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视域下高校教师教育方法创新研究
摘要
关键词
现象学;高校教师;教育方法;创新
正文
基金或课题项目:广东科技学院2023年度博士启动基金(第二批):《教育现象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与提升路径研究》(编号:XJ2023000301)。
现象学这一词源最早在18世纪由法国哲学家兰伯尔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提出,此后在20世纪,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对前人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创立了基于现象学的哲学流派。胡塞尔曾在自身的著作《欧洲科学的危机和超越论的现象学》中明确指出,“正是生活世界为科学世界奠定了基础,这个生活世界不是随意定义的日常生活,而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认识活动的生活”。简单而言,人需要通过具体的现象体验来掌握知识,同时人也具有在社会生活环境中自主或合作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本能。围绕现象学打造全新的教育方法,以具体的学科知识为基础设计各类融合性的主题课程,便能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高校教师可以尝试使用这一教育方法,以提升高校专业课程的教育质量与水平。
1现象学视域下高校教师教育方法所应呈现的特点
1.1重视知识的整体性与能力的综合性
现象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方法,主要由高校教师围绕特定教育主题,并对该教育主题所涉及的专业学科知识进行重新编排,形成跨专业学科的课程教育模块,然后面向学生展开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1]。可见,在现象学视域下,现象教育由传统的课程教育转向真实社会情境的转变,由高校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生活中的场景或现象,并要求学生结合跨专业学科视角,系统性、综合性地借助不同专业学科的知识,以解释和探索世界中的现象。在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上,高校应该应该遵循“基于生活、基于现象、基于项目”的原则来选择教育主题,教育主体最好要能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唯有如此,才能激励学生关注生活、主动学习,并把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当中。
1.2倡导合作探究个性化学习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应试教育逐步为素质教育、兴趣教育让位。在教育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意识到,要想最大化教育成果,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教育主体让位给学生,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使用诸如合作式、探究式、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权的目的。现象教育的理论依据主要以现象学中的本质直观、先验还原两种方法为依据。其中,本质直观方法的目的在于发展本质,并通过对本质先后的变化进行观察,认识到世界万物发展的规律。而先验还原方法主要是用来研究关于“存在”问题的方法。因此,在高校教师具体使用现象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先前经验对问题进行解释,让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高校教师则扮演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角色[2]。学生可以使用诸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从多个角度对专业学科知识展开探索,高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并找出预设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间需要相互分享各自的发现,并注意倾听他人的观点,从而汇总为自己能够吸收的知识。
1.3拥有灵活的教学空间与时间安排
2016年,芬兰成为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并实施现象教学的国家。在芬兰政府与多个社会组织的支持下,明确规定学校的“教室”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闭空间,而应该与社会、大自然、社区相连通,从而不断丰富教育资源。在我国,高校教师也可以利用现象教育打通教学空间,改变传统“教室”只能承担单一教学功能的职责,转而把教室打造成集合多种功能类型的教育场所。如果有必要,教室可以成为厨房、手工房、车间、音乐教室等多种教育内容载体,同时有条件的高校教师也可以和当地的不同教育机构寻求合作关系,在校外搭建一片教学场地,以满足现象教学的空间需求与时间安排。
2现象学视域下高校教师教育方法创新
2.1营造良好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
高校教师开展现象教学的关键前提条件在于营造出良好的氛围,而要想实现这一点,就意味着高校教师应该及时摆脱传统的单方面输出式教育观念,转而允许学生自由提出各自的想法,并邀请学生参与到研究问题的决策过程当中。为了使学习氛围能够快速被激发,高校教师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和学生建立起良好且积极的互动关系,二是要预留出充分的课堂讨论和学生互动时间,三是要给出快速令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主题,四是维持好课堂秩序,五是引导并鼓励学生的正向学习行为,六是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在氛围营造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主动提出一些趣味性主题,并让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发散思维。头脑风暴作为一种集中讨论方法,旨在最大限度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围绕主题尽情想象,最后提炼出可用的元素以解决问题[3]。高校教师通过把具有趣味性的主题与头脑风暴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思考状态,激发学生形成新的思考。另外,为了提高氛围的营造效率,高校教师可以使用boardmix博思白板、Stormboard、Trello、MindMeister、Lucidspark等数字化工具,辅助头脑风暴更顺利进行。
