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与策略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教学策略;知识系统
正文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尤其是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因此,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一种符合新课标理念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初中历史教师的关注。
一、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
(一)促进学生历史知识的系统构建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为学生历史知识的系统构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点的零散传授,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而单元整体教学则通过整合单元内的知识点,构建了一个有逻辑、有条理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系统地理解历史知识,掌握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发展脉络[1]。单元整体教学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相互影响。同时,教师还会根据单元主题,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由此可见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的内涵,还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历史知识的系统构建,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是指通过对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过程,形成对历史问题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的能力。单元整体教学通过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为学生提供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良好平台。
首先,单元整体教学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相互影响。学生需要通过对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差异,从而形成对历史问题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基于此,可见这种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历史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其次,单元整体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推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探究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学生需要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积极参与到历史知识的构建过程中来。在参与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大量的历史信息进行归纳和整理,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同时,学生还需要通过推理和演绎等思维过程,对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和判断。这种归纳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面对新的历史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
(一)注重知识点联系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之一是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策略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相互影响。
以“明清时期的文化与科技”单元为例,这个单元涵盖了明清两朝的文化、科技、艺术等多个方面,知识点繁杂且相互关联[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首先明确该单元的核心知识点,如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四库全书”、明清两代的科技成就如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在明清时期的发展等。然后,教师需要找出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在编纂背景、目的、影响等方面的异同,以及这些文化成就如何反映了明清两朝的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时间线等工具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时间线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理解历史进程中的因果关系。
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可以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影响。这种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还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以单元主题为核心
在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中,以单元主题为核心是另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把握学习重点,形成对单元主题的深刻理解和认识[3]。
以“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抗争”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的觉醒和抗争历程。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首先明确单元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来组织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重要人物等方面,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单元主题的内涵和意义。例如,教师可以介绍近代中国的政治体制变革、经济结构调整、文化思想解放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些变革是如何推动中国人民觉醒和抗争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将单元主题与其他学科领域进行融合,形成跨学科的学习体验。例如,可以将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抗争与语文、政治、地理等学科进行关联,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理解单元主题。这种跨学科的学习体验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在以单元主题为核心的教学策略下,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和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剧表演、历史主题演讲、历史问题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理解历史、运用历史。基于此,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在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以“中国古代史”单元为例,这个单元包含了从远古时代到清朝灭亡的漫长历史进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例如,可以提出“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如何演变的?”等问题,让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博物馆、历史遗址等资源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史料、图片、视频等资料;或者组织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由此可见,这些资源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
基于此,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并且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研究等活动,让他们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
(四)辅助多媒体技术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技术为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强大的辅助工具。基于此,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使历史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以“世界近现代史”单元为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呈现一个丰富多彩、立体化的历史世界。尤其是在“世界近现代史”单元中,历史事件繁多,涉及的地域广泛,时间跨度大,仅仅依靠传统的讲授方式很难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这段历史。然而,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轻松地将这些历史事件、人物、地点等信息以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例如,当讲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历史纪录片、战场照片和地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力;当介绍到二战后美国与苏联的冷战对抗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冷战时期的政治漫画、宣传海报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冷战的背景和影响。此外,多媒体技术还可以用于模拟历史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亲身体验历史。例如,在讲述工业革命时,教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出19世纪的工厂车间、城市街道等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业革命的变革和冲击。由此可见,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标背景下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和价值。尤其是它不仅有助于构建学生系统的历史知识框架,更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和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出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历史学科人才。然而,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同时,也需要学生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共同推动历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2023年度课题“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编号:ZX202302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赵启英.主题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20(13):101.
[2]张峰.融合与共生: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实践[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9):37-39.
[3]陈朱俊.初中历史主题式复习教学策略-以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为例[J].福建教育,2019(45):57-58.
[4]魏惠.主题意义下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概念,特征与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 202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