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视域下高职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思考和实践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陈伟泉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广东 东莞 523000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职学生群体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这对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传统的管理方式往往侧重于行政命令和刚性约束,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和个性发展的需求,难以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管理的新要求。而依法治校则强调以法律为依据,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通过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形成以学生为本、民主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学生管理体系。对此,本文旨在从依法治校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当前高职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和理论成果,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职;依法治校;学生管理

正文


在当今社会,法治已成为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教育领域作为社会进步与文明传承的关键阵地,亦不例外地需要深入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实现依法治校,以法律为准绳,构建公平、公正、有序的教育环境。高职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成效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校园和谐稳定的建设以及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质量。因此,在依法治校的视域下,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高职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新路径、新方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依法治校视域下高职学生管理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与高职学生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依法治校是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提出的,并能够帮助高职学生更好地管理学生的一个依据。但是,从目前依法治校的法律法规来看,其实并不完善,只有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不能够较好地指导高职学校进行学生管理,比如在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中,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导致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指导性不强,管理者在管理环节具有较大的自由管理空间。比如,在给学生纪律处分方面,高职学校管理者具有绝对的权利,情节不严重的学校会给予通报批评,严重违规违纪者学校会责令其退学。但是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规定学校管理者是否具备让学生退学的权利,这其实完成取决于高职学校自身。总之上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必然会导致学生管理活动不规范具备较强的随意性,使学生管理活动出现混乱。

(二)管理者法治观念不强,管理过程并未实现法治化

高职学校依据依法治校的原则开展学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实现全过程的法治化,但是从实际的调查中可以发现,高职学校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并非接受过法律培训。比如,通常参与学生管理的是思政教育者、教务处教师、班主任等,这类人才很少是法律专业出身,在管理学生时也不能以法律意识和条例执行。最显著的情况就是没有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方面的宣传,导致学生对法治并不了解,缺乏法治意识。比如在日常学习或者生活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触犯了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是法律法规,但还不自知;还有些高职学校对一些违法学生进行处理时,并没有进行事前的公示,导致整个处理结果有失公允;还有些学校在对学生处罚之后,并未对其疏导,导致处罚成为一种形式,并没有真正地达到帮助学生改正的目的。

(三)管理程序缺乏规范以及合法性

学生管理中的程序是否规范合理是实现管理法治化的关键以及基本保证。目前,在高职学校内部,部分管理者在操作时主观性明显,很多操作和学生的规章程序并不符合,导致学生的利益无法被保护,在校园内部的学生管理也难以做到公平公正。通过调查发现,在高职学生管理法治化过程中,程序不规范、不合理已经成为高职学生管理的绊脚石。比如,并没有提前公布学生奖罚内容和标准,在评定三好生时,只是公布了参与的学生,却没有公示评定的标准以及依据,学生上榜的主要事迹等。其次,在评优过程中也不注重对评优人员的审查,造成一些学生的资料存在造假。在未来为了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程序的合法性,可以优化评审人员和评审程序。

二、依法治校在高职院校治理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新时代教育思想的落实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教育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被视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基石和关键力量。报告中明确指出了教育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提升国民素质、推动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中的核心作用。在这一宏观背景下,顺利推进依法治校不仅是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新战略和新思路的重要举措。依法治校旨在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学校的管理行为,确保教育活动的有序进行。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高校章程的进一步完善和确立,为高校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更有助于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同时,依法治校还能有效应对和解决教育在发展和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教育评价体系单一等,为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实施依法治校,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动规范办学,确保教育教学活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学校的管理水平也将得到显著提升,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推进依法治校,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有利于维护学校与师生的权益

调节和平衡院校内各项利益关系和维护师生的权益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作用之一。随着现代化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包括招生就业、办学、教育投资、原先内部管理等在内的诸多体制都在进行着全面改革,学生在内部和外部中都会形成复杂的利益关系。只有在依法治校的理念下,才能将相关法律法规的调节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从根本上对不同利益关系进行协调和平衡,确保学校和师生的权益能够得到保障。全面落实和推动依法治校,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增强对师生和学习的法律保护,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各种资源来传播法治理念。提升其法治意识。通过举办法治观念和途径相关的活动,不仅能够起到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法治意识。通过各种相关活动的举办。既能提高学校的法治管理水平和管理意识,还能够维护整个学校和师生的切身权益。确保教育事业能够顺利稳定的发展。

