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王云

(杨家寺乡人民政府 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杨家寺乡人民政府 061800)

摘要

学术依据及背景意义:为加强村级干部队伍管理,建设一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高素质村级干部队伍,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党内法规和法律规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出来,把广大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齐心聚力投身乡村经济社会建设。这句话深刻阐释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力的极端重要性。


关键词

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力

正文


村干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是政策的理解者和执行者,对乡村发展和建设的推动起着关键作用。村干部的理解和执行能力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地效果和乡村治理的完善。村干部是联系基层群众的重要纽带,村干部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基层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制定村干部选任机制,强化村干部考核及培训,注重村干部思想教育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力,是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工作效率和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带动村级文化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还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农民成为乡村建设的主体,让群众自觉参与村级建设,大力激发农村的生机和活力。强化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带动村级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研究现状:

全县共有10个乡镇,473个行政村,此次列入调查的2个乡镇,123个行政村,共有乡村干部638名。经调查,638名乡村干部中,年龄30岁以下的35人,占5%;51岁以上的356名,占56%。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00人,占16%;初中以下学历的有250人,占39%通过调查发现,基层干部队伍经过几年整顿,结构得到了很大改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但按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村级干部队伍有待调整。一是村党支部书记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比例很低初中以下学历的人员比例较高。二是村级干部年龄偏大,51岁以上的村干部占比一半左右。三是专业结构失衡,具有涉农专业特长管理型干部比重较小,这样的干部队伍结构很难适应农村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需要。

二、思想观念的更新程度相对滞后,大多数基层干部思想观念还偏于保守,缺少开拓和开放意识,不敢涉足新领域,安于现状,上边逼一逼,下边动一动,缺少带领群众敢富奔小康的魄力以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本领。

、政策水平偏低,法制意识淡薄。有些干部不注意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现行方针政策,对政策理解不深不透,有的干部贯彻落实各项政策,不能本地实际相结合。还有的乡村干部执行政策走样。个别干部不仅政策水平低,而且法制意识淡薄,有时还激化矛盾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威信。  

少数村级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工作作风飘浮,影响了村干部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有的乡村主要领导缺少民主意识,民主气氛;有的干部工作中不顾长远,只求眼前,搞形式主义造成群众的抵触情绪,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上述问题的产生,主观分析一是多年计划经济沉淀的积弊制约了干部思想解放程度;二是村干部政治理论、业务素质不高。少数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工作作风不实,弄虚作假,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三是有些村两委之间在工作上相互扯皮,工作不协调,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强。

客观分析,一是有的乡党委不够重视乡村两级干部队伍建设,缺乏长远的治本措施。有的村干部工作方法落后,村级组织的作用难以发挥。二是后备干部队伍后继乏人。一是部分农村有文化的青年向城市,选拔年轻干部的余地越来越小。二是农村大量的优秀人才通过考取院校输送出去,造成一些地方出现村干部难培养、难选拔。现有队伍难以稳定。村干部的报酬太低,这也是一些村特别是经济薄弱村村干部的岗位对农村青年人才基本没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是农村工作难做。村干部担负的职责相当繁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和国家各项任务都有赖于其去落实。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不具备政府行政管理的功能。由于权责分离,村级组织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难度越来越大。有时候工作需要磨破嘴跑断腿,软的不奏效,硬的又不行,村干部感到十分为难。是有的村信息渠道不畅,村干部决策容易失误。面对市场,多数农民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而不能参与市场竞争。然而,村干部由于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长期工作在基层,获取信息的渠道小或不畅,致使信息滞后。这些因素影响了基层组织的工作水平。

三、解决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

1、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要严格选拨任用机制,优化村级干部队伍,选好“领头”。

严格选拨任用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坚持依法选举依规选任,严格执行有关党内法规和法律规定的程序。严格落实任职资格审查和选拔任用工作报备制度,坚决防止涉黑涉恶、“村霸”、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受过刑事处罚等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进入村级干部队伍

村级干部应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具有一定的政策知识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带富致富能力和群众工作本领,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村级干部一般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新选任村级干部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村党组织书记一般应当具有1年以上党龄。

村干部作为村民们的“领头”,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骨干力量,肩负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通过提高村干部素质,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保障乡村振兴发展是积极正面的。村干部是党和国家在农村开展夯基础、打基石、固基本工作的中坚力量,更是把党的主张、决定和工作部署宣传、贯彻、落实到农村发展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全过程的有效抓手。新时代新征程,村干部队伍的不断建强是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领导的关键,更是全方位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保障。

2.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要强化思想学习教育,提高整体素质。

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创新模式,强化党员的理论学习,提升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通过学习强国APP和“互联网+”等远程教育平台。围绕党员党性教育、政策理论辅导、实用技术培训等方面进行授课,提高党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利用农家书屋等资源,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从而做好各类服务群众的工作。 

  有针对性的对农村党员开展教育培训,进一步增强农村党员的文化素质,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开设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大讲堂创新学习形式和载体,多层次、全覆盖开展培训,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聚焦以学立身、以学增智、以学强能。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开展理论学习,把理论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理论水平,做到学用结合,切实提高执行力和争先进位意识,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农村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战略高度聚力推动村干部队伍不断建强。

