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综合素质下初中体育教育教学的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策略;学生综合素质
正文
引言:在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的趋势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逐渐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针对综合素质而言,其是指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所具备的综合素养。目前,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学生综合素质下初中体育教育教学意义
1.1强健体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体育教育教学如春雨般滋润着他们的身心。在操场上奔跑、跳跃,每一次汗水的挥洒都是对青春的赞美。通过体育锻炼,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身体,更在运动中感受到了快乐与满足,从而促进了身心的健康发展。
1.2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体育是团队协作与集体荣誉的熔炉。篮球场上每一个精彩配合都凝聚着队员们的心血与汗水;足球赛中每一次默契的传球都彰显着团队的默契与团结。体育教育教学让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沟通,共同面对挑战、战胜困难。
1.3塑造公平竞争意识,培养良好道德品质
体育是公平竞争与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在赛场上,没有绝对的强者,只有不断超越自我的勇者。体育教育教学让学生们深刻理解了公平竞争的意义,让他们学会了在规则下竞争、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在公平竞争的精神的建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体育比赛中收获了友谊与尊重,更让他们在社会中树立了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行为准则
1.4拓展兴趣爱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在体育教育教学的熏陶下,学生逐渐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或热衷于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或钟爱于游泳、田径等田径项目。这些兴趣爱好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更让他们在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中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并且,体育活动也为校园文化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激情,让校园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2、学生综合素质下初中体育教育教学的策略
2.1聚焦个性,培养体育情感
在青春洋溢的初中校园,学生在体育领域内的兴趣、能力与需求,如同花瓣上的纹路,各不相同。因此,在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转以细致的观察、科学的评估为基础,量身定制教学内容与方法,让体育课堂成为每个学生展现自我、实现成长的舞台。课堂学生的一举一动,都透露出他们的体能状况与运动偏好;而在体能测试中,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指标,也可以为教师提供了直观的数据支持。
例如在跳绳教学中。针对中考对跳绳的要求,不仅是数量的达标,更是对学生速度、耐力、协调性的全面考量。但是有的速度快如疾风,却难以持久;有的虽稳健有力,却缺乏灵活的变化;还有的学生在协调方面显得捉襟见肘,难以自如地驾驭跳绳。面对这些差异,教师应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训练计划。在速度较快但耐力不足的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安排他们进行“30秒全力跳绳+30秒慢跑恢复”的循环间歇性的高强度训练,再引导他们学习并掌握呼吸法、节奏控制等耐力练习的技巧。协调性较差的学生指导环节,教师则需引导其开展脚跳绳、交叉跳等基础练习,并且,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游戏或比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自觉地提高协调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当学生对体育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他们才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
2.2强化实践,提升运动能力
实践教学是体育教育的灵魂,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运动的魅力,掌握运动技能。在足球教学中,要摒弃传统的“讲解-示范-练习”模式,逐步落实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在足球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组织班级友谊赛、年级联赛、校际交流赛等大赛,通过参与比赛,学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提高运动能力。并且,在足球教学中,教师应教育学生定时锻炼,将足球运动融入日常生活,使其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同时,教育学生遵守运动规则,尊重对手和裁判,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由此,教师需持续加强传球、射门、盘带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而再足球战术的落实中,逐步提升自我运动技巧。
2.3关注心理,塑造体育品格
体育教育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在这其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设定具体的运动目标,并教会他们如何通过自我激励实现这些目标。与此同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教给他们如何管理情绪、调整心态。在体育运动过程中,需要学生付出辛勤的汗水和努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将逐渐形成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
2.4拓展课程,丰富健康知识
目前,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健康观念亦随之深入人心。对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初中生而言,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全面的健康知识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为此,在初中体育教育中,不也过于侧重于运动技能的训练,而需加强学生的健康知识教育则显得相对薄弱。例如,教师可以增设“运动生理学”课程,向学生讲解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运动效率、减少运动损伤。于此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授预防常见疾病、如何合理饮食等知识。
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与健康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健康知识。并且,在健康讲座中,教师可邀请专业医生或营养师来校为学生讲解健康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由此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健康知识,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或者设计一些与健康知识相关的题目,让学生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5多元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传初中体育评价体系往往以运动技能为核心,通过量化指标来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能直观地反映学生的运动能力,但却忽视了学生在体育情感、运动习惯、心理健康和健康知识等方面的表现。为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育水平和发展潜力,可量化指标来评价学生的运动能力。在此期间,需观察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与学生交流、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体育情感状况。由此,记录学生的出勤率、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长和频率、运动项目的多样性等数据,来进一步评价学生的运动习惯。另外,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开展心理健康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在实施多元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并且,合理的利用现代智能手环、运动APP等,来记录和分析学生的运动数据,为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结束语
初中体育教育教学的策略,应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其个性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是塑造全面发展人才的基石。实践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拓展与多元化评价,如多维度的营养,滋养着学生成长的土壤。教师亦需持续自我提升,以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翼,引领学生翱翔于知识的蓝天。如此,方能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曹健.“双减”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智慧教育探析[J].文理导航(中旬),2022,(10):7-9.
[2]夏霁.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浅谈[J].读写算,2021,(35):165-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