(三)有利于现代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

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是当下我国在教育方面做出的战略部署,在发展战略的创新驱动、创造更大价值以及促进升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依法治校的有效落实对于高校管理结构的优化起着重要作用,极大程度的促进了教学的顺利开展。围绕依法治校而确立的高校管理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高校的发展方向,让其在开展各项工作中都能够有法可依,有利于更多职业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加快了现代职业教育的稳定发展

三、依法治校视域下高职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实践

(一)完善管理制度,促进工作规范化

随着依法治校理念的不断推广,高职院校在学校管理方面同样也需要以法律为依据建立完善健全的制度体系。在制度体系中涉及的所有条文和板块都需要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还需要涵盖法治本身公正的精髓,不仅要将学校正常的管理模式和秩序维护考虑在内,而且还要保证学生和教师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学校应当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梳理,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进行及时的修正,而对于其中没有法律依据的条文条款也需要进行调整或者直接取缔。要做到从法律角度出发,全面审视管理体制的规范性、可行性以及合法性。另外,还需要加强对高职院校管理情况的有效监督,以教育法为核心,制订出符合院校发展的科学有效的监管体系,对高职院校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执法过程、依据以及最终结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把控,确保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能够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开展。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搭建全面监督平台,通过社会群体、组织和舆论等方面对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以此来提高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为高职院校管理制度的建设、运用和落实提供保障,避免其与法治方向偏离,违背依法治校的原则,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依法治校的顺利实施。

(二)加强法治教育,树立法治观念

在依法治校的广阔视域下,高职学生管理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加强法治教育、树立法治观念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其法治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的法治化进程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在高职学生管理教育中,必须将法治教育纳入核心课程体系,通过系统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自身权利义务,增强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使其能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能够运用法治观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此外,学校还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通过举办法律讲座、模拟法庭、法治宣传周等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熏陶,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同时,加强与司法机关的合作,邀请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士进校园,为学生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法治的信任和认同。

(三)完善内部结构,保证工作顺利

在依法治校的宏观视域下,高职学生管理教育不仅要强化法治教育、树立法治观念,更需完善内部结构,以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顺畅进行与高效实施。这一过程中,大学章程作为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基石和根本大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学章程不仅是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规范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明确权责关系、保障师生权益的重要依据。在高职学生管理教育中,大学章程的完善与有效执行,能够确保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合法性,为各项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具体而言,大学章程应明确界定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规范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如招生录取、学籍管理、奖惩措施、毕业就业等,确保学生管理工作的公正、透明和高效。同时,大学章程还应强化学校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师生参与管理、监督的渠道和机制,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进程。

此外,高职院校在完善大学章程的过程中,还应注重与国家法律法规的衔接与协调,确保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通过不断完善大学章程,高职院校可以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为培养具有法治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提升学生法治素养

在依法治校的坚实视域下,高职学生管理教育应当将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作为核心任务之一,以此作为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重要土壤。一个充满法治精神的校园环境,不仅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还能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与法治能力。

为了营造这样的环境,高职院校需从多个维度入手。首先,应确保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在制定过程中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增强制度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这些制度将作为校园法治环境的骨架,为学生日常行为提供明确的规范与指导。其次,高职院校应加大法治教育力度,将法治课程纳入必修体系,并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思维。同时,还应定期举办法治讲座、法治文化节等活动,邀请法律专家进校园,为学生提供与法律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与尊重。再者,学校应建立健全的法治宣传机制,利用校园广播、网络、宣传栏等多种渠道,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通过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其认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最后,高职院校还应注重校园法治文化的培育与传承。通过树立法治典型、表彰法治先进等方式,营造崇尚法治、尊重法律的良好氛围。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法治建设,如担任学生法律顾问、参与校园纠纷调解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法治能力,提升法治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作为一个法制国家,在社会各项管理活动中都要做到依法执行。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管理法治化是高职学校发展的必然需求,有助于提升高职学校学生管理的质量,为未来的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在依法治校的背景之下,需要高职学校的管理者能够树立法治意识,积极学习法制,当然还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增强学生的法制素养,不断完善学生管理的法律制度等,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以及内部的依法治校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明明,秦荣廷.依法治校视角下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改革创新[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01):110-112.

[2]贾辉.依法治校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法治化[J].思想理论教育,2021(1).

[3]沈亚平.关于依法治校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发展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2(4).

[4]许跃.依法治校视角下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探析[J].教育与职业,202206):33-3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