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刘自萍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玉门街小学 单位邮编:730060

摘要

思维导图本身有着系统性、形象性以及逻辑性等特点,将其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上,可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充分掌握相关知识内容及文章中心思想,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本文将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进行研究,借助有效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形成系统化知识体系,推动其各方面能力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

思维导图;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

正文


前言:思维导图就是借助网络化图表的模式将重点内容呈现出来,可有效解决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期间知识掌握不充足,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而大单元教学是将零散的知识内容串联到一起,强化课文之间的对比分析,为此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可围绕单元知识点,结合思维导图实施恰当教学,以此促使教学体系更加系统化。

一、打造生动形象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建模能力

围绕化静为动的教学准则,打造良好课堂教学情境,是推动小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有效培养其语文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基于此,教师应充分把握语文课本中各个单元所涉及到的文本内容和课文当中展现出的情境特点,通过促进学生思维的模式,恰当有效创设出拥有开放性及直观性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该情境中达到建模思想的逐步提升,并且还可让其形成较强思维能力及对知识的探究能力,进而为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奠定良好基础。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内容将“民间故事”作为主题,通过不同视角,把民间故事的传奇性以及当中蕴含的情感充分展示出来,此单元的情感元素就是鼓励惩恶扬善、宣传民主自由。而教学本单元课文需要学生掌握并学习各个故事中的道德取向,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一定了解,并借助相应文章的学习,能够更加热爱我国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融入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未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及接班人。如在教学《猎人海力布》这篇文章时,教师切勿一开始就让学生掌握相关重难点知识,而是应以“英雄”为入手点,鼓励他们仔细阅读课文内容,把自身融入到故事情节中,以此体会海力布的坚强勇敢。而在教学《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时,可借助“银河”这一词汇,先要求他们实施自主预习,通过阅读文章内容标记出与银河相关的内容,随后引导他们掌握课文的主要故事,接下来可利用提问的方式,让他们找到有效的阅读技巧。此外,还可指引他们试着说一说自身了解或听到过的民间故事,从而实现学习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利用单元文本的整体基调,结合各篇文章自身特点,打造出不同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在相应情境中展开思考及探究,逐步强化思维能力[1]

二、通过思维导图,促使学生形成系统化知识体系

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期间,每篇文本之间都会有着一定关联性,往往各单元课文均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然而,因小学阶段学生各项能力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其记忆能力和归纳整理能力等较为薄弱。再加上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大多数学生不会主动对知识实施温习,从而致使大单元整体教学效果很难达到理想状态,怎样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且透彻,是众多一线教师需要充分考量的问题。而思维导图自身有着系统性、形象性等特点,其能够采用恰当的方式将所学知识联系到一起,从而把大单元间的课文实施整体构建,以便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把握,让他们学习起来更加高效,实现对文章中心思想的充分理解,大幅度提高课堂有效性。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本单元文章包括《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以及《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在围绕这部分文章实施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单元主题“思念故人”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如通过修辞手法、课文结构、中心思想等角度,对文章知识点展开汇总,促使学生整理及回忆所学知识内容,强化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让他们在思维导图创设期间,有效提高其知识理解能力及归纳能力等,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如此一来在后续大单元教学过程中,他们也能通过自身能力实现高效学习,从而强化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2]

三、解读单元结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逐步朝着组合化方向发展,各个单元均有其特有的课文内容,教师在实施大单元导读教学期间,应围绕各文章不同的呈现模式,为学生传递高效阅读方法,让他们在单元导读环节中,利用思维导图模式,分析、研究及掌握各个文章的体裁和有效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实现深度学习,以此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更多优质学习方法,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明显加强,这对他们预习及复习效率的提升将起到积极影响。为此,教师应先借助单元扩展课文,随后对每篇文章实施延伸,最后通过思维导图明确文本学习方向。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是将“生物”作为主题,这当中《白鹭》和《珍珠鸟》两篇文章以动物为描写对象,而《落花生》及《桂花雨》则以描写植物为主。即便这四篇文章所描述的对象并不完全相同,然而课文题材却存在共通性,为此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期间,教师可将“散文”当做根本,为学生介绍若干种经常能够接触到的散文类型,譬如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等,随后向下实施延伸,与学生共同梳理清晰学习期间需要掌握的几个节点以及重难点知识。把这部分学习方法制作成思维导图的方式,让他们充分了解恰当有效的学习技巧,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剖析各篇文章的题材和性质,让他们挑选出恰当的学习模式进行探究,如此一来,不但可使其学习效率得到有效加强,还可让其掌握更多语文学习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3]

四、借助多样化思维导图,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思维导图的展现形式较为多样化,为此,教师可鼓励学生围绕各种类型的思维导图结构特点,挑选出与课文内容较为匹配的形式,最大程度展现出思维导图对语文学科教学的意义及价值。而流程图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思维导图模式,教师可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期间,鼓励他们借助流程图将文章脉络梳理清楚,进而使其线性思维得到良好发展。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相关文章时,本单元涉及到的课文有《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梦》,在学习前三篇文章期间,教师即可指引学生通过绘制流程图的方式理清事情发展经过,将事件发生的开端及高潮充分展示出来,如此他们将对整个故事中心思想掌握的更加透彻。而《红楼梦》中涵盖人物较多,学生在刚开始阅读时会出现混淆情况,为有效改善此问题,可引导他们将“贾宝玉”视作核心人物,鼓励学生绘制出有关人物枝干图。借助这种方式能够让他们实施观察、剖析、对比、判断,当学生充分掌握各人物间的关系时,即可深入探究每个人物的性格,以此对文章中心思想展开深层次把握。

五、通过思维导图,对文章内容形成深刻理解

教师应灵活采用思维导图,促使学生对文章理解的更加透彻,帮助其形成系统化知识体系,逐步强化语言的积累与构建,进一步对教材内容形成深刻体会,以此使其各方面能力得到良好发展。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以“遨游汉字王国”为主题,带领学生展开综合性学习,让他们对我国汉字的演变过程及特点形成初步认识,从而能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深厚的情感,并且有效培养其策划和组织活动、搜索及使用材料的能力。而从大单元层面入手,教师应将汉字作为教学核心内容,通过思维导图,鼓励学生寻找及整理材料,让他们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如可将“遨游汉字王国”视为思维导图主干部分,各枝干部分划分成“猜灯谜、学书法、飞花令、进行汉字活动、掌握汉字演变过程、撰写错别字报告”六个部分,随后引导他们围绕关键字,以小组为单位实施分析及研究,按照顺序类推,制作出各个部分实际内容和延伸部分。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利用亲自实践,加强对本单元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并扩宽了其对汉字知识的了解,懂得归纳材料及撰写报告的方法,推动了其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挑选经典文学作品,讲解其思路及研究方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思维导图,以此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加强。

结论: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期间,教师应积极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地本单元课文的内容、中心思想以及体裁等实施有效整理,让他们进行有规律地学习。而清晰的学习思路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为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出思维导入与大单元教学的有效融合方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美华.借学科思维导图之梯 登小学语文教学之峰[J].教育界,2022(32):95-97.

[2]李启鹅.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2.

[3]刘佳琳.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单元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05):7-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