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戏活动下的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学策略探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姚稚佼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广至藏族乡中心幼儿园 736100

摘要

幼儿园学前教育是幼儿的启蒙教学时期,是幼儿正式进入学校规范化学习的开端。学前阶段是培养幼儿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学前教学工作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游戏活动是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學过程中出现的新方法,因此基于游戏活动的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学策略值得研究。


关键词

学前教育;游戏活动;方法措施

正文


 

引言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学形式发生重大革新,从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教学方式转变为寓教于乐的新方式,教学以幼儿为主体,建立和谐欢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同时重视幼儿的身心发展。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积极采用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科学合理的游戏,让幼儿在快乐中收获知识不断成长。

1、运用导入策略

在组织开展游戏活动前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生动有趣的导入环节,以此来调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将其注意力充分集中起来,从而进一步提升游戏活动的教学效果。在以往的幼儿园学前教育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手段、模式都相对比较集中,课堂缺乏生动性,往往很难快速调动幼儿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而在游戏教学活动中,适当的为幼儿导入一些游戏情境可以更快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使之更加专注,更快了解游戏活动的内容,更好的掌握游戏活动中的知识内容。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悬念导入的方式,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培养幼儿的观察与思维能力。处于学前阶段的幼儿对各种新鲜的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为了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有效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尝试在游戏教学中为幼儿预留一些悬念,以促使幼儿思维发散,使之能够更专注的观察事物,产生更多联想,最终更好的理解事物,为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教师可以开展“猜一猜”类型的活动为幼儿预留悬念,并为幼儿准备一些小奖励,当幼儿“猜对了”就用奖励来肯定幼儿的表现。具体而言,比如当有游戏活动需要分组,教师就可以运用“猜一猜”的方式来导入游戏、完成分组。教师先将带有数字的若干卡片数字面朝下依次放好,随后让幼儿按顺序翻转。假如第一名幼儿翻开卡片数字是4,幼儿就需要记住这个数字,然后将卡片翻转回去,下一名幼儿继续翻卡片,如果翻到的卡片恰好是上一名同学翻到的数字4,那么这两名幼儿就结为一组。这样既能快速调动幼儿的兴趣,同时也使其思维能力与记忆力得到了锻炼,优化了幼儿的学习效果。

2、适时进行提问

在以往的游戏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偏少,一般都是由教师先为幼儿讲解游戏活动的内容与规则,随后引导幼儿开展游戏,在游戏活动中监督、提醒幼儿的游戏行为,与幼儿的双向交流较少。缺乏互动会制约幼儿综合能力与素养的发展,致使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效果。因此,为了改善这样的情况,进一步提升游戏教学活动的质量,教师可以针对游戏活动设置一些问题,并在合适的时机向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思考与交流,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观察能力,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掌握游戏活动中的知识内容。这样既能为游戏活动增添更多互动,使课堂更加生动活跃,同时也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幼儿的反馈,使后续的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从而提升幼儿游戏学习的效果。

在搭积木的游戏活动中,教师首先要为幼儿准备好积木道具,让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积木,再发挥自己的想象,将积木搭建成自己喜欢的模型。在幼儿搭建积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走到不同的幼儿身边,蹲下来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你准备搭建一个怎样的模型呢?可以与老师分享吗?”然后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引导幼儿尽量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游戏本身就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也可以基于开放性的特征,让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此来激发幼儿探索未知事物的积极性,使之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同时锻炼幼儿的自主思考能力与表达能力,有效提升游戏教学的效果。

3、寻找合适的游戏素材

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年龄尚小,他们对外界的感知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具体学习情况,为幼儿筛选更适合他们的游戏素材,使幼儿能够更快的进入到游戏活动之中,更好的理解游戏活动中的知识内容,从而提升游戏教学的质量。比如教师可以从幼儿的衣、食、住、行几个方面入手,为幼儿寻找合适的游戏素材,使幼儿能够更快的理解、运用这些游戏素材,同时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身边的各种熟悉事物。在实际生活中,幼儿往往比较偏好于一些表面色彩绚丽、形状有趣的素材,一看到这样的东西,幼儿就会产生丰富的探索欲,想要进一步观察、感受这些素材。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多多开发这类素材,进一步调动幼儿的探究兴趣,为幼儿营造生动的游戏情境。比如教师可以选择热门的动画形象“杰克猫”作为游戏素材,大部分幼儿都比较了解“杰克猫”,并且喜欢其形象,因此教师就可以挑选一些适合的游戏素材来设计开展游戏活动。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彩绳,将幼儿两两分为一组,在幼儿的腰后系上彩绳,将其作为“猫尾巴”。游戏的规则是幼儿要想办法捉住彼此背后的猫尾巴,同时保护自己的尾巴,当有一方抓住了另一方的尾巴时游戏结束,抓住的一方获胜。幼儿们只能在教师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游戏,跑出范围同样视作游戏失败。这样既能快速调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同时也能开发幼儿的智力,锻炼幼儿的四肢,为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寻找一些与教学内容较为贴切的游戏材料,游戏活动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使幼儿更好的掌握知识,游戏活动是服务于教学活动存在的。因此,教师在筛选游戏素材与材料时,都应考虑到游戏教学活动的目标,分析游戏素材与材料的特征,考虑游戏活动最终呈现的效果。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到游戏素材与材料的安全性,让幼儿能够获得更好的游戏活动体验,在游戏素材与材料的引导下更好的掌握基本的知识内容,从而使游戏教学的效果更加理想。

4、将游戏融入生活

生活即是教育,教育即是生活。教育源于日常的生活之中,同时又为生活提供指导。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在逐步了解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中最基础的各项事物。如果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引入一些合适的游戏活动,将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游戏教学的作用,让幼儿在生活中快乐学习,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动幼儿的认知能力得到更多发展。如此一来,幼儿不仅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解到更多知识,还能逐步提高对学习这一技能的认知。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为幼儿设计一些能够直观感受知识的课间游戏,鼓励幼儿在课间、回家后等时间进行自主游戏,在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巩固自身的基础知识。比如跳高、踢毽子、跳皮筋等等游戏,这些游戏受到的限制条件较少,幼儿可以在空闲时间随时随地进行游戏,同时在游戏里他们也能感受其中蕴含的知识,比如一些常见的概念、运动的技巧等等。这样既可以进一步提升游戏教学的质量,也能让幼儿的课余生活多姿多彩,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结束语

游戏活动在学前教育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当为幼儿提供一个真正符合他们年龄阶段学习发展的环境氛围。以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幼儿的健康人格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幼儿在课堂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幼儿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红梅.基于游戏活动下的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

[2]刘雅楠.浅析游戏活动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综合版),2018年0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