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中的动态版式设计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鲁广如

安徽省淮北市传媒中心 单位邮编:235000

摘要

伴随社会进步与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媒体呈现方式从传统纸质媒体已经转变为网络媒体,体现出更为强大的直观化、形象化、立体化。与此同时,网络媒体中的动态版式设计也受到更多人的广泛关注,逐渐加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从信息化、数据化等多方面角度作为出发点。如此不仅可以切实帮助视觉传达版式设计的视觉规则在数字媒体领域得到运用和体现,同时还有助于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带来更多创新性表现方法与手段,实现新时代背景下动态版式设计特征的重新阐释。基于此,本文将针对网络媒体中的动态版式设计加以探索研究。


关键词

网络媒体;动态版式;设计方案

正文


前言:在当前阶段网络媒体发展过程中,版面设计能够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视觉表现与传播方式。具体来说,版式设计由手工排版朝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式转变,由静态表达转变为动态化表达,由单一媒介过渡到二维平面风格,并以此拓展到虚拟3D立体的空间展示形式,充分体现出传统印刷媒介到数字化信息传播的转变。同时,也切实体现出设计专业发展的过程。在当前信息化时代支持之下,动态版面格式设计规则与方式等,都应当成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重点探索的问题。

一、网络媒体与平面媒体之间版式设计的差异性

对于平面媒体来说,主要是指利用纸张作为信息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等开展信息宣传工作,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多个不同人工渠道加以实现。其中,版面设计的要素主要包括文字、插图等形式元素。在过去,平面媒体占据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具有便携性、可重复阅读性强的显著特点,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自主选择所观看的内容,同时其所能够接收到的信息在反复阅读过程中将逐渐加深,不能够伴随时间的推移而消失[1]

对于网络媒体来说,是在报纸、广播和电视这三大传统媒介之后得到发展的“第四媒介”。网络媒体主要是将网络作为基础,并且紧密融合上述三大传统媒介的优点,从而形成流动性强、获取便捷性强的一种独特媒介形式。同时,网络媒介以电脑、手机等作为载体,在当今时代能够得到非常强大的应用效果,具有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信息更新快等突出优势。除平面媒介所拥有的形态元素图像和结构之外,现阶段网络媒介版式设计又增加动态元素,结合声音、视频、时间、空间等加强网络媒体的实际应用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新元素的注入,切实帮助网络媒体与平面媒体之间产生非常明显的区别。

网络媒体支持下的动态版面设计,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而是要深入探索与体现其中存在的共性以及差异化特征,注重探寻动态设计新型理念与方法。举例来说,图案设计作为一种应用价值性强的表现方式,所传达的信息最终表现形式是为静止状态。相对来说,移动化是网络媒体应用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动态化不仅只是一个移动概念,而表现在变化性强、弹性强的系统体系。因此,网络媒体创新过程中,动态版面设计需要得到强调,实现视觉上的和谐与统一。

二、网络媒体中动态版式设计

(一)基础运动的概念

网络媒体动态版式设计过程中,遵循一定程度上的基础运动原则,具有变化性、规律性,同时也指对象与其他相关对象之间的位置变化情况,即物体构成要素变化[2]。通常情况下,网络视频媒体基本动作包括主体、形式、节奏三个方面。

基础运动中的静态图像要素,不具有描绘事物发展进程的作用。当添加动作元素之后,文字、图形、构成等可以在结合以及变化之中演绎与表达出相关主题意义。如设计元素位置变换、主体形象出画入画、形态扭曲膨胀形式改变等,都能够成为动作变化基本表现。在此基础上,色彩、版面结构、视觉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将作为基础动作的扩展形式,帮助观众从原本静态深入状态向动态方式转变。这样的平面和信息传递的动态变化,一方面来源于图片组成要素的移动变化,另一方面来源于相机镜头移动,不但能够在各构成要素之中表现出作品题材和思想观念,同时还充分表现出版面风格、个性等向观众直观表现的重要内容。当前电视和电影等视频媒体由于受到技术设施的限制,呈现模式较为单向,通过设定动作形态来划分和扩展屏幕空间,以实现多维立体空间。但是,电脑交互影像媒体,即网络媒体基于多媒体呈现设备,帮助展示功能移动模式呈现为两种方式。在动作变化过程中,视频画面元素突破现实空间的限制,呈现出较为全新的视觉图像,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动作模式的设计来传递主题信息,具有真实性强、互动性强的显著特点,能够引起受众群体的心理共鸣和视觉需要。同时,动作风格设计还来自对生命的认知与观者视觉体验。当观看者较为平静,或者是针对某一主题深层次思考时,其目光移动速度便逐渐呈现出较为缓慢的状态;当观看者全神贯注观看、关注、投入到运动情境之中,其视线运动便将在此基础上实现高度的动态式变化。通常情况下,网络媒体动态版面设计中,常用移动模式涉及分解、聚散、嫁接、融合改变等多方面内容[3]