2.2围绕现象学重新设计教育流程
在现象学视域下,高校教师通过使用现象教学,能够打破传统的专业学科壁垒,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接触到各种“现象”,从而增强学生的经验世界和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掌握“横贯能力”。“横贯能力”指的是可以对不同领域、不同专业学科知识进行随意使用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思考与学会学习的能力、文化交流与表达的能力、管理日常生活的能力、多模态识读能力、信息通讯技术相关能力、工作与创业能力、参与并创造可持续性未来的能力[4]。为了让学生能够具备“横贯能力”,高校教师就需要围绕现象学,重新对旧有教育流程进行重新设计。现象教学的具体教育流程步骤如下:第一步,高校教师在课程教育开始前,应该提前明确学习主题和学习目标、专业学科角色和专业学科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围绕相应主题确定教育目标和任务。第二步,高校教师需要围绕专业学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并鼓励学生提出各自关注的问题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每个学生小组相互交流讨论研究问题。第三步,针对不同的问题,高校教师可以把问题分成多个研究项目,让每个学生小组都认领一个研究项目后带着思考围绕问题展开研究。第四步,学生小组需要基于研究项目收集相应数据,然后围绕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高校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是否将注意力集中在做研究方面,同时对于理不清思绪的学生小组提供有限度的思路引导,帮助学生找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理解证据的要求。第五步,当所有学生小组都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后,高校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对研究问题的成果进行集中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其他小组的学生以及高校教师可以对其提出质疑,而展示成果的学生需要罗列证据支持自身的观点。通过让每个小组的学生研讨与交流互动,能够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六步,当所有学生小组均展示完研究成果后,高校教师可以展开相应的学习评价。评价的内容不仅以教师评价为主,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及相互评价。最终,评价结果将被高校教师计入教学报告中,并作为学生期末专业成绩的考评参考之一。
2.3落实自我评估要求学生掌握自我学习进程
在现象教学的所有教育流程中,学习评价是最关键的流程步骤,该步骤可以帮助高校教师及时了解教育成效以及学生学习状态。另外,与传统高校教育过于强调教师评价不同,现象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过程,该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自我学习进程,还有利于学生获得长久且良好的学习体验。现象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展开自我评价。为了方便这个进程,高校教师可以设计包括“设定目标”、“迈出第一步”、“取得初步成功”、“取得重大进步”、“达成目标”五个部分组成的现象教学学生自我评价量表。其中,“设定目标”要求学生设定一个可以达成的目标,并把目标拆分成若干个小目标。“迈出第一步”要求学生思考目标达成所需的准备内容,以及问题出现时的应对方法。“取得初步成功”要求学生在这一步反思自身的最终目标,并对目标内容进行调整或修改。“取得重大成功”要求学生对自身的进步形成肯定,并对最终目标进行冲击。“达成目标”要求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并对所取得的终极成果展开总结。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象学视域下,要求高校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并在确保真实性的前提条件下,打破传统专业课程的界限,帮助学生建立对现实世界的整体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点,高校教师可以基于现象学使用现象教学这一创新教育方法,并采用营造良好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围绕现象学重新设计教育流程、落实自我评估要求学生掌握自我学习进程等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对真实世界展开探究。
参考文献
[1]付光槐,彭玉青.教育现象学审视下教师教学敏感的意涵、价值及其实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44(01):37-42.
[2]孟雪,刘鹂.现象学视域下教学理论研究的意蕴、困境与超越——兼论教学境域的产生[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3,37(02):15-27.
[3]李海英,龙宝新,邱灿.发生现象学视角下教师教学决策的实践壁垒与突破向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44(10):45-51.
[4]胡贝贝,李志超.教师教学决策的发生脉络及实践路径——基于发生现象学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04):47-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