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高超

​镇江心湖高级中学 212000

摘要

思维能力是高中学生语文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行创新和解决问题的基础。然而,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正文


引言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下,高中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得注重知识的教授,还得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过就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依旧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手段,学生则处于十分被动的学习状态,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机会,思维能力培养严重受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认清这一点,积极探究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助力学生更好的学习与成长。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过度依赖教师

在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对教师有着很强的依赖性。他们在面对学习问题的时候,往往不会主动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法,而是习惯性的等待教师的解答。这一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到学生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究其原因,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基本都是占据着可中心,并且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是知识传递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过于机械和单一1。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有机会去主动探索和思考,他们只需要记住教师讲的内容,考试时能答对题目即可思维能力自然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缺乏思维训练

就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阅读与写作任务,不过这些任务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缺乏对思维能力的深入训练。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两个重要的环节,它们占据了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不过就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在具体学习的时候基本都是表面理解文本,难以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解读2。究其原因,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过于注重表面的东西,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往往就是简单的让学生去读、去写,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没能很好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这样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学生很好的完成了任务,不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却没能得到真正的提升,教学目标的达成自然更加无从提及。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具体可以引入一些新型教学手段,借助此激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包身工”这一课文教学中,便是便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分析和探讨。如:“如果你们是其中的一员会怎样做?为什么?”之后,让学生应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和分析3。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多角度的思考,并在讨论中相互启发与学习。借助此,能够很好活跃课堂氛围,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深化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要想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合理进行情境创设,借助此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在议论文教学中,教师便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话题,之后让学生围绕此进行思考与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观点,让学生进行分析、辩论和反驳。这样可以很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问题的审视,寻找论据,并提出自己的见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写作任务,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未来社会的想象作文,或者设计一个跨越时空的对话场景,让学生在作文中扮演不同角色,展开思考和探讨。借助此,可以很好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与此同时,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其今后更好的学习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组织多样化的思维训练活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思维训练活动,借助此能够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思维导图,让学生在课前合理制作,以便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梳理,为后续的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这样还能很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逻辑性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开展合适的辩论活动。具体就是得教师结合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设计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可以很好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逻辑性和批判性,提高他们在语言表达和思维方面的能力4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后的写作训练。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文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读后感、写一篇评论文章等。例如在“鸿门宴”这一课文教学中,在教学完成之后,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发散自身思维进行课文改编,又或者是写读后感等。借助此,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还能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助力教学目标更加高效的达成。

)小组合作,观点碰撞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下,强调教师加强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而且合理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法,还能很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语文知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和分享,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能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这有助于拓宽他们的思维视野。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和辩论。借助此,可以很好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且让学生不忙从权威,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声声慢》这一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初期为学生播放《月满西楼》这一歌曲,让学生在心上歌曲的过程中了解一剪梅的诗情画意氛围。之后,借助多媒体引入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梦令》,之后提出问题:“从这一作品中你们感觉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引入正文,让学生对比式的阅读学习。这样,能够很好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思考李清照各个阶段作品的变化,并根据此分析其情感等,深化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助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必要,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与进步,提高教学质量。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认清这一点,积极进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便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主动思考和分析,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为其今后更好的学习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君婷.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考试与评价, 2021(4):5-5.

[2]李慧.探析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作文:教研, 2021(5):0036-0036.

[3]马云飞.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01):45.

[4]黄杰.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新一代:理论版, 2019(7):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