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家园校共同体促进幼小衔接
摘要
关键词
幼儿教育;幼小衔接;方法措施
正文
引言
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小衔接顺利推动了幼儿学前教育的提高,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并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幼儿教育中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在幼小衔接中,幼儿教师应做好与家长、小学的沟通,以家园校合作的模式打造新型的幼小衔接教育活动,为幼儿创造更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注重幼儿基础技能与素养的培养,从而推动幼儿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
1、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
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同时也是幼小衔接工作中的重要人物,是保障幼小衔接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而为了确保幼小衔接工作能够顺利、科学、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应定期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与素养,为幼儿教师分享成功的幼小衔接案例与经验,使之能够更加明确幼小衔接的内容与目标,从而保障幼小衔接的有效性。
具体而言,幼儿园可以定期邀请一些幼儿教育专家或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到幼儿园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与理念,开展幼小衔接知识讲座,为幼儿教师提供专业的指导与帮助,解决幼儿教师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与到的困惑与问题。
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应围绕家园校共同体这一主题组织经验分享工作,让幼儿教师明确构建家园校共同体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同时联系家长、小学教师共同参与,使之明确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以及自身的责任,共同学习先进的幼小衔接教育理念与有效的幼小衔接教育经验,从而统一彼此的方向与目标,使家、园、校的联系更加紧密。在这样的模式下,幼儿教师可以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思想,以正确、先进的教学观念为指导,提升自身的教学效率,更好的与家长、小学进行沟通。要确保幼儿教师的能力得到提升,幼儿园与幼儿教师都需作出努力,寻找合适的、多样的途径,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素养,为幼小衔接工作、与家长和小学的沟通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当教师的专业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过后,教师可以更好的与家长、小学沟通,促进家庭、幼儿园、小学三方形成教育合理,从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组织主题班会活动
幼儿教师可以以幼小衔接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活动,邀请家长一同参与,使家长系统性的了解幼小衔接的主要内容、必要性与重要性,明确自身在幼小衔接中的责任,从而更主动的配合幼儿教师的各项工作,与幼儿教师合力提升幼小衔接的效果。
开展这样的主题班会活动有诸多优点:
首先,这样的班会活动能够改变一些家长的传统教育思路,意识到幼儿教育不仅是幼儿教师的责任,更是自己的责任。同时也能让家长意识到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方向与重点,从而更好的配合幼儿教师的工作。
其次,班会能够让不同基础的家长了解更多关于幼小衔接的内容,完善家长对幼小衔接内容、方式、目标的认识。除此之外,这样的班会活动能够为家长与幼儿创造更多沟通机会,家长可以在幼儿教师的引导下更细致、全面的了解自己孩子的优缺点,进而选择更适合孩子的沟通与教育方式,为其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最后,这样的班会活动还能促进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幼儿教师可以趁此机会与家长多多交流幼儿在平日中的表现以及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再与幼儿家长一同制定更适合幼儿特点与发展需求的教育方案,从而提升幼儿教育的效果。
而要组织这样的主题班会活动,教师在开展活动前需充分了解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以及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前,幼儿教师还可以与幼儿一起布置场地,让幼儿在此过程中了解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意识到与家长、教师沟通交流的重要性。而到了正式开展活动时,教师在班会中应首先向幼儿与家长说明幼小衔接的内容、重要性与效果,让家长意识到幼小衔接的不可或缺陷,了解到幼儿进入小学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与变化。在此期间,幼儿教师要明确的告知家长,作为家长不应只关注幼儿在知识学习上的表现,更应该关注幼儿行为意识、综合素养在此阶段的发展情况。幼儿教师还应告知家长,家长自身对幼儿能否顺利融入小学学习生活有重要的影响,想要保障幼小衔接的效果,家长除了要与幼儿教师多多沟通、配合幼儿教师的工作以外,还需要与自己的孩子多多交流,了解孩子在此阶段遇到的问题与苦恼,为其提供帮助与引导,支持孩子的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教师应通过开展幼小衔接主题班会活动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让家长能够了解科学的、专业的育儿知识,建立正确的育儿观念,配合幼儿教师的工作,实现协同育人,共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3、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在升入小学后,幼儿要面对新的知识、新的学习方式以及新的生活方式。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幼儿没有在幼儿园阶段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幼儿进入到新环境之后将很难快速适应新环境的学习生活,进而阻碍幼儿整体的发展情况。因此,幼儿教师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幼小衔接工作,制定科学的幼小衔接计划,保障幼儿的学习效果。
一方面,幼儿教师可以与幼儿一同分析幼儿园学习生活与小学学习生活的不同之处,比如在幼儿园中,幼儿主要是以游戏的方式了解各种知识;而到了小学,幼儿则需要系统的、严谨的学习知识。幼儿需要提前了解这些转变与不同,才能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更勇敢的面对小学生活。
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可以与幼儿方向小学生活的美好之处,比如幼儿可以结识到更多伙伴、有了更多自主安排自己生活的时间、可以了解更多样的课程知识、参与更多学校中的集体活动等等,从而唤起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其建立更多信心与动力。
4、促进家园校协同
为了促进家园校协同育人,幼儿教师还需积极与周边的小学联系,与一年级的教师沟通,使之参与进幼小衔接之中,与家长、幼儿园积极配合,提升幼小衔接的效果。幼儿教师可以邀请小学教师来到幼儿园之中,为幼儿们讲解小学的学习内容、要求与模式,介绍自己的校园,分享自己的教育经历等,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学生活,为幼儿增加更多学习动力。同时,幼儿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一同参与到此类课程之中,让家长更全面系统的了解小学教育。此外,幼儿教师还可以与附近小学的教师合作,定期举办一些关于幼小衔接知识的讲座、实践学习活动、线上交流会等等,邀请家长共同参与,使家长更加全面的认识幼小衔接教育。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家长、小学教师三方可以充分的交流互动,一同分享在幼小衔接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各自的建议与想法,统一幼小衔接教育的目标与方式,形成通力合作,共同呵护幼儿的成长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保障幼小衔接的效果,教师必须明确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与家长、小学的作用,如何以共同育人的方式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提升幼小衔接的有效性。幼儿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能力,不断完善幼小衔接,为幼儿做好充分的、科学的入学准备。
参考文献
[1]冯嫣.“幼”为本 “趣”为径:浅述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幼小科学衔接教育的实践策略[J].名师在线,2022(13):19-21.
[2]郭鑫.聚焦儿童身心发展 致力幼小科学衔接[J].求知导刊,2022(19):1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