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实施;研究
正文
引言
生活教育的理念有助于塑造儿童的宽松的心态。拥有轻松的心态环境,是儿童热衷和专注于学习的基础。想象一下,如果孩子在参与学习时犹豫不决,只是表面上答应,那么他们就会显得犹豫不决、不敢动笔。然而,如果孩子充满自信,他们的思维就会变得敏捷,思维方式也会变得开阔,能够快速地表达出来。
一、生活化课程应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应该根植于日常生活,这主要是由于实际生活的教学方法需要将孩子们可以接触的各种元素作为教学的核心,使他们可以投入到各种活动之中,通过亲身体验大自然、日常生活的各种事物和情况,从而获得宝贵的实际体验和情绪理解。借助实际的感受和经历,使得孩子们能够在各种环境中寻找并得到满足,例如:再一次带孩子们散步时,小朋友们被一棵树所吸引。就是这棵看似普通的树,引出了了我们的《我与枣树的那些事》的课堂讨论。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立刻提出许多疑惑,教师把握住教学的机会,陪同小朋友们一同采摘红枣,认识红枣。在这个过程里,小朋友们感到非常快乐,然而,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挑战也非常多。他们都积极地思考,并且彼此进行讨论和协作,一起寻找答案。因为小朋友们还没学会写字,所以在观察红枣的时候,孩子们将自己的观察到的记录在了卡片上。当他们在聊天时,即使平时比较内敛的小朋友也能侃侃而谈,这实在让人感到非常意外。经由孩子们的观察与直接体验,小朋友们发现红枣竟是如此的美丽!他们根据红枣的造型,也尝试了一次富有创新性的绘画。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搜罗并归纳出各种圆形的物品,并运用它们来制作印章。孩子们热情洋溢地投入,他们创造的艺术作品令人赞叹!接下来,当我们吃红枣时,他们又找到了红枣种子,这引发了一个全新的议题——这些种子究竟从何处而来?
过去,教师们常常将教育和孩子的日常生活区别对待,他们相信独立的教学方式能够更有效地推动孩子的成长,然而他们并未意识到幼儿园课程的核心其实就是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将教育与日常生活分离是不合适的,现在广泛使用的“生活化课程”更是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儿童的日常生活涉及到诸多领域,包括社区、家庭和幼稚园,这些因素对于实际应用的教育极其关键。例如幼儿园每个学期都邀请家长亲自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来。有时,幼儿园会举办知识讲解类的活动;举办生活创造类的活动;还会举办游戏竞赛类的活动。家长们对此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且积极参与。每个家庭都拥有其独特的文化根基,他们把自己的文化融入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这是我们教育资源中最珍贵的财富。
二、在班级自然角中让幼儿感受真实的自然之美
孩子们在大自然的宁静氛围下,会感到舒适和快乐,这有助于他们培养出高尚的审美品味。大自然被誉为美丽之源,而在课堂上,每一处自然区域都可以被视为一种精炼的“大自然”。通过寻找有趣的颜色,可以增强孩子们的感知能力。孩童们居住在五光十色的大地上,所有的事物都让他们觉得很好奇。当进行户外的探险活动,孩童们总是乐于去拾取枯萎的树叶、细小的花朵,或者去触碰那些鹅卵石,就如同珍视着自己的宝物。既然孩子们对于收集这些自然资源感兴趣,我们是否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让他们在角落里观察和玩耍。在我收集的树叶中,我注意到一些树叶的颜色已经开始出现微小的转变。这样做可以使孩子们的观察更加专注。我指导孩子们仔细地观察,通过摆动、排列,以及展示这些五彩斑斓的色彩。当他们将这些叶子排列成一个圆形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叹不已,实在是太美丽了。同一种植物,竟然能呈现出如此丰富的色彩变化。孩子们对“叶子会变色吗? ”这个问题产生了好奇,因此,我们决定共同参与一个关于颜色的小试验。我们将大白菜装入透明的容器中,并添加各种颜料,然后开始观察。两周的持续观测后,孩子们意识到叶子的颜色其实能够从叶脉中传递至叶子,展示出各种颜色。红色的吸收效果可能因其颜色的深浅度而异,例如,白菜的根部呈现出轻微的红色,但是,菜叶却呈现出浓厚的红色。这种颜色的小测试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对颜色的探索欲望。在这个充满绿色的环境里,孩子们不只体验到了生命的茁壮,还体验到了情绪和思维的提升。
三、生活化的环境体现生活化的课程
皮亚杰的环境相互作用学警示我们,孩子的认知成长源自他们持续和外部环境的交流。所以,孩子的年龄特质理念明确指出,孩子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主要依赖于他们的直观、实际和形象的思维模式。孩子们的学习和研究主要依赖于实体和人类社区的刺激、媒介和连接。因此,如果能够构建一个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目标的优秀环境,同时将这些目标和意义融入到实际的环境之中,那么我们就能够更加高效地引领他们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中进行独立的学习。例如带孩子们去水族馆游玩时,有一个三十多米长的大鱼缸,它里面有着各种鱼。当孩子们经过这个鱼缸,教师总是会停下来,看看、拍拍,然后和他们一起讨论———“快看,那条鱼怎么不游了,它还活着吗?”“妈妈以前说过,鱼儿睡觉不闭眼睛的!”“睁着眼睛能睡着吗?”,教师们抓住机会,认真地倾听了孩子们的观点,激发了孩子们的思考,并开始了关于鱼儿体质特性、生活习惯等各种问题的教学。然后,教师从包里带出提前准备好的,鱼类相关的图片和文字介绍,从而对孩子们进行观察和学习。设想一下,如果教师只是一节课就讲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可能因为缺乏孩子的主动研究,导致孩子觉得不熟悉或者无趣。实际上,许多日常生活的情境并不需要舍弃其最原始的呈现手段,对自然环境的学习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出善于寻找、热衷研究的习性,这对他们的一生学习技巧的形成也极为有利。