信息运动概念还包含物体发展、演化和信息能力扩展等方面,与传统镜头语言相比较,动态版面设计并没有严格的逻辑发展过程,而是在原有基础上更加注重情节和过程之后的结果展示,从而更多关注在发展过程中是否能够具有新信息内容的展示和呈现。

作为信息数据来说,能够实现网络动作动态格式转化。例如,自然信息可以转化成文字、图像等方面。在传统书面媒体之中,这一转变发生在编辑阶段,需要版面设计师与相关工作人员按照版面信息加以归纳、总结、分类,从而实现将集中转化成所需呈现视觉要素,最后将转化成果通过报纸、书刊等方式进行发布。同时,其发布时间大多是信息传递的截止时间,其版式与信息内容具有时效性。浏览信息过程中,还可以实现顺读、反转读、无规则阅读等各种形式。页面信息也都将在有效的视觉区域中加以显示。对于网络媒体支持下的动态版面设计来说,具有版面整体性强、构图相对稳定的特点,所有版面组成要素都是固定的。制作过程中,信息传递将出现在预编辑阶段,能够在各个环节加以改变,甚至是发布后也能够实现编辑变化。其中,媒体形式元素、信息元素、构成结构、色彩、声音等都将既定话题作为主要出发点,伴随相关展示设备实时变换和置换,并随时间推移而不断扩展和延伸,当时间维度移动时,其传播方向将发生改变,从而突出视频媒介的灵活性,有效吸引观众注意力,从而产生更为显著的传播效果。

(二)版式设计通用原理

1.版式设计定义

版式设计是视觉艺术中最常用的一种,主要是指设计者能够充分根据发布内容的主题需求、元素客观属性、视觉感知规则等多方面内容,在预定版面和现有技术条件支持之下,结合特有的设计语言和技巧,围绕设计目标和内容需求,对文字、色彩和图形等视觉信息和元素实现有计划性、有组织性地组合和安排[4]

通常情况下,版面设计表现出的内容具有直觉性、创造性、独特性、情感性等方面特点,同时也能够作为吸引观众目光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但需要注意的是,动态版面设计并非独立的设计门类,设计及展示过程中,能够与书籍设计、海报设计、插画设计等特定的设计门类相结合。其中,还能够将艺术、设计、心理学、市场营销学、传播学等因素都有机结合在一起,最终充分实现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一种综合性非常强大的信息展示形式。

2.版式设计要素

网络媒体支持下的动态版面设计主要基于图形、色彩、文字三大要素,通过对三者之间科学化、合理化加工和安排,最终在构成解读逻辑的基础上,充分达到信息传递和视觉美感的双重作用,深层次体现出信息的感染效果。

图形主要是指图像,从形态角度来看可以进一步分为三种类型,即摄影类、插画类、几何类。摄影类再现具有感染力、全域性、现场感强的突出特点,是其他呈现方式无法达到的突出表现;插画类图片具有较强的自由度、独创性,同时对于版面设计师来说能够表现出特殊的张力,其内容创作表现方式不受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具有非常强大的创作以及表现空间;几何类注重形式规律表现性,具有非常单纯、自由的展示形式。同时,还将表现出人类对图形的独特性美感,呈现出一种沉淀性较强的社会内容自然形式,能够使几何形式装饰性和构造感得到进一步突出和展示。

色彩同样作为版面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用肉眼直接感觉和掌握。色相、明度、纯度是颜色的基本属性,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关联、互相缠绕的突出特点,并能够通过组合和调节达到各自显示能力的体现。同时,不同颜色还具有其特有的心理表现,能够充分反映出不同视觉风格,帮助动态版面更具有丰富性、针对性。

文字主要是指文本、段落的呈现,具有形式美的内部含义,同时也能够成为构成整个阅读逻辑的要素。在此基础上,动态版面设计过程中,文字的表现力度除了传递信息外,还能够起到装饰整个版面的重要作用。其中,文本形状、尺寸、行距、间距、段间距等的设定,都可以成为文本可读性的突出表现,点、线、面多种装饰元素的规则安排,呈现出形式美规则的另一种表现。

(三)动态版式设计方法

网络媒体中的动态版式设计突破以往静态格式的设计观念和呈现手段,这主要是由于媒体传播方式以及终端设备的改变,在原有基础上呈现出更为强大的时效性、空间性、运动性。与此同时,动态版面设计目的主要是将信息实现传播和展示,能够最大程度帮助群众获得其想要获得的内容。伴随社会发展背景之下,数字化媒体环境中的动态版面视觉效果呈现也将随之改变,能够切实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出各个方面的信息。动态版式在图形、色彩、字体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并在其中加入时间、声音、动画等多方面元素,切实体现出内容丰富性、全面性,最终将呈现出充分的动态设计表现[5]

