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小学信息科技课后作业设计转型策略探讨
摘要
关键词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小学信息科技;课后作业设计;
正文
此论文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助力教育模式转变的应用研究》下子课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助力小学信息科技课后作业设计模式转变的实践研究》课题成果
一、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科技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于巩固知识、培养能力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传统的小学信息科技课后作业设计往往侧重于知识点的重复和记忆,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资源支持。
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特点与优势
(一)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展现出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特质。它全面涵盖了各类信息科技课程的教材,这些教材体系完整、内容权威。同时,还有精心制作的课件,其设计精美、逻辑清晰,能够有效地辅助教学。此外,大量的视频资源更是引人注目,包含生动有趣的教学讲解视频、直观明了的实验演示视频以及富有启发性的科普动画等。这些丰富的资源不仅来源广泛,而且经过了精心地筛选和整合,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它们为教师设计信息科技课后作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丰富的素材,使教师能够根据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地选取和组合,创造出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作业。
(二)个性化学习支持
该平台的个性化学习支持功能是其显著优势之一。它借助先进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智能算法,精准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测试成绩等多维度数据的深度挖掘,清晰地了解学生在知识掌握和技能应用方面的强弱项。基于此,为每个学生量身打造定制化的学习路径,推荐贴合其学习进度和能力的资源与练习。对于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平台会智能推送针对性的辅导资料和强化练习;对于具备较高学习能力的学生,则提供更具挑战性和拓展性的学习内容。这种个性化的服务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
(三)互动交流平台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搭建的互动交流平台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教师能够及时给予专业的解答和指导。学生之间也能够就作业中的难题展开热烈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和方法。这种交流不仅有助于解决作业中的具体问题,更能促进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共享,推动学生共同进步。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作业互评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目标的转变
(一)从知识记忆到能力培养
传统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对信息科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新的教学目标应更关注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二)强调综合素养提升
不仅关注学生的信息科技技能,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以及信息社会责任等综合素养。
四、小学信息科技课后作业设计的转型策略
(一)项目式作业
项目式作业强调设计基于实际问题的项目,使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信息科技知识和技能。例如,让学生为学校的运动会设计一个在线报名系统,这需要学生运用网页设计、数据库管理、编程等多方面的知识。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巩固所学,还能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在设计项目时,应确保项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力,同时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二)探究性作业
探究性作业旨在布置具有一定开放性的探究任务,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让学生探究不同操作系统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或者研究某种新型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这类作业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需要通过自主收集资料、分析数据、进行实验等方式来寻找解决方案。
(三)合作式作业
合作式作业通过安排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着重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例如,让学生小组共同完成一个多媒体作品的创作,或者开展一次关于网络安全的宣传活动策划。在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分工、相互配合、交流想法、协调进度。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还能让他们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发挥自身优势、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应在作业开始前帮助学生合理分组,明确小组目标和任务,在作业进行中关注小组动态,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四)个性化作业
个性化作业充分利用平台的个性化学习支持,为学生提供符合其自身水平和兴趣的作业。比如,对于对编程有浓厚兴趣且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编程项目;对于对图像处理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布置相关的创意设计任务。这样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得到充分地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教师要根据平台提供的学生学习数据和反馈,精准地为学生定制个性化作业,并在作业完成后进行有针对性地评价和指导。
五、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作业实施与评价
(一)作业实施
在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作业实施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平台的便捷性,精准地发布作业任务。通过清晰明确的作业描述和要求,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作业目标。学生则借助平台提供的在线环境,及时接收并着手完成作业。平台所配备的丰富学习工具,如在线编程环境、虚拟实验平台等,以及大量的参考资源,如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视频、案例分析等,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作业条件。学生能够随时查阅所需资料,进行实践操作,更好地完成作业。
(二)作业评价
在作业评价方面,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评价不仅关注作业结果的正确性,更注重对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所展现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知识运用的灵活性进行评价。同时,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机制。学生自评促使他们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培养自我评估和自我调整的能力。互评则让学生从他人的作业中学习,拓宽思路,增进交流与合作。评价内容涵盖作业过程中的参与度、努力程度、创新意识等,更加强调能力发展,为学生的持续进步提供有针对性地指导和鼓励。
六、结论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小学信息科技课后作业设计的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转变教学目标,采用新的作业设计策略,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科技综合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平台的优势,不断探索和创新课后作业设计,以适应新时代信息科技教育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吴砥.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数构建及应用研究[J]. 教育科学研究, 2020, (11): 92-96.
[2]祝智庭, 魏非. 教育信息化2.0:智能教育启程,智慧教育领航[J]. 电化教育研究, 2018, 39 (09): 5-16.
[3]余胜泉, 汪晓凤.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供给转型与变革[J]. 开放教育研究, 2017, 23 (01): 29-36.
[4]杨现民, 赵鑫硕. “互联网+”时代学习资源再认识及其发展趋势[J]. 电化教育研究, 2016, 37 (10): 88-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