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一日生活中开展幼小衔接的策略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霍敏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薛家湾第一幼儿园

摘要

在学前教育中,应以国家有关的学前教育指导文件为依据,做好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幼儿园在学习方式和校园环境上与小学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为了让孩子们更早地融入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必要在他们升入小学之前就进行有针对性的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老师要把幼小衔接有效地整合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让孩子们在步入小学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本文探讨了大班幼儿一日生活中开展幼小衔接的策略,希望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幼儿园;一日活动;大班;幼小衔接

正文

前言

幼小衔接是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幼儿园大班幼儿的一日生活而言,开展幼小衔接的策略至关重要。通过有效的幼小衔接,可以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在大班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精心设计各种活动和教学内容,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认知能力和社交技能,为他们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奠定基础。因此,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幼小衔接策略,对于大班幼儿的一日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性

幼小衔接是指根据幼儿发展的规律,为使其从幼儿教育顺利地向小学教育过渡而采取的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式。幼小衔接教育可以使幼儿为进入小学做好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是连接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关键环节。幼小科学衔接可以提高幼儿的适应性,推动他们的身心发展,同时也可以激起他们对小学学习的好奇,把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发展起来,为以后的小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和小学分别由不同的教育部门管理,缺乏统一的教育理念和规划。这导致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无法确保幼儿在过渡阶段得到连续性和有序性的教育。幼儿园的教育注重启蒙和基础知识的培养,而小学的教育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深入和系统性。这种课程内容的不匹配会导致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出现学习负担过重或者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一些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缺乏幼小衔接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引导幼儿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缺乏专业的幼小衔接培训和支持,使得教师在幼小衔接工作中面临困难。家长在孩子幼小衔接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是一些家长缺乏对幼小衔接的了解和关注,缺乏有效的家校沟通和互动。家长的支持和引导对于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至关重要,因此家长的参与度低也是幼小衔接工作中的一大问题。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一些地区的幼小衔接工作条件和质量较差。例如,一些农村地区缺乏优质的幼儿园和小学,导致孩子在幼小衔接过程中面临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影响其学习和发展。

三、大班幼儿一日生活中开展幼小衔接的策略

(一)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健全的身心是幼儿成长发育的重要保证。运动活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丰富而又有趣的运动,可以让幼儿们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好地发展,提高他们的体质,让他们的身体、心理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日常的教学中,我经常带着幼儿们去认识小学的一日生活,让他们对小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大班下学期的最后一个月里,尝试以“走向小学”为主题,进行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比如,让幼儿们对自己心目中的小学进行一次自由的探讨,并用画画的形式将其表达出来。为了更好地让幼儿认识到小学的一日生活,可多次多角度开展小学参观活动,激起幼儿成为小学生的意愿,从而建立起一个好的入学心理准备。同时,还可以经常为幼儿设计一些趣味十足的情境游戏,以提高他们对运动的兴趣。比如“解救小熊”,设置走小桥,钻迷宫,跨栏等障碍。“解救小熊”这款情境游戏既将运动与游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也有助于提高幼儿各项运动技能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区域活动中开设“小学体验区”提供真实物品,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整理书包、系红领巾等,并在互动的角色游戏中,体验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二)为幼儿独立生活提供机会

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应该与各个领域的活动相联系,尤其要注意的是,如何进行劳动教育,通过每月一主题的劳动主题课程,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幼小的过渡做好生活的准备。在日常生活中要非常重视对幼儿自理能力的训练,例如,要求幼儿放学后自己动手收拾自己的玩具,懂得把东西放回原处;根据季节和温度的变化,增加或减少衣服的数量,并引导幼儿自己叠衣服和穿衣等技能;为幼儿安排整理书包,床铺等任务。另外,布置一些劳动活动,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水平,例如,在一日活动中,我就注意到有一些幼儿在午休后会自己动手叠被子。为此,我们设计了“叠被小能手”的自理能力大赛主题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要让幼儿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叠被子的方法和摆放位置。此外,增设“生活区”,使幼儿们能够在独立的空间里进行自主地联系。通过“铺床小能手”等活动,让幼儿们的生活自理水平不断地提升,让他们的自信心也不断地增强。最后,我们还安排“小小值日生”的活动,每日轮流进行值日活动,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及集体责任意识。

(三)鼓励幼儿主动学习

在各项活动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启发式教学活动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潜力,让他们在小学生活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困难。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创建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包括角色扮演区、探索区、阅读角等,供幼儿自由选择和探索。这样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他们在自主选择的情况下进行学习。为幼儿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如解决难题、完成创意项目等。这些任务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幼儿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活动,让他们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幼儿进行主动学习时,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通过鼓励幼儿主动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与小学教师的沟通

幼儿园老师可以与小学教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关注幼儿的发展情况。通过及时的信息共享和问题反馈,小学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状况,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促进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幼儿园老师和小学教师可以定期举行幼小衔接会议,共同讨论幼儿的学习情况、发展需求和过渡计划。在会议中,可以分享幼儿的个性特点、学习兴趣和成长情况,以便小学教师了解幼儿的情况并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幼儿园老师和小学教师可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双班主任制度等,及时交流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发展进展。通过电话、微信、教研活动等方式,可以随时交流幼儿的表现、问题和需求,让双方都能及时了解幼儿的情况。幼儿园老师和小学教师可以共同制定针对每个幼儿的个性化过渡计划,包括幼儿的学习需求、适应能力和特殊需求等。通过合作制定过渡计划,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幼儿园老师和小学教师可以共同开展幼小衔接的联合教学活动,如联合主题活动、联合课程设计等。通过共同合作教学,可以让幼儿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实现平稳过渡,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和要求。幼儿园老师和小学教师可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互相支持和信任。通过积极地沟通和合作,可以共同关注幼儿的发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为幼儿的顺利过渡提供有力支持。

(五)情感引导

情感引导是指老师通过言语、行为和情感表达等方式,引导幼儿正确处理情感、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的情感管理能力和社会情感技能。在大班幼儿一日生活中开展幼小衔接时,情感引导尤为重要。老师要与大班幼儿建立亲密的关系,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支持。通过亲近、倾听、理解和尊重幼儿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老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歌曲等形式,引导幼儿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情绪调节和冲突处理的技巧。同时,教会他们如何理解他人的情感和尊重他人的情感体验。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无论是喜悦、悲伤、愤怒还是焦虑,都可以通过言语、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出来。同时,教会他们如何适当地表达情感,避免过度情绪化或情感压抑。当幼儿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老师要给予适当的情感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积极面对问题、勇敢应对挑战。同时,教会他们如何通过积极地思考和行动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老师要及时给予幼儿积极的情感反馈,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鼓励他们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同时,对于不当的情感表达或行为,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纠正,引导他们正确表达情感、尊重他人。

参考文献

[1]谢欢.发达国家促进幼小衔接的经验及启示[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8):119-120.

[2]郑巧.幼小协同 科学衔接——联升佳苑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系列活动[J].中国农村教育,2019(22):44.

[3]杨锦华.基于校园互动的幼小衔接研究——以常德市W区Z幼儿园和D小学为个案[D].湖南师范大学,2016.

[4]罗敏.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小衔接游戏课程教学改革之思[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000(004):192.

[5]李钰燕,蒋雅萍,李江虹.基于大班幼儿视角的幼小衔接工作策略[J].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20,(8).158~160.

[6]谭娅娟.幼小衔接阶段与家庭教育阶段的问题及对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2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