学习过程。

(四)“以生为本教学的有效应用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老师更多是高站于讲堂上枯燥固化地灌输学生英语知识,而学生永远居于被动地位机械地完成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过程,这时学生的意识、思维与听、视觉等器官被动参与,而不是处于大脑皮层兴奋状态,学习效率低下,理解与记忆效果不佳。英语作为语言学科,其知识的掌握与积累并不是像数学等学科,精准、固化,较为一板一眼,而更多体现在实用性上,如果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只是单一地被动学习与认知,不能举一反三,不具有灵活运用英语词汇、语法、句式以及情境应用的能力,那么英语学习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老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听、多说、多写,而不是老师一味地讲解,尤其是高中生自我意识发生了质的变化,个性化快速发展,学生不仅仅对于学习,还包括自己生活和人生规划都有了独到的见解与认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于学生主动融入到英语学习中,从而在英语学习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以高中英语译林版Living with Technology”单元为例,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选取一段展示未来科技生活方式的科幻电影或纪录片片段,如《银翼杀手》中关于未来城市与智能机器人的场景,或是介绍最新科技发展趋势的纪录片片段。这样的导入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自然地引出“科技”与“未来”的话题,为后续学习过去将来时做好铺垫。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我们可能会使用哪些新的科技产品?这些产品将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英语句子表达自己的想象,此时不必强求使用过去将来时,但可以为后续教学埋下伏笔。随后,当正式引入过去将来时语法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以“未来科技生活”为主题的小故事作为引子,其中穿插使用过去将来时的句子,如:“In the near future, people would use self-driving cars to commute, freeing up more time for leisure activities.”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识别并讨论这些句子的特点,从而引出过去将来时的概念及其构成(would + 动词原形)。在详细讲解过去将来时的用法时,教师可以强调它在描述过去某个时间点之后对将来情况的预测或设想中的作用,并指出它在科技、生活、工作等多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Living with Technology”主题相关的练习,如给出一些未来科技产品的描述或未来生活场景的设想,要求学生用过去将来时完成句子或编写简短的对话。在分析本单元课文时,教师应特别留意课文中是否使用了过去将来时,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句子的含义和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增强了文章对未来科技生活的展望和描述。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并讨论自己对于未来科技生活的看法和期待,进一步巩固对过去将来时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应用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自我反馈的有效形式与手段它不仅是教师责任感的外化体现,而且还有利于教师深入研磨教学目标,合理规划教学方案;有利于开展差异性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经验教学的积累和拓展,促进教学能力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提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高质量高效率地应用教学反思亦是十分必要的手段之一,这既是教师对于自身课堂教学的客观评价,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总体评价的基础材料数据。

在完成课堂教学后,教师可从框架上反思,如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是否得到全面实施;情境教学方式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性与融合度是怎样的;哪些方面需要加强注意或者进一步改善的。另外还可从细节人手,与学生评价结合起来进行反思如哪此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尚弱势且需要加强;哪些学生团结协作意识不佳,要予以引导与锻炼;哪此学生的英语词汇掌握不佳,积累数量过少等等。以及从总体上思考与分析学牛的身心发育特点,寻求最适合高由生的课堂教学手段与策略也可作为教学反思的内容。教学反思可让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机能、智力高低以及学习态度、意志等前提下,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策略、态度和情感体验等综合过程,形成学生英语学习良性运转的有效合力,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巩固和夯实英语基础知识,并逐步提升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影响力越来越明显,全面推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已经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作为高中英语教师,需要结合当前教育教学实践的培养,要要求全面研究上述策略,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不断的进行创造,要运用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观念,进行课程的更新,选择出学生喜欢的教学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恰到好处的运用现代化技术,创新课堂教学体系,及时的进行教学反思,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以更好的推进整体课堂教学的高质量运行和发展,增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凌顺生.基于语言输入假说理论的高中英语课堂写作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J].英语教师,2019,18(7):31-38.

[2]李梅.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方法改革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9(4).

[3]陈耀锋.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魅力中国,2019(39):255.

[4]张凤芸.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有效性课堂教学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5):13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