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思维能力;方法措施
正文
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推动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整体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往往也决定着其后续的学习与发展。尽管新课改明确提出了加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但仍有部分教师未转变传统教学思想与方法,这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为此,作为数学教师,应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其应用能力,使学生逐渐学会举一反三,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1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由于小学生尚处于身心发育的初期,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对事物的理解与思考能力较弱,对单一的学习活动很容易感到厌倦与乏味。基于学生这些的特点,教师应深刻意识到,帮助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思维方法远比让学生死记硬背各种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重要的多。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深刻意识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当学生具备了数学思维能力,他们就能更快的理解数学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自主学习意识,进而提高自身学习效率,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科学、系统,进而提高自身的整体学习水平。学生掌握了数学思维就等于掌握了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有方法、有技巧、有效果的学习数学。这种对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适用于数学学科,还适用于其他学科,对学生往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1.2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并不单指某一种理论和教条的思维模式,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他们在解题时遇到的困难与阻碍就会更少,解题的过程就会更加顺利。除了解决数学问题以外,学生还可以解决其他学科、乃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能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学生的抽象能力、逻辑能力等得到有效的锻炼,进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1重视数形结合
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重视数形结合教学。数形结合作为最基本的数学思想之一,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规律,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帮助学生将不同类别的数学知识点转化成知识体系。为此,教师要优化数形结合教学,通过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降低学生理解数学思想的难度,调动学生学习数学思想的兴趣,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教师就可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解决《植树问题》这一经典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积累解题经验,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大部分学生初次遇见植树问题都会觉得比较抽象,不知道从何下手,在解题中十分容易出错。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解题,将植树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更快的理解植树问题的内涵,找到解题的思路与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伸出一只手,将手指看做树,将手指之间的间隙看做道路,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树的数量与道路段数之间的关系。这个活动简单有趣,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手直观的了解“树”的数量与“道路段数”的数量,感受二者的联系。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假如要再种五棵树,树与树之间的间隔有多少段?如果将第一棵树作为道路的起点,最后一棵树作为道路的终点,道路的总长应如何计算?”鼓励学生比一比、画一画后再进行计算。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教师可以将原本看起来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简洁易懂,学生不仅能够更轻松的解决植树问题,还能积累解题的经验,感受数形结合作为解题方法的重要意义,逐渐学会举一反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也保障了数学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2重视情境构建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需要教师重视情境化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内容与形象的实践教学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内涵,促使学生展开更多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热门的教学方式,而想要进一步凸显出情境教学的价值,教师要在情境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思想,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学会更灵活的解决问题,在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数学学习,并有目的的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圆》时,教师就可以组织情境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圆形的特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设计,比如告示牌、车轮、风扇等等,让学生一边观察这些事物,一边思考为什么要将其设计成圆形、圆形的物体有怎样的特点等。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以“车轮”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的,假如设计成其他形状会发生什么,随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思考圆形车轮的优势与特点。在情境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探究情境中的数学知识,思考情境问题以外,还要鼓励学生留心生活,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思考事物之间的共性,从中分析其蕴含的数学知识,进而提高自身的空间想象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积累解题经验,使之能够更加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
2.3重视实际应用
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之中,想要进一步保障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还要推动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融合,引导学生将各种数学思维应用到实际问题之中,从而使学生积累更多解题经验,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优化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时,这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结合了现实生活的数学问题。通过不同条件的构建引导学生了解鸡与兔子之间存在的生物差异性,将鸡和兔子脚的数量作为一种隐性的已知条件,就是拓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尝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假设,比如想象笼子里全都是鸡、全都是兔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在解题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做多样化的假设,加强数学问题与生活的联系性,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数学思维,将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具象,从而降低学生解题的难度,为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目标,教师应不断探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减少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阻碍,帮助学生树立更多学习信心与动力,推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全面发展、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崔治明.浅析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20,18(19):126-128.
[2]陈守庄.专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科学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4):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