3、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农村发展的“源动力”稳定村干部队伍。

激发农村发展的“源动力”需要建强村干部队伍。村干部队伍的建强能够持久为事关农村发展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提供扎实可靠的人力保障。村干部队伍不断建强及其职能的高效发挥,益于新时代新征程农村发展实践的不断探索创新,利于农村发展多个领域的深化协同推进。用能力素质不断提高的村干部队伍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源动力”、在把准用好村干部队伍自身优势效能的同时,更能够从根本上为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基层干部的实际问题:一要保证村干部的报酬及时兑现。二要推行村级干部报酬标准与考核结果挂钩要建立责任机制和奖惩机制,明确职责,奖惩结合。既激励担当作为、又兼顾公平。三要在政治上关心村级干部,关心离任村级干部生活,以县为单位建立离任村级干部补贴发放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进一步优化村干部结构

村级干部后备力量培养管理工作由乡镇党委负责。应建立村级干部后备人员信息库,适时吸收进党员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坚持备用结合,成熟的及时使用,不合适的及时调整。同时要严把入口关,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坚持备用结合,村干部出现空缺时,优先从后备力量中选拔,稳定村干部队伍。

4.制定村干部管理规范,强化监督考核机制,明确职责,转变工作作风,融洽干群关系。

  制定村干部管理规范,强化监督考核机制,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当前,社会发展的进步带动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层次的变革,乡村治理的主体更加多元,乡村治理工作愈发复杂。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县乡村三级党组织要深入研究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乡村治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综合考虑经济体量、地域特征、人口规模、村情村貌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村干部管理规范,用先进的思维和新式的方法确保乡村治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明确职责,压实责任。各行政村是我国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村干部是基层治理的基础,是党和国家在农村开展治理工作的制度执行者和落实者,要坚持用严的标准选优建强契合农村发展实际的村干部队伍。党组织要明确责权定位,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改进领导方式。实践证明,科学的责权定位基层党组织,有利于村干部集中精力考虑本村发展的总体规划,把党组织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堡垒。

推动党员干部作风转变。一是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树牢党员干部反腐倡廉主体责任牢牢树立执政为民的意识,严守政治、思想、履责、廉洁等基本底线。二是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以整治干部队伍中的“躺平”思想、作风为着力点,认真开展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持续巩固和推动党员干部作风转变。三是围绕县委巡查整改工作重点,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等,教育党员干部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确保常抓常管,为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5.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拓宽信息渠道,多措并举壮大村级经济。

随着入世后农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首先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及综合能力,提高新形势下村干部的“执行力”其次要多措并举促发展。一要充分调研,科学谋划。对乡村环境、自然资源、人才资源、经济状况等进行详尽的调查登记和分析研判,建立可利用资源台账,因村施策,制定集体经济综合发展方案,同时依据客观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保障了集体经济的有序发展。二要整合力量,推动发展。引导村两委积极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平台作用,有效整合多方资源,稳步推动本村集体经济发展。1.引入项目,助力发展。深度挖掘现有资源和有利条件,借助多方力量引入适宜本村发展、有市场、有潜力的项目。2.引入投资,助力发展。首先,大力引入在外发展好、有一定资金积累的致富能手,让项目动起来、资源用起来、村民富起来;其次,积极引导村民有偿让渡林地、土地使用权,采取“流转—整理—再流转”的途径,实现农民、村集体组织、承包主体三方共赢;最后,积极对接项目扶持资金,利用好项目补贴度过创业期、困难期,让项目起好步、迈开腿。3.引入人才,助力发展。第一,引入科技人才,积极争取有利于项目发展的专业技术专技,指导科学生产,为项目发展保驾护航;第二,引入劳动人才,根据生产规模制定外出劳动力回流计划和技能培训计划,对该批村民采取集中培训和专门培训相结合;第三,引入电商人才,深度挖掘县、乡电商经营能手,对接电商平台,有效开拓市场。4.引导对接,助力发展。一方面,引导项目对接市场,多措施、多途径做好产品及项目宣传工作,帮助项目产出品提高知名度。

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是保证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贯彻执行,是做好农村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的组织保证,新形势下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艰巨的工程,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实践。相信只要我们注重村级班子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力,我们的村干部队伍建设一定就会与时俱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力助力乡村振兴一、解决人才短缺问题:随着城乡发展差距的加大,农村面临人才流失和老龄化的问题,这导致一些地区的村干部队伍出现了年龄偏大、学历不高的情况。加强村干部管理,可以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缓解人才短缺的问题。二、提高党对农村的领导能力:村干部是党和国家政策在农村的执行者,加强村干部管理,建强村干部队伍,是提高党对农村领导能力的关键。一个素质优良、作风过硬、能力突出的村干部队伍,是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三、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通过加强管理,提高村干部素质、稳定村干部队伍,提高村干部的“源动力”、“执行力”。提高村干部的专业能力和作风,可以更好地解决群众矛盾,处理社会问题,从而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四、提升村党组织的公信力:一个专业化水平高的村干部队伍,能够提升村党组织的公信力,赢得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更好地组织农民群众,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综上所述,加强村干部管理不仅是解决农村人才问题、提升党对农村领导能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提升村党组织公信度的关键措施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经之路。作者简介:王云,(1986-05-16),女,籍贯:山东,毕业院校:贵阳学院,学历:本科,专业:  美术学,单位名称:杨家寺乡人民政府,地址: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杨家寺乡人民政府,邮编:061800,现有职称:中级经济师 ,人力资源方向,邮寄地址: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名仕国际小区三单元902室,王云,手机号:17703279068。身份证号:371328198605160108,邮箱:2901230932qq.com。课题名称:强化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备注:编号需要后期添加。)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