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陈靖

日照市朝阳小学

摘要

文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展开研究。通过对相应文献和实践经验的调查和分析,本文分析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其中包括提供合作学习机会、提供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等方面的策略。通过这些策略,教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问题解决能力、数学创新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策略

正文


引言

数学教育在小学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能力和素养,包括数学思维意识、问题解决能力、数学创新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能力等。这些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和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在数学考试或竞赛中的表现。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技巧和方法,进行推理和推断,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和自我发现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具备更强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愿意主动追求新知识、尝试新方法的精神。这样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数学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通过小学数学教学的培养,学生可以不仅在数学领域取得进步,还可以提高其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通过数学教学的训练,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学会分析问题和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常常需要进行小组合作或与他人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可以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求知欲和求解欲,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创新。这种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创新有着积极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常常需要进行小组合作或与他人进行讨论和交流,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面临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时,通过与同伴合作,他们可以互相启发和激发出更多的思路和解题方法。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分享彼此的思考过程、不同的观点和解题策略。这样的合作与交流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问题,并培养他们多元思维的能力。在合作中,学生可以共同面对一个问题,通过合力思考和讨论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不断地交流、比较和推敲,他们能够逐步发现问题的关键点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口头表达和书面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组织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路和观点。这种交流与表达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社会交往非常重要。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提供合作学习机会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小组或伙伴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分享思路、互相启发,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以五年级上册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交流合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为小组进行探究和讨论。每个小组可以分配一个不同的多边形,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让他们自己寻找测量多边形面积的方法。然后提供一些测量工具给学生,比如网格纸、尺子等,让他们用这些工具来测量多边形的边长和高度。学生可以相互合作,互相检查结果,帮助彼此纠正错误。每个小组可以轮流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解释他们选择的测量方法和推导思路。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和意见,并与小组进行探讨和交流。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多边形面积的公式。通过比较不同大小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学生发现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总结和归纳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帮助他们得出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概念和结论。

提供实践机会

在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真实场景和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在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群体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情境,例如生日礼物、外出旅行等。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和编写一个清单,列出他们认为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或选择。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清单,并和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比较。学生可以讨论不同情境下的可能性有何异同,并对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和给出建议。学生可以根据可能发生的程度,将可能性划分为“必然发生”、“有可能发生”、“不太可能发生”等不同的类别。通过整理和分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可能性”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归纳和分类能力。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可能性的原因和估计依据。例如,为什么某个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更高?他们的估计依据是什么?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每天上学路上可能遇到的交通情况,然后估计每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情境,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数学概念,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判断能力。他们不仅能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还能应用它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培养核心素养至关重要。教师应通过启发引导和互动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六年级上册数学“扇形统计图”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动机。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扇形统计图,如食物摄入量的统计图、娱乐活动的统计图等,让学生主动提问和探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例如:“如何根据扇形统计图判断各个数据的占比?”、“有没有其他方式来表示同样的数据?”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收集相关数据,并将其转化为扇形统计图。学生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和软件来制作扇形统计图,如折纸、计算机等。同时,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设计想法和成果。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设计的扇形统计图,并要求他们陈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推断结果。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和意见,并与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阅读和解释扇形统计图,帮助他们理解不同的数据显示方式对于信息传达的影响。教师可以总结和归纳学生的探索和发现,并引导他们得出有关扇形统计图的基本特点和应用原则。同时,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问题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应用扇形统计图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动机。他们不仅能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使用方法,还能应用它来分析和解释实际数据。

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

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促进他们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六年级上册数学“节约用水”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系列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我们要节约用水?”、“你能想到哪些与日常生活相关且需要用到水的场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引导他们从环境、经济等多个角度思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或问题,例如家庭用水、学校用水、农田灌溉等,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一个节约用水方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思考,例如如何合理使用洗手间的水、如何优化农田灌溉系统等。教师可以安排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节约用水方案,并进行讨论和分享。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方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审查和评估各组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并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和评价。学生可以设计调查问卷,收集相关数据,并通过图表或曲线来展示节约用水的成果。通过实际数据的分析,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节约用水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结语

综上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上述策略的有效实施,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也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综合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研究[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10):74-75.

[2]有拉措.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21(14):9-10.

[3]杨秀杰.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J].中华传奇.2019(29):7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