四、生活化的课程重视幼儿对生活的体悟
现代儿童更倾向于自我发展,对周围的生命充满了好奇,但他们的理解和认识却往往停留在肤浅的层面。维果茨基提出,儿童的主动发展是高度社会化的,并受到周围历史文化进步的影响。儿童的成长过程是在与周围人的互动以及与特定的社会人文环境的交互中进行的,而儿童所处的社会人文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则是他们成长的主要条件。因此,将幼儿园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就必须重视孩子对生命的理解、体验和领悟的全面一致性,以便帮助孩子通过对生命的体验,塑造自我对生命的理解。例如,过去的“三八节”教育活动,我们通常只关注于朗诵向母亲表达感激的诗篇,并用红色的花朵或者贺卡来做礼品。但是,随着课程生活化的推行,老师可以为孩子们开展一场交流活动 — “说一说妈妈的辛苦”。有些孩子会说妈妈需要承担许多家务,还要照顾孩子,还有的孩子说邻居怀孕的阿姨,她每天都挺着大肚子,走路非常困难。因此,我园在举行“三八节”的教育活动期间,可以通过以“亲亲好妈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开展“我来做妈妈(爸爸) ”的角色扮演教育课程里,小朋友们与教育人员首次进行了如何打扮的研究。在“三八节”这天,他们扮演出孕妇,和扮演成妈妈的丈夫。刚开始,小朋友们觉得这个游戏非常有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小朋友由于身体承受压力、活动困难、腰部疲劳等原因,需要将“孩子”取下,这使得老师立即安排他们进行换位思考,他们只做了一小段时间的母亲,却已经觉得疲惫。虽然我们渴望休息,但当我们的母亲在生产的时候需要花费超过十个月的时间,这难道不会让我们感到更加疲惫吗?在角色扮演教育活动中,我们也策划了一些扩展性的教育活动例如“妈妈我想对你说”和“妈妈我想为你做”。根据家长的问卷调查结果,孩子在归家后最常向妈妈表达的是“妈妈辛苦了!”“对母亲表示感激!”“对妈妈表达我的爱意!“孩子们会主动帮助母亲处理家务,看到他们在工作时的专注和严肃,父母们都非常开心。幼儿园的教学应该注重将感知、体验和理解等生命元素融为一体,帮助孩子自主地与社区生活环境建立联系,从而逐渐建立起每个孩子对生命的理解和体验,真正赋予孩子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五、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社会领域的运用
在开始实行以生活为基础的幼儿社会教育之前,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能力,并预先制定出有效的教育策略,以实现预期的教育成果。否则,孩子将无法接受正规的思想教育,也无法获取实践性的知识,这将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造成阻碍。对于儿童社会教育的问题,我们需要做好预备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第一,增强孩子对生活和学习的自信。在充满自信的环境中,儿童会感到非常快乐,然而,如果儿童缺乏自信和自尊,他们可能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厌恶,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儿童产生自卑感,无法更好地融入生活。第二,协助孩子们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教师首要任务是向孩子们阐述团队的含义,鼓励一群孩子们共同学习和游戏,以此提升孩子们对团队理念的理解,并培养出优秀的团队意识和社会观念。最后,协助孩子们形成优秀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在孩子们的发展历程中,他们应该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并在他们需要援助的时候立即给予援手。幼儿园能够利用组织集体活动的形式,为孩子们树立榜样,使他们理解到尊重他人和关心他人的价值。
结语
简而言之,园本课程不仅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状况来运用资源来制作独特的课程,还能将现有的基础课程进行修订,具备自主性和适应性;同时,园本课程的设计必须遵守发展、生活和创新的原则,并能在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出与幼儿园的实际环境相匹配的创新课程。经过持续的研究和执行,我们的幼儿园已经建立了一个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方式和评估在内的“健康·生活”园本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穆融融.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研究和实践[J].启迪与智慧:中, 2021(1):1.
[2] 花梅霞.关于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践研究[J]. 2020.
[3] 王惠平.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J].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2(2):42-43.
[4] 魏晓梅."活教育"指导下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实践研究[J].家庭教育研究, 2022(9):124-127.
...