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以德育助推新时代“五育”融合实践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刘剑

(江苏省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如皋市高级技工学校)

摘要

本文聚焦于中职学校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德育来有效推进“五育”融合的教育实践。德育,作为“五育”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深入剖析了德育在“五育”融合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并基于中职学校的实际教学环境,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这些策略旨在通过德育的引领,提升中职学生的道德素养,进而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为中职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中职学校;德育;五育融合;实践研究

正文


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浪潮中,“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日益受到关注。中职学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合格技术人才的重任。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德育的引领,有效融合“德、智、体、美、劳”五育,成为中职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为中职学校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五育”融合实践方案,以期在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同时,促进其全面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德育在“五育”融合中的核心地位

(一)德育是“五育”之首

德育在“五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谓是“五育”之首,不仅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关键环节,更是塑造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基础性教育。中职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关乎学生个体的品格修养,更深远地影响着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会责任担当。

(二)德育与其他四育的相互关系

德育与其他四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之间,存在着紧密而微妙的联系。智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知识储备,而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正是德育理性基础的构建过程;体育,通过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磨炼其意志,培养团队精神,与德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美育,则通过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使之内化为德育的一部分;劳育,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技能,这一过程中也蕴含着德育的元素,二者共同推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德育在“五育”中处于引领和核心的地位,不仅是其他四育的基础,更是与其他四育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关键要素,中职教育中,突出德育的核心地位,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通过加强德育,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石,助力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有品德的优秀社会公民。

二、中职学校以德育助推新时代“五育”融合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德育理念与实践的鸿沟

在中职学校推行“五育”融合教育的过程中,德育理念与实际操作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断裂,学校虽已深刻理解德育的根基性地位,并在教学大纲中明确了其重要性。但受限于教学资源、教师德育素养等多重因素,德育在日常教学中的实质性融入仍显不足,理念与实践的脱节,严重制约了德育的实效性,也影响了“五育”的深度融合。

(二)德育内容与方法的僵化

部分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层面,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德育内容和方法未能紧密结合当代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变化,导致教育内容单调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僵化的教育方式,无法达到预期教育效果,还可能引发学生抵触情绪,成为“五育”融合进程中的一大障碍。

(三)“五育”融合实践中的资源配置不足

推进“五育”融合教育实践中,资源配置短板问题日益凸显,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效整合,离不开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备的教学设施以及丰富的实践活动平台。但当前,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在资源配备上显然力不从心,专业的德育师资队伍匮乏,实践教学基地捉襟见肘,活动经费的掣肘也屡见不鲜,阻碍德育的深层推进,成为“五育”全面融合的绊脚石,如何优化资源配置,确保“五育”并举,是当前中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中职学校德育助推“五育”融合的实践策略

(一)构建以德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中职学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其职业教育的特点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打造以德育为基础的全方位课程体系,该体系的建立,要求德育内容深度贯穿于教学中,强调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及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与协同发展。实施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将德育理念巧妙地融入到其他四育之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能够自然而然地接受道德教育的熏陶。专业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科知识,更要通过实际案例探讨、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和责任感。体育课程应超越单纯的体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坚忍不拔的性格特质;美育课程应通过艺术赏析与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劳动教育课程则应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深刻体会劳动的意义与价值,进而塑造正确的劳动观念。课程体系的构建,旨在打破传统教育框架中德育与其他教育领域的界限,推动“五育”之间的深度融合。通过课程优化整合,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职业发展与社会融入奠定坚实的道德与文化基础,以德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凸显中职教育的专业性,也回应现代社会对全面发展人才的期待。

(二)加强德育实践活动

实践是验证理论与真理的试金石,在中职学生道德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中职学校需精心策划并推行多样化的德育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项目以及主题教育等,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深刻体会道德行为的重要性,提升其道德品质和自我修养。志愿服务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助人为乐中感受到内心的满足与成就感,培育出他们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则为学生提供了走出象牙塔、融入社会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深入社区、企业或田间地头,直观感受社会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诸如道德论坛、法治宣讲等主题教育活动,可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在特定道德领域的认知与行为能力。

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道德规范的领悟,更能推动他们的社会融入进程,拓宽对社会的认知视野。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关键技能,这些宝贵经验对于未来职业道路与个人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鉴于此,中职学校应赋予德育实践活动以高度重视,视其为提升学生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周密策划实践内容,创新活动形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从中获益,真正实现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三)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校园文化不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更是实施德育的重要平台,中职学校中,通过精心打造校园文化,我们能够有效地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德育氛围。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运用校园内的各种传媒工具,如广播系统、公告栏等,积极传播道德典范的故事,以此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学校应组织多样化的文体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更能在实践中让他们深刻体会到道德准则的重要性,通过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学生可以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到社会责任感与公民道德。

班级管理方面,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通过民主、科学的班级管理方式,让学生在参与班级事务的过程中学会自我管理,同时提升道德素养。

(四)强化德育师资队伍建设

为切实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师资队伍至关重要中职学校需着重投资于德育教师的选拔与深造,确保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拥有前瞻性德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方法。

学校应定期开展针对德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培训,帮助他们不断更新教育思想,精进教学技巧。这样的培训不应仅限于理论传授,更应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使教师能够亲身体验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

此外,要鼓励教师间的互动与合作,创建一个开放、共享的教育环境。通过定期的教师研讨会、教学观摩等活动,促进教育经验的交流与传播,共同研究如何更加自然、有效地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这样的策略提升了德育教师的整体素质,也为五育融合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通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中职学校能够更有效地将德育理念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体现对德育工作专业化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中职学校在教育改革中的创新精神和高度责任感,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奠定了坚实基础既具体可行,又富有教育内涵,是推动五育深度融合的重要一环。

结束语:

中职学校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新时代“五育”融合,既是一项挑战,也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实践,通过建立以德育为根基的课程体系,中职学校能更有效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与专业技能同步提升。德育实践活动的丰富与加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在无形中塑造其良好的道德品质,营造深厚的德育氛围,让学生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道德的熏陶,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这样的教育实践,旨在培养专业技能精湛、道德品质高尚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新时代的社会需求,彰显了中职学校教育改革的创新精神,回应社会对中职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热切期待,通过德育的有力助推,“五育”融合将成为中职教育的新常态,为学生的未来铺设更宽广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李锦鸣.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培育时代新人[J].贵州教育,2019(12):12-15.

[2]蒙石荣五育融合下的德育.:路径与方式[J].今日教育,2021(2):14-17.

[3]钱金星.基于尝试教育的中职五育联动特色的育模式探究[J].现代教育,2016(13):27-28,47.

[4]甘丽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落实"五育"融合的思考与探索[J].科技风,2023(23):37-39.

[5]钱庭春.校企合作背景下五年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6):153-15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