首先,新媒体发展与传播之下,动态版面设计方法具有新型特点,时间将作为版面变化规律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方式,能够实时、全面呈现出事物运动变化情况。从时间维度来看,网络媒体画面呈现方式是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是不可逆转的。德国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Rutherof·Arnheim)在文章中对运动和时间加以阐述:“时间是衡量变化的尺子,因为它能够描述变化。如果没有变化,也就无所谓时间。”对于传统静态版式来说,主要存在于二维空间之内,无法表现出动态变化特点。但是现阶段动态版式设计在二维、三维、四维空间中实现更好的表现,可以使空间得到无限扩展,基于时空跨度和空间维度上,承载与传播更多的信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就是一种物质,事物就是一种永恒的运动,不能脱离事物的运动。与静态版面相比,动态版面移动从个人角度出发,帮助延长注意力和思维拓展能力,当阅读信息进入人脑后,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形成一种视觉联想,切实起到加深记忆印象的重要作用。

其次,动态版式设计布局中还存在一定的规律。其一,动态版面中的画面衔接方式能够帮助信息传递更加流畅和具体。但是,需要注意画面前后的逻辑性、相似性、运动规律和画面过渡时细节处理等方面,能够充分利用时间跨度、空间虚实、移动速度和方向等增强画面完整性。其二,设计过程中重点针对画面各组成要素的联合性、紧密性,注重通过交互作用呈现方式实现对版面的全面掌握。在此基础上,由于动态版式具有运动性特点,因此可以从整体分散到部分,再从部分集合到整体,只有将二者与整个画面关系从全局角度出发,最终才能够切实实现文字、色彩、图形、动画等各元素的紧密结合。其三,能够将展示文章内容主旨凸显而出。传统静态版式设计文章之中,信息呈现为静态,用户阅读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主观意愿查找所需信息,同时还可以实现反复阅读和信息收集整理。而动态版面在增加时间属性之后,则具备移动特性,其中包含的信息比传统版面更加丰富、全面。除此之外,信息更新速度还最大程度上得到增强,新信息层出不穷,且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有效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动态版面设计中必须遵循视觉表现原则,以实现简洁的呈现效果。其四,趣味性将作为动态版面设计的主要原则,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感官强化受众阅读感受,同时将交互式技术、多媒体展示设备等都融入产品设计之中,不断增强受众与设计者的交互体验,激发受众对产品信息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6]

最后,网络媒体动态版面设计多样性。在此过程中,动态版式主要是以数字媒体形式加以呈现,并能够与新媒体相匹配,将图形、色彩、字体、声音等版式运用过程中都必须采用新型设计手法。具体来说,图是一种不需要文字便能够理解内容的特殊语言。基于新科技发展形势,图形表现方式也随之越来越表现出多样化特点,再加上时间、空间、运动的特点。动态版式设计可以通过置换、大小变换、变形、旋转、聚散等设计手段将图片最佳表达效果展现出来;颜色是很重要的环节,动态版式颜色由传统CMYK打印颜色方式转换为与屏幕显示相匹配的RGB方式,显著避免由于打印问题出现畸变、色差等情况。除此之外,动态版面在运用颜色时还能够运用视觉错觉、频闪、霓虹灯等颜色达到与题材相契合的效果;语音是动态版式的一个新元素,可以起到带动节奏、营造氛围的作用,但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应该注意声音和其他画面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充分达到整体表现出的和谐感、统一舒适感。

结论:综上所述,针对网络媒体中的动态版面设计具有显著研究意义,能够帮助网络媒体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与延伸。但是,从当前阶段市面上的媒体设计作品中来看,还存在着视觉要素无序排列、不符合视觉规则等多方面的情况,则将严重影响有效的信息传递与观众阅读感受。因此,动态版式设计的高质量、高水平研究工作便非常重要,能够起到推动我国相关领域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康,张洪忠.用户媒介使用:“高度集中碎片化”与“动态粘性”——基于手机应用切换的实证研究[J].新闻大学,2023,(10):14-30+119-120.

[2]杜积西,蔡晓佳.媒介环境学视域下中文播客的静态特征与动态演变——以小宇宙APP为例[J].现代视听,2023,(09):51-55.

[3]冯利源,丁鸽鸽.基于数字媒介下艺术展览动态化设计研究[J].当代美术家,2023,(04):24-28.

[4]郑闻卿.“玻璃态”与多样媒介动态关系的临界实验探索[J].装饰,2022,(10):35-39.

[5]张梅子,王亚楠.浅谈数字媒介下的动态版式[J].文化月刊,2022,(06):166-168.

[6]于建锋.动态媒介:视觉传达设计思维教育改革的转型趋势[J].景德镇学院学报,2021,36(03):116-11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