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经典诵读与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曾仁顺

湖北省利川一中445400

摘要

典诵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文化底蕴,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本研究旨在探讨经典诵读在提升高中生文化素养中的作用,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分析经典诵读的意义、现状以及实际教学案例,本文提出了三方面的策略,以期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经典诵读;文化素养;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中语文教学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经典诵读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高中语文经典诵读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存在内容选择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经典诵读的价值和当前实施情况,探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路径。

一、经典诵读的意义

经典诵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不可忽视。它不仅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手段,更是文化传承的桥梁。通过经典诵读,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培养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精神追求。

1.1 丰富语言表达能力

经典诵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背诵和朗读经典作品,学生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从而提升写作和口头表达的水平。比如,诵读《论语》中的经典段落,可以让学生掌握古汉语的表达技巧,提升其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除此之外,诵读《诗经》等诗歌作品,可以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音韵美,丰富其语言表达的层次感。

1.2 增强文化底蕴

经典文学作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包含丰富的历史、哲学和道德内容。通过诵读经典,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比如,通过诵读《红楼梦》等古典名著,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还能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从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1.3 培养正确价值观

经典诵读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人生哲理,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经典作品中所传达的正义、善良、诚信等价值观念,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水浒传》中林冲的忠义和勇敢,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当前经典诵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尽管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经典诵读的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2.1 内容选择单一

目前,高中语文经典诵读的内容多集中于少数几部名著,缺乏多样性。这种单一的选择限制了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全面了解,不利于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例如,许多学校的经典诵读仅限于《论语》、《唐诗三百首》等传统名著,而忽视了现代文学和外国经典的引入。这种狭隘的内容选择,使学生的阅读视野受到限制,难以全面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

2.2 教学方法陈旧

许多教师在进行经典诵读教学时,仍采用传统的背诵和默写方法,缺乏互动和创新。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方式不仅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容易使经典诵读变得枯燥乏味,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2.3 学生兴趣不足

由于现代社会信息量大、娱乐方式多样,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逐渐减弱。许多学生认为经典诵读枯燥乏味,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很多学生更喜欢通过网络和多媒体获取信息,而不愿意花时间去阅读和背诵经典文学作品。这种现象导致经典诵读在学生中的普及率不高,影响了他们的文化素养提升。

三、提升经典诵读教学效果的策略

为了提升经典诵读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需要在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课外阅读指导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以下是具体的策略建议。

3.1 丰富诵读内容,拓宽阅读范围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经典作品进行诵读。除了传统的名著外,还可以引入现代经典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经典,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的文化积累。例如,可以选择《追忆似水年华》、《百年孤独》等现代文学作品,以及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和托尔斯泰的小说,让学生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经典作品,提升其文学素养。

3.2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应结合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经典诵读的视频和音频,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此外,可以组织经典诵读比赛、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经典的魅力。例如,通过举办《红楼梦》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从而加深对经典的理解和喜爱。

3.3 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供阅读指导和建议。可以制定阅读计划,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学校图书馆应增加经典文学作品的藏书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例如,可以组织“每月一书”活动,推荐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经典作品,并通过读书会的形式分享阅读体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总结:经典诵读在提升高中生文化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丰富诵读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教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帮助他们积累语言素材、增强文化底蕴、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有益参考,推动经典诵读教学的发展。经典诵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更是文化传承和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我们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在经典诵读中受益,成为有文化素养、有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陈颖. 国学经典诵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 (07): 130-132.

[2]陶锐. 国学经典诵读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3, (15): 122-125.

[3]钱曙光.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教育理论研究与创新网络总结年会论文集(二). 九江市庐山市第一中学;, 2022: 3. DOI:10.26914/c.cnkihy.2022